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关东军的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仍滞留在热河方向,张家口一线相对平静,长城以北仅由伪蒙军驻守,防御十分薄弱。
    傅作义敏锐地抓住这一战机,决定趁关东军尚未西进之际,发起主动进攻,夺取长城以北的战略要地张北县。
    他精心部署了东西两路包抄计划。
    东路军,由刘汝明的68军执行,从张家口就近向北进攻,先攻占崇礼作为前进基地,再伺机向张北推进。
    西路军,傅作义亲率第35军和骑兵第1军,进攻尚义,商都和化德。
    形成对张北的西,北两面夹击之势。
    这位曾在绥远抗战中重创日军的名将信心十足,并不畏惧日本关东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就在傅作义部连克商都,化德,攻势如虹之际,南口战场却突然急转直下。
    并且刘汝明部在攻占崇礼后突然停滞不前,面对张北县城的坚固防御,竟徘徊不前,拒绝执行强攻命令。
    更糟的是,南口方向不断传来告急电报,汤恩伯的第13军已陷入苦战,亟待援兵。
    面对这一突发变故,傅作义不得不忍痛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
    他立即调整部署,从后方紧急抽调第72师和独立第7旅驰援南口。
    亲自赶赴怀来,统筹协调援军调动。
    命令东路军刘汝明部固守已占领阵地,停止冒进。
    南京统帅部此时也密切关注着战局发展。
    在给汤恩伯的电报中,明确指示:必须死守现有阵地,不得擅自后退。
    即使形势恶化,也必须坚守怀来要地,待援军抵达后,再伺机反攻。
    这封电报凸显了南京方面对南口战略要地的重视程度,即便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也必须守住南口这道门户。
    傅作义的北线攻势虽被迫中止,但其战略价值不容忽视。
    成功牵制了察哈尔北部日军,减轻了南口正面压力,展现了傅作义敏锐的战场嗅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不过也显示出抗战初期华夏军队处处设防,兵力分散的困境。
    而刘汝明部的犹豫不前,则暴露了部分将领作战意志不坚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后续战役中仍会反复出现。
    。。。。。。。。。。。。。
    1937年8月19日,南口战役迎来了最为血腥的一天。
    黄楼院,禾子涧,沙窝铺一线,华夏军队与日军第五师团展开殊死搏斗。
    战至黄昏,第13军第12旅的阵地上尸横遍野,短短一天内就有1200余名官兵永远倒在了这片焦土之上。
    与此同时,居庸关方向更是险象环生。独立混成第11旅团的日军突破了中国守军的层层阻击,不仅攻至居庸关城下,甚至一度突入南门。
    守军凭借城墙进行殊死抵抗,每一条街巷都成了绞肉场。
    就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刻,卫立煌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李默庵的第14军三个师正在火速驰援,预计再有一两天时间就能抵达镇边城附近。
    汤恩伯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
    他决定利用日军侧翼即将暴露的时机,发起一场大规模反击战,一举扭转战局。
    8月20日,傅作义带着援军火速赶到怀来。
    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与汤恩伯展开紧急磋商。
    经过缜密分析,两人最终敲定了反击方案。
    第72师主力集结于横岭,从北面发起进攻。
    独立第7旅进驻成家堡,从南面实施夹击,重点打击黄楼院方向的日军
    待李默庵部抵达镇边城后,形成合围之势。
    作战命令迅速拟定完毕,只待下发执行,各部队指挥官都已接到通知,正在紧张地进行战前准备。
    就在反攻命令即将下达的千钧一发之际,傅作义突然喊停进攻计划!
    原来,他刚刚接到紧急军报,
    1937年8月20日凌晨3点,张家口告急!!!
    驻守热河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已突破张北防线,正以机械化部队快速向张家口推进。
    傅作义作为第七集团军司令,当然明白张家口一旦失守,不仅意味着察哈尔全境沦陷,更会切断整个南口战场的后路。
    “张家口若失,我军将腹背受敌!”傅作义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焦急。
    他当即决定,立即率部回防张家口,南口战场只能暂时转入防御。
    面对这一突发变故,汤恩伯不得不紧急调整部署,收缩防线,重新规划了南口防御体系,将战线划分为三个固守区。
    第一固守区,居庸关,青龙桥。
    防守部队:第89师、第21师121团和124团。
    任务:扼守平绥铁路要冲,确保南口门户安全
    ----------
    第二固守区,黄楼院一带。
    防守部队:第21师剩余部队,第4师10旅。
    任务:阻击日军第五师团主力,迟滞其进攻步伐。
    ------------
    第三固守区,横岭,镇边城。
    防守部队:第4师主力,第72师一个旅。
    任务:构筑最后防线,为援军抵达争取时间。
    -----------
    侧翼防御:永兴,延庆,赤城防线。
    防守部队:第94师、第84师
    任务:防范日军从热河方向迂回包抄。
    ------------
    这一防御部署虽然暂时稳定了战线,但也暴露出严峻问题:
    兵力分散,各防御区兵力均显不足,南口战场的华夏守军总兵力已不足3万人!
    难以组织有效反击,被迫放弃主动权,完全转入消极防御。
    第94师和第84师的防线长达120公里,防御极为薄弱!
    李默庵部仍在行军途中,具体抵达时间难以确定。
    。。。。。。。。。。。。。
    汤恩伯的收缩防御,想法很好,但可惜日军行动更快,而且行动效率也更高。
    当汤恩伯的防御计划刚刚出炉,日军就已经嗅到了战机。
    侦察机发现李默庵第14军正在向北移动的迹象后,日军就立即做出反应。
    从第6师团抽调第36旅团,临时编组为牛岛支队,命令该支队火速进驻门头沟地区设伏。
    同时调第20师团进驻良乡,牵制可能增援的26军。
    日军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完全打了中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