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大秦国地大物博,在资源上不必担心。”
    蒯拾三自信地回答道,“关键在于实用。”
    蒯哲妙若有所思地转向窗外:“这倒是。”
    “话说回来,墨族那个家伙,倒是个有意思的对手呢。”
    这时,书房门再次被推开,秦煦飞快地跑了进来:“您们都在啊,我刚听见您们在说墨族的事,他们是不是要跟我们抢生意?”
    “小殿下好,”
    蒯哲妙露出笑意,“但我们不是怕谁抢,而是要想到更好的法子,让我们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秦煦若有所觉地点了点头:“我可以帮忙吗?”
    蒯夏怀:“等你再长大些。”
    “现在,你就帮着把我们的想法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陶储站在天禄阁的门外,调整了一下心情,推门而入。
    秦羽正在桌案前专注地翻阅着一卷竹简,看到陶储进来,面色稍有缓和,招手示意他过来。
    “陶储,最近商会怎么样?”
    陶储稍显谨慎地答道:“陛下,商会成立之初确实遇到了些麻烦,某些利益团体有些反对,但我们一直按照您的旨意行事,坚持用开放的态度和他们沟通。”
    秦羽点了点头,示意陶储继续说下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商会的成员逐渐壮大,不少商贾开始看到其中的潜力,纷纷选择加入。”
    “我们现在不仅在本地影响力扩大,更引来了周边一些小国商人的兴趣。”
    秦羽的嘴角微微上扬:“很好,大秦的强盛不仅在于军力,还有这些商业活力。”
    陶储趁机继续:“尤其是蒯哲妙和蒯拾三的进展,相信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在香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不少商人感兴趣。”
    听到这,秦羽:“前几日我也听了他们的一些计划,如果能如期实现,定能大幅提升我们的经济效益。”
    陶储心中稍安,继续建议:“陛下,或许可以考虑在各地推动这种产品的推广,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秦羽思索片刻,随后拍板:“这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质量和价格,让所有人都能够得着。”
    陶储心里一阵高兴,连忙应道:“是,陛下。”
    此刻,窗外的阳光洒进来。
    他的目标不仅是军事上的强盛,还有民生的安康,而这些商会和新产品,正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一环。
    秦羽在宽敞的御书房内踱步,心思集中在陶储刚刚递上的报告上。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光如炬,紧盯着竹简上的文字。
    琉璃器物的销售收入竟然大幅下降,这种情况毫无疑问不能被忽视。
    这不仅关乎商会的未来,更牵动整个大秦国的经济大局。
    “陶储。”
    秦羽再次唤道。
    陶储恭敬地站在一旁,正准备迎接皇帝的进一步指示。
    “陛下,关于琉璃器物的销售……”
    秦羽摆了摆手,示意陶储不必说下去。
    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粗略的想法。
    “市场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竞争也愈加激烈。”
    陶储点头,深感压力。
    “是的,陛下。”
    “在本地区,我们遭遇到了来自周边邻国仿制品的冲击,他们虽质量稍逊,却以低价在市面上抢占了一部分份额。”
    秦羽沉吟不语,视线投向窗外那一片广袤的蓝天。
    此刻的天色正好,与他的忧心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对比。
    “看来,唯有开辟新的市场才能突破眼前的困境。”
    陶储略显疑惑地看着秦羽,“陛下,您所指的新的市场,是否意指...”
    “对,就是国际贸易。”
    秦羽意气风发地说道。
    “我们的琉璃虽在国内遇到了问题,但若放眼整个天下,必然还有新的机会可寻。”
    陶储面露赞同之色,“陛下所言极是。我们的技师已经能生产出极为精美的琉璃了,只要能让更多人知晓其价值,何愁找不到买家。”
    这时,李怀安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份刚送达的信函,向秦羽颔首行礼后说道:“陛下,刚收到墨瑶娘娘的来信,她在信中提到银河水域一带的商船似乎繁忙了许多,或许是我们的契机。”
    秦羽接过信件,看了几眼,心中谋划渐渐成形。
    “陶储,你立刻通知项绪,与徐健共同负责开拓与这些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记住,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大秦琉璃器物的妙处。”
    “是,陛下。”
    陶储满怀信心地领命。
    秦羽又看向李怀安,“李先生,你与萧贺详细商议一下国际贸易的策略,务必要做得稳妥细致,我不希望在这个冒失的尝试中损失过大。”
    李怀安微微点头,“陛下放心。”
    次日清晨,秦羽正静静地坐在案前,手中握着笔杆,独自沉思。
    这时,门外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声,是他的儿子秦煦。
    少年脸上带着阳光般的微笑,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父王,您早。”
    秦煦礼貌地向秦羽行了一礼。
    秦羽放下笔,微笑着看向他,“煦儿,昨日练习剑术可有精进?”
    秦煦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在那里嘞,虽然还不及父王的身手,不过我已经能挥剑五十下而不觉疲累!”
    秦羽欣慰地点点头,“勤奋是好事,不过也莫要过于劳累。”
    正说着,李怀安也来到了殿中,他向秦羽行礼后便说道,“陛下,关于国际贸易的事宜,萧贺和我昨夜已商讨出初步策略。”
    他递上一卷竹简,继续说道,“至于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已做了详细评估。”
    秦羽接过竹简,“怀安,你与萧贺的卓见,一定能助我开拓新的交易疆域。”
    这时,项绪也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些许兴奋,他拱手道:“陛下,臣已与徐健商议妥当,准备派遣舰队前往东海彼岸的扶桑国。”
    “扶桑国?”
    秦煦好奇地问,“那是个怎样的地方?”
    秦羽转向儿子,“据说扶桑国地广人稀,更有金银矿之富。”
    “若能成功拓展,与我大秦互通有无,我国之繁荣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