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山西战事之评估。
    方才冈部参谋长所言数据,触目惊心。
    这充分说明,山西之敌,绝非乌合之众。阎锡山经营山西多年,根基深厚。
    我军虽英勇,然于陌生复杂之地形环境下,面对如此顽强之敌,付出相当代价,实属必然。”
    他先肯定了华北方面军的“不易”,这让他们脸色稍霁。
    “其次。”周正青话锋一转,“对外宣传‘大胜’有其必要,但对内,尤其是对大本营,必须呈报实情。
    隐瞒伤亡,夸大战果,短期内或可避免责难,长远来看,必将导致战略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依我之见,上报时,可强调我军克服困难,达成初步战略目标,如占领太原,控制同蒲路北段,但同时必须明确指出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敌军主力未灭,化整为零,游击战肆虐,后勤堪忧,占领区治安恶化,需投入大量兵力清剿。”
    “关键是。”周正青加重了语气:“要将山西战事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讲清楚。
    这与淞沪那种正面攻坚战不同,这是一种“占领”与“全面清剿”相结合的新型战争,耗时更长,消耗更大。
    大本营若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仍以速胜思维要求华北方面军,恐会酿成更大失误。”
    这番话,说到了寺内寿一等人的心坎里。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大本营用淞沪的战绩和模式来要求他们。
    “鹰崎将军所言极是!”寺内寿一忍不住点头:“华北战事,确与华中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不同的策略!”
    说话间,寺内寿一时不时看向一边装泥菩萨的景仁,那意思在明显不过了,就是想让景仁给他那位宫里的亲哥吹吹耳旁风。
    景仁当然也明白,果断给了寺内寿一个白眼。
    周正青笑了笑,继续道:“至于如何减轻大本营的责难。。。或许,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众人。
    “哦?鹰崎将军有何高见?”板垣征四郎忍不住追问。
    “高见谈不上。”周正青淡淡道:“只是觉得,如今华中战事正酣,南京指日可下。
    大本营的关注重点,必然在那边。
    华北方面军此时若能主动提出一个。。。嗯,更具建设性,也更符合当前实际困境的战略调整方案,或许能化被动为主动。”
    “什么样的方案?”冈部直三郎也来了兴趣。
    “比如,”周正青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暂时放缓大规模,高强度的正面进攻,转而采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重点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安全。
    同时,集中精锐,组建专门的清剿部队,对华夏军队残余,进行连续的扫荡。
    另一方面,加强在占领区的政治,经济手段。”
    他提出的,其实是历史上日军在华北采取的策略,也是必然的结果。
    但现在由他提前说出,显得颇有见地。
    更能借由这个策略是自己提出的,让宪兵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到时候。。。。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大慧直树皱眉。
    “所以,才需要向大本营说明,这是一场持久战,治安战。”周正青接口道:“与其急于求成,付出更大伤亡,不如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同时。”
    周正青话锋再次微妙一转:“华北方面军亦可借此机会,向大本营强调,若要彻底解决华北问题,乃至支撑未来的长期战争,必须获得更多资源倾斜,包括。。。”周正青拖长了音调。
    “包括什么?”寺内寿一身体微微前倾。
    周正青看着他的眼睛,缓缓说道:“包括,考虑从其他方向,例如。。。对苏戒备压力相对减轻的关东军,抽调部分擅长治安战和山地作战的部队,入关支援华北治安肃正工作。
    毕竟,关东军经验丰富,装备精良,若他们能南下,不仅能增强我军实力,或许也能让某些人。。。”他意有所指地停顿了一下:“某些在上海的家伙明白,帝国圣战,乃一盘大棋,非一城一地之得失可论英雄。”
    最后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瞬间在在场所有华北方面军将领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抽调关东军南下?这可不是小事!但这想法,恰恰暗合了华北方面军内心深处对更多兵力,更多资源的渴望,也隐含了对华中方面军独占战功的不满!
    寺内寿一,冈部直三郎,板垣征四郎等人交换着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和。。。一丝心动。
    小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起来。
    周正青依旧安静地坐着,仿佛刚才只是随口提出了一个建议。
    但他知道,关东军南下这颗种子,已经借着华北方面军急需外援和想要打压华中方面军的心理,成功地播撒了下去。
    接下来,就看它如何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生根发芽了。
    而他自己,则在这场高层内部的暗流中,再次巧妙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他既安抚了华北方面军,为他们提供了向大本营交代的思路,又看似无意地引出了关东军南下的议题,还进一步加深了华北与华中方面的隔阂。
    而松井石根面对淞沪退下的那二十万华夏精锐的压力时,能眼看着关东军南下的精锐都跑到华北方面军?
    他可是敢在山西战役正酣的时候,向大本营要求抽调华北方面军主力旅团增援上海的人。
    一石三鸟。
    会议仍在继续,但讨论的重点,已经不知不觉地转向了如何构思一份既能反映实情、又能争取利益,还能暗贬华中的战略报告,以及。。。如何巧妙地推动“关东军南下支援”这个极具诱惑力的设想。
    周正青大多时间只是倾听,偶尔插言,点到即止。他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在看似被动的旁观中,悄然引导着棋局的走向。
    窗外,天空渐渐暗淡下来,而会议室里的谋算,却愈发深沉。
    周正青听着耳边的议论声,脑海里却开始浮现南造云子给自己汇报的山西会战后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