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8章 开渠
    江璃又问:“无愁,你是一进水里,就会变出鱼尾,还是可以随你心意变化?”

    这两种情况,区别大了。

    前者不能自我控制,若是遇水便会变身,实在太危险了。

    若是可以随心所欲变化,倒是个隐藏的大杀器。

    谢无愁眨眨眼睛:“当然是我想变,才会变出尾巴。”

    江璃松了口气,如此倒是没问题。

    也对,谢无愁是谢不离接回来的,若是她有鱼尾巴,谢不离早就发现了。

    廖无庸看向在场的丫鬟侍从,沉声道:“今日之事,不得泄露半分!若外间有人得知此事,休怪本座心狠手辣!”

    下人们吓得扑通跪下,纷纷发誓绝不会透露半点。

    这位可是督公大人啊,东厂的手段,没领教过也听说过,谁敢以身试法?

    闹了这一出,谢长安也没有心思赏月了,江璃遂让翠儿赶紧带谢无愁回房沐浴更衣。

    这时,宫里又送来赏赐。

    寅九亲自来了,他笑道:“正值中秋佳节,又是王爷生辰,圣上与娘娘特命我送来贺礼,且逢良辰,顺颂时宜,愿王府中秋安康,阖家团圆。”

    谢长安、江璃率领众人,领旨谢恩。

    宫人太监鱼贯而入,将赏赐一一陈列于正厅。

    有苏式月饼八盒、玉露琼浆两坛、蜜饯八色,均是宫中御膳房特制。

    另有白玉月兔摆件一对、珐琅彩茶盏一套、织金云锦十匹、玉如意一对、东珠手串八串、金嵌红宝石步摇一对……

    琳琅满目,将正堂摆得满满当当。

    “寅九哥,你来得正好,和我们一道把酒赏月吧。”

    江璃热情邀请他入席。

    寅九幽怨地:“督公大人回来含饴弄孙,阖家团圆了,我还要值守宫中呢。”

    廖无庸呵呵笑道:“本座不日便要告老,该由九公公独挡一面了。”

    “督公大人说哪里话,您老当益壮,属下仍须多多仰仗您老人家呢。”

    谢长安笑道:“都是自家人,不讲这些客套话,来来,我敬咱们九公公一杯。”

    江璃又让几个孩儿前来拜见寅九。

    谢无愁也换过衣裳了,打扮得漂漂亮亮,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向寅九施礼,“向九公公问安,九公公中秋安康。”

    寅九看着这两对粉妆玉琢、俊美无比的龙凤胎,也是十分高兴,每人赏了一锭金元宝。

    又被谢长安、廖无庸拉着喝了三杯酒,这才匆匆告辞而去。

    谢无愁高高兴兴地拉着哥哥姐姐,要他们陪她放烟花。

    圆月皎洁,烟花璀璨,谢长安与江璃并肩立于听雨楼上,看着圆月当空,还有孩子们嬉戏的身影,不由感叹:“有妻有子,阖家团圆,便是这世间最好的光景。”

    江璃笑道:“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感慨起来?”

    谢长安柔声道:“小狸奴,谢谢你,幸好我有你。”

    若不是有她,他和义父哪里会有今日?

    大抵也是在宫中值守吧。

    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眼便能望到头的孤寂日子,如今想起来,当真是行尸走肉,那样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江璃不由也感慨起来,若不是有他,就算她轻功大成,逃出宫禁,也会是一个人孤零零浪迹天涯吧?

    “且喜人间好时节,愿得年年,与君常见中秋月。”

    她低声吟道。

    谢长安握住她的手:“错了,应该是愿得生生与世世,与君同赏中秋月。”

    “好。”江璃含笑回握他的手。

    他们不知道,此刻,在深海某一个黑暗的角落,一个奇异的景象,正在悄悄上演中。

    海底的沙砾中,点点细碎的银光,悄然从沙砾的缝隙中钻出,渐渐汇聚在一起。

    它们在水流的冲刷下,艰难地一点一点凝聚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这些细沙一般的银光,终于组合成一个形似海螺的东西。

    一只路过的寄居蟹,发现了这只“海螺”,外壳亮闪闪的银光,组合成一种神秘而美丽的纹路。

    寄居蟹很喜欢,它决定,这就是它的新家了!

    次日,当阳光穿过清澈的海水,将微弱的光线照在海底时,一只闪耀着银光的寄居蟹,正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爬着。

    虚空中,镜灵似有所感,他腾地站起来,向那个小世界遥遥看去。

    半晌,他嘴角微勾,来了!

    大楚朝,京城。

    这日正是大朝会,南宫清和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听着工部尚书墨七郎的汇报。

    历时七年,从南至北的“南水北引”工程,终于全线贯通了!

    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将水送至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储存起来。

    出东平湖后再一路向北,利用地下暗渠将水输送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贯通南北的地下暗渠,将南方的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缺水干旱的地区,从此大楚便不再惧怕干旱饥荒了!

    “好!传朕旨意,让钦天监择吉日,举行开渠仪式!”

    南宫清和龙颜大悦,意气风发。

    众臣也纷纷恭贺。

    “圣上恩泽天下,功德无量!”

    “圣上功在千秋,可比三皇五帝!”

    南宫清和笑道:“朕不敢居功,当记墨卿首功。”

    墨七郎拱手道:“臣亦不敢居功,首先提出设想的乃安国郡王、靖安郡王,再者,若无圣上与龙门商局大力支持,南水北引如此浩大的工程,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更不可能七年完工!

    贯通南北的浩大工程,所需的资金不知几何!

    若不是皇帝的小金库充盈,光靠国库拨款,就是修条普通的河渠,都有可能十年都修不完!

    众臣又一轮歌功颂德。

    “有明君能臣,实乃大楚之福,百姓之幸!”

    “圣上宅心仁厚,心系苍生,大楚盛世,指日可待!”

    南宫清和朗声大笑:“好,有功之人,朕定重重有赏!”

    “请圣上为此长渠赐名。”墨七郎又恭敬施礼。

    南宫清和沉吟片刻,“《尚书?大禹谟》有云,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天下会昌。南北贯通,众水会合,便叫‘会昌渠’吧。”

    梁首辅赞道:“好名字!‘会’意指江河汇流、南北交融,‘昌’含国运昌盛之意,既体现了水利工程连接南北,又有‘国泰民安’之意,圣上不愧为明君!”

    于是,南宫清和颁旨,南水北引长渠赐名“会昌渠”,命钦天监择吉日正式开渠。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