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52章 要传递吗?
    “那它值多少个馒头?一个总有的吧?”陈家乐眼神充满了期待。

    这么小小的一个东西,看上去也不怎么漂亮,真担心它值不了几个钱。

    得!又是一个听泉的粉丝。

    王支书:“好好说话,什么馒头不馒头的。”

    一个馒头才多少钱?

    要是一个馒头都不值,那人家特意捡出来说什么?

    “支书,馒头就是万的意思。”陈家乐解释。

    楚健想了想,说道:“一百个左右吧!它是紫砂做的,明末清初的物品,里面还有元畅的留名。”

    元畅可不是普通的紫砂师傅呀!

    其生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善制紫砂壶,以古拙见长.在嘉靖到隆庆年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时朋、董翰、赵梁、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

    “一百万?”

    陈家乐等人目瞪口呆。

    虽然前面九叔公的玉猪卖了两百多万,一百万也不过只是那的一半,但超一百万的东西,也还是挺令人震惊的。

    起码在他们岛上是这样。

    一百万,对岛上绝大部分居民而言,都属于一夜暴富。尤其是像陈家乐这种“贫困户”。

    “装鸟食的罐子都这么值钱的吗?”

    难以想象,难以理解!

    “这算什么?你肯定不知道最贵的鸟食罐多少钱吧?”沈世杰嘿嘿一笑。

    陈家乐等人好奇:“最贵的多少钱?”

    一百万左右,都能买一辆豪车了,或者在他们市区买一套位置不错的房子。有了这笔钱,陈家乐还担心女的嫌弃他的家境吗?

    这一刻,他真的有些庆幸那女的跟他分手了。

    真要结婚,搞不好真的要分走他的家产。

    “最贵的一千多万呀!”沈世杰告诉他们。

    前几年,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高5.9厘米的投壶式鸟食罐以15,525,000元成交,成为了最贵的鸟食罐。

    此话一出,王支书等人都傻了。

    一千多万的鸟食罐?

    恐怖如斯!

    原谅他们真的没见过世面。

    “其实,你这件少了个盖子,不然更值钱。”楚健又补充。

    “盖子?多个盖子的话,能多给多少钱?”陈家乐问道。

    楚健伸出两根手指:“如果是整器,大概是现在的两倍。”

    在场的人再次面面相觑。

    至少少了一个盖子,好像也无关要紧呀!怎么就少一半钱了?这合理吗?

    陈家乐满脸懊恼,家里的情况他是知道的,这个罐子,从他有记忆开始,就好像没有盖子的。

    盖子呀!直接损失一百万,说不心疼是假的。

    沈世杰看向楚健:“楚哥,这鸟食罐还是我来收?”

    楚健颔首:“嗯!随你。”

    听到楚健这话,沈世杰转头,跟陈家乐说道:“兄弟,你怎么想?要传递吗?”

    “传递,肯定传递啦!沈哥,你开个价。”

    “一百一十万吧!这个价,我相信你拿去任何一家古玩店,人家都开不出来。”沈世杰很有自信地说道。

    他这段时间收的东西,好多都是没有利润空间的,基本上都是等升值。

    又或者拿去木棉花拍卖行送拍,或许能拍出个更高的价钱,还有得赚。

    最重要还是他跟着楚健赚了不少,否则也没有资金这么玩。目前,他的流动资金还有三四个亿呢!

    “沈哥,太感谢你了。”

    “不必,我们也是各取所需而已。”

    两人很快完成了交易。

    陈家乐最后想要请楚健他们吃饭:“沈哥,今天赶海捡到两三个大货,一起吃顿饭呗!”

    “哦?都有什么?”

    美食,沈世杰还是很喜欢的。

    由于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形成优良的渔场,也就容易出产最美的海鲜,渤海一直都被认为是中国海鲜最鲜美的地区之一。

    他们吃货总结出些规律:生长周期越长的,温度越低的,温差越大的,越好吃,越有营养。

    比如渤海的带鱼,就听说比南方的带鱼好吃。

    实际上,渤海湾区域因为海水温差较大,使得生活在海底和礁石上的鲍鱼、海胆和海参等海产生长缓慢,但也正因如此,让它们体内积累了更多的氨基酸、多糖等营养物质,味道尤为鲜美。

    “有黄花鱼之类。”

    自己捡的那点海货,肯定是不够的。陈家乐心里想着,一会去渔港看看。

    说到黄花鱼,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就是大黄鱼。

    没错!大黄鱼是黄花鱼的一种。

    黄花鱼主要分小黄鱼和大黄鱼。

    通常来说,大黄鱼分布在东海和南海,而小黄鱼则是分布在黄海和渤海。

    至于价格,小黄鱼完全没法和大黄鱼相提并论。

    “行!我们晚点过去。”

    接下来,楚健和沈世杰又把村民们送来的那些老物件都看一遍,有价值的就顺手给收了,没有想过赚大家的钱,都是按市场价来。

    也正是如此,他们收获了村民们的好感。

    陈家乐揣着刚刚到账的巨款,感觉脚步都有些发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赶紧骑着家里那辆破三轮车去了渔港,精心挑选了几样刚上岸的顶级海货,又特意买了几瓶好酒,这才匆匆回家张罗。

    傍晚,楚健、梁浩然和沈世杰如约而至。

    陈家乐家的小院紧邻着海滩,此时已是炊烟袅袅,香气四溢。

    一张旧木桌上摆得满满当当:清蒸的黄花鱼只用了些许葱姜提味,鱼肉蒜瓣似的,洁白紧实,散发着最原始的鲜甜;辣炒的蛤蜊个个开口,红椒与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令人食指大动;一大盆海蛎豆腐汤奶白浓郁,旁边还有一盘金灿灿的炸小虾……

    “沈哥,楚老师,王支书,快请坐,没什么好菜,就是些家常味道。”陈家乐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脸上却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热情。

    是的!陈家乐不仅请了楚健、沈世杰和梁浩然,还把支书也请过来作陪。

    王支书笑道:“这还叫没什么好菜?家乐,你小子今天可是大出血了。”

    沈世杰率先夹了一筷子黄花鱼,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随即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嗯!鲜!肉质细嫩,回口带甜,是正经的渤海野生货!这味道,在大城市花再多钱也难吃到这么地道的。”

    楚健也点头称赞:“原汁原味,确实难得。”

    夕阳的余晖将海面染成一片金红,远处归港的渔船点缀其间,构成一幅宁静的画卷。几杯酒下肚,气氛更加热络起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