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14章 索命的小鬼有多少?
    索贿没索到,蒋忠贤恼羞成怒,怒气冲冲地跑回京城去告状,打算索命,索唐风年全家的命。

    “启禀皇上,唐总督借他女儿之手,养上百个死士。”

    “这意图谋反的事儿,路人皆知!皇上千万不能轻饶他!”

    新帝震惊,但依然不相信。

    因为他不仅信任唐风年,而且信任唐风年的女儿。毕竟,唐家巧宝,又名赵甜圆,是他小时候的玩伴。

    在他的脑海里,唐风年和赵甜圆都不是玩阴谋的那种人,而且赵甜圆大大咧咧,是真性情,有趣得很。何况,唐风年的妻子与自己母后感情深厚,情同姐妹。

    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唐风年一家都没有谋反的苗头。

    虽然告状的人有很多,但新帝不好糊弄,当即宣旨,召唐风年进京面圣,打算当面问清楚。

    如果唐风年身上真的有猫腻,那就等他进宫时,当场擒获。

    反正,一举两得。

    得知这个消息,欧阳城和太监小法海都为唐风年捏一把汗。

    — —

    远在福建的唐风年得到旨意之后,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囊,一会儿骑马走官道,一会儿走运河的水路,火急火燎地赶往京城。

    这次,赵宣宣没随他一起去,因为她必须留在家里照顾唐母和立哥儿。

    特别是立哥儿,玩耍时不小心磕破额头。

    虽然只破了点皮,流了点血,但赵宣宣为此担心极了,生怕他破相,或者摔得脑子变笨。于是,精心照顾,好好宠着,无微不至。

    再一个,唐风年为了避免全家老小害怕,所以报喜不报忧,撒谎说皇帝叫自己去京城,只是为了询问抗倭之事。

    不过,他提前做两手准备。

    面对石师爷时,他实话实说,并且叮嘱:“师父,如果我遭遇不测,请您务必保护我的家眷。”

    “到时候不要犹豫,直接护送她们坐商船出海,到外国去。”

    石师爷点头答应,神情凝重,双手微微颤抖,抬起手,拍拍唐风年的肩膀,让他一路小心,谨慎行事,又特意补充一句:“逢凶化吉。”

    石师爷明白,徒弟之所以做如此安排,是为了避免妻女受辱。

    官员被诬陷,被砍头,这在历朝历代都不算稀罕事。

    尽管他老谋深算,见多识广,愿意用性命为徒弟的人品担保,但他也无法保证唐风年就一定能平安无事……

    如果唐风年遇到昏君,被定罪,恐怕接下来妻女都要被送去教坊司。

    教坊司是什么样的地方?别人或许稀里糊涂,不明白,但石师爷十分清楚,那是培养官妓的地方,好女子千万去不得。

    目送唐风年骑马离开之后,石师爷沉重地叹气,心事重重。

    他不再早出晚归地闲逛,而是时时刻刻等待京城那边的消息。

    为了尽快获得情报,他还想方设法,去找霍飞帮忙。

    不过,石师爷暂时没把自己的顾虑告诉霍飞。

    凭借多年交情,霍飞自然乐意帮忙,而且他本就是个很灵活的人,为了升官,经常打探京城情报,混得如鱼得水。

    恰好在这不知是凶,还是吉的烦恼关头,石师爷收到一封从京城寄来的信。

    他迫不及待地拆信,一目十行,然后皱眉头。

    这信是石子正亲笔写的,信的内容与唐风年有一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石子正的意思是:京城有官员弹劾师弟唐风年,但他作为师兄,已经尽量为唐风年说好话,做到了问心无愧。

    与唐风年相关的内容只写了短短几句。

    接下来,他重点表达的意思是:京城朝廷里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人精,他担任小小御史,时常焦头烂额,看不清官场局势,担心被同僚耍得团团转,怕背黑锅,或者站错队。

    所以,他恳求石师爷去京城帮他,充当他的智囊。

    石子正还在信尾写几句酸溜溜的心里话:“父亲,我羡慕风年。如果不是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辅助,他如何当上三地总督?”

    “亲疏有别,请父亲体谅儿子。我何尝不想升官?何尝不想光宗耀祖?”

    “如果父亲不来帮我,恐怕我的官位要付诸东流。”

    石师爷叹气,心里又增添一桩烦恼,更加沉甸甸,感觉祸不单行,暗忖:风年的官途有凶险,偏偏子正那边也官位不稳,哎!天下之人都想做官,但官哪是这么好做的?

    他叹自己分身乏术,没法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帮唐风年,另一个去帮石子正,偏偏两边都如此需要他。

    石夫人关心丈夫,恰好听见他叹气,于是走过来问:“信上写啥了?害你愁眉苦脸,变得像个苦瓜。”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