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1章 募勇
    钱塘县下辖11个乡,在册人丁数4.6万。

    要招500名京城兵,不是难事。

    既然有大将军府公文,沈文秀便派人叫来县尉张杰仁,要他协助刘纯羊、萧在野办理这事。

    这是正儿八经的公务流程。

    刘、萧二人行礼告辞沈县令,带着六个跟班,随张杰仁到县尉衙门,商谈细节。

    张杰仁让手下人带着那六人去隔壁休息,自己领着刘、萧两人到主客厅。

    三人落座,下人上茶,重新自我介绍、相互再认识一遍后,张杰仁笑道:“两位大人,本县今年的兵役指标是3000,还没破题。两位的500人是全部走兵役指标呢,还是一部分兵役、一部分募勇?”

    兵役就是义务兵,募勇是招募志愿兵。

    志愿兵就是字面意思,没有义务而愿意参军的人,经过一定程序后招入军中的兵士。

    志愿兵发固定军饷、配一定装备。义务兵则没有这些待遇。

    萧在野之父萧西风的钱塘五人战阵就属于募勇兵。

    一般来说,能成为募勇兵的,都是已经服过兵役的,还必定有些特殊本事。

    萧在野有点私心,想以古桑乡、山左乡为主要兵源地招人。

    古桑乡从前是古桑里,属于山左乡。后来独立出来。

    他事前对刘纯羊提了提。刘纯羊说无所谓,但表示须取得县衙门同意。

    萧在野试探性问张杰仁:“张县尉请了。出来之前,萧道成大人对在下交代过,他的意思是要招些有本事的。这样的话,咱们尽量在乡勇里面挑人。在下想请教一下,我们能否先在古桑、山左两乡招募。不够再考虑其余九乡?”

    张杰仁道:“这次招兵是二位大人主持,这点当然由你们决定。在下的职责是配合。呵呵,古桑、山左是萧司马老家,你招那里的兵,将来好带些。这在情理之中。”

    他是地方职官,自然知道古桑乡从山左乡分出来这段历史。

    萧在野拱手道:“那就多谢张县尉了。”他转头问刘纯羊:“刘主簿,你的意见呢?”

    刘纯羊:“我没意见。出来时萧大人说了,在哪里招人、招什么人,以你的意见为主。”

    萧在野拱手,微笑道:“多谢刘主簿。”

    刘纯羊也笑着点头。

    一旁的张杰仁听了,心里对萧在野高看一眼。

    三人这算是达成一致意见:张杰仁负责通知乡官配合,萧在野负责挑人,刘纯羊负责协调关系、办理手续、买单。

    作为县尉,每年的征兵事务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在例行官员考评时,征兵事务的评语占县尉绩效比重不小。

    而这些评语中,又以上头带队军官的评语为主。

    所以,张杰仁对刘纯羊、萧在野十分客气。

    见刘纯羊身为带队主官,却摆出一副甩手掌柜姿态,明确表示一切由萧西风司马决定,张杰仁便暗暗叮嘱自己:有必要不动声色交好一下这位本地籍贯的军中司马。

    商量妥当后,第二天,张杰仁招呼一队衙役,骑着马,亲自带队,与刘、萧二人的八人小组,向山左、古桑方向出发。

    萧在野自然是先到自己老家。

    前年随萧道成将军出征到现在,他还没机会回家。这次算是借公务之机,公私两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