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0章 五路赵军南下
    赵元始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正当天下各国,还在忙着秋收,搜刮民脂民膏时,

    三万里疆土,占据高句丽、突厥故地,拥有河北、并州大部、雍州、凉州的大赵国,

    在皇帝周云与满朝文武大臣的多番商讨下。

    于幽州皇城武德殿,决心发动统一之战。

    这份赵军命令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令承平日久的天下,再次掀起了金戈铁马的风云激荡。

    自元始二年,三十余万东路赵军,在河北几乎全歼五十余万梁军后,

    武川赵国,拥有接近六十万能征善战的部队,

    这支力量,名将如云,雄兵如海,

    在军力方面,冠绝天下,其余四国合力,才能抵挡赵人的天时。

    两年来,都是赵军四处出击,

    梁楚也好,西域两国也罢,很少敢发动袭击赵国的战争。

    梁帝萧汉,甚至多次向幽州发出国书,乞求尊赵帝为父,

    自称儿皇帝,并愿意上缴赋税。

    可惜,梁光武帝的国书,连魏州前线都过不去,就会直接被愤怒的兵卒烧掉。

    在赵人子弟看来,这是对他们圣皇帝的侮辱。

    大赵皇帝起于微末,雄才大略,爱民如子,为民族先后击败强敌,

    岂能有萧汉这种怂包儿子?

    -----------------

    梁国。

    洛阳。

    繁华的运河二十二坊,虽然依旧有大量货船,但比起过去,规模小了太多。

    河北战败,对梁国的影响是全面的。

    梁帝为了笼络豪强、门阀势力。

    选择饮鸩止渴,在政治上给予了很大让步。

    这让右相杨重楼,原本苦心经营的梁国吏治,渐渐走向崩溃。

    赵国右丞相李宣的话,在梁国得到了验证。

    当一个梁国官吏,使用罪恶的手段获取利益,而得不到惩罚时,

    那从大局角度来看,就是在鼓励罪恶。

    而当最后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消失时,

    市坊、田亩、商贸……等等,都将迅速瘫痪。

    因为这些罪恶的梁官,并不产生价值。

    他们只是嗜取者,并不是价值的创造者。

    昔日,鼎盛的酒街坊,杨柳道依旧在,定襄楼却已经塌了,

    巨大的梁木、大木,渐渐被人们搬走,

    如今,楚国赵王的痕迹,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魏王丁肆业的楚兴楼,虽然依旧高耸在运河之畔。

    可惜,如今楚兴楼的伙计,懒散的靠在门廊前的雕兽石头上,再没以前那种干劲。

    没钱了!

    洛阳百姓没钱了,寒门富户大量消失,楚兴楼的生意一落千丈。

    长期没有收益,戏班子也不来了,说书也不来了。

    这些东西没有,权贵门阀们觉得无趣,也就渐渐不来了。

    梁国的萧条,肉眼可见。

    不用上层隐瞒,连最下面的长工、伙计,都能清晰的感觉到。

    楚兴楼里,听掌柜的说,好像是什么南阳集团有意为之。

    洛阳梁帝跟士族勾结,正在疯狂榨取底层庶民、商贾的活力,

    梁国四处暴力征兵,恶意筹集军饷,稍有不服,就是抄家灭族。

    为了恢复三十万常备军,梁国高层根本不考虑未来。

    忽然,石头上懒散的几个伙计,眼睛被远方的烟尘吸引了。

    “什么情况,好久没看见八百里加急了。”

    “咱估摸着,赵军打来了吧。赵国皇帝可不是梁国皇……梁军这种水平。”

    “嘿嘿,你们懂个球,楚兴会盟的时候,老头子就瞻仰过赵帝天颜。那是头带紫光,不似凡人呢。”一个老伙计,吹起了牛皮。

    这些魏王麾下的伙计们,心里知道,

    可能赵人是要发动一统天下的战争了。

    不过,他们也受够了那些梁国官吏,赵人是该打来了。

    虽然梁官不敢动他们,可那样变着法的欺负人,看着太糟心了。

    这些伙计们亲眼看着,酒街坊的管事,逼死裴老三一家,

    起初一些衙役,天天去找麻烦。

    后来更是六七个人,硬闯进人家后院,将女眷全部侮辱。

    税收一日三改,买出去商品要税,卖回来原料要税,

    甚至发展到最后,连柴火做饭,浆洗衣物,梁官都要收税。

    “报!河北急报,前方避让,挡路者死。”

    “报!河北急报,前方避让,挡路者死。”

    随着幽州大钟,响彻天下。

    洛阳乾政殿,梁国的文武百官,瞬时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

    元始四年的梁军,跟元始二年的梁国铁军,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现如今,梁国武备体系中,最能打已经是三王集团,开封、东莱、上党了。

    南阳精锐,损耗殆尽,各地新成立的二十几万郡兵,

    虽然一直在训练,但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结果怎么样,没人知道。

    洛阳纸面上看,最精锐的力量,是萧启鸿带回的一万多河北梁军。

    还有窦柱、龚奇、商延道、卢俊臣等将门势力。

    “诸位爱卿,赵贼周云,兴兵五路,近六十万兵马,意图南下,朕当如何?”

    巍峨的雕龙大柱下,九阶龙台上,

    梁国皇帝萧汉,苍老了很多。

    没有了杨重楼、萧世安,六营帝军,这个皇帝当得太难了。

    洛阳皇宫里,虽然文武百官洋洋洒洒一片,

    但萧汉知道,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只有三个人。

    宁则、卢俊臣,还有左丞相商师成。

    “启禀陛下!”一道苍老的声音,在乾政殿响起。

    已经有些佝偻的商师成,迈着步子,缓缓来到中间,拱手行礼道,

    “臣认为,赵帝周云不可能攻打梁国,陛下大可放心。”

    “此必为声东击西之计,赵国真正要对付的,是大楚余建山。”

    商师成老了,自感大限将至。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只能为了梁国立下赫赫功劳,以蒙荫洛阳商氏。

    这两年,梁帝萧汉能在混乱的局势之下,稳定中原十几郡,左相功不可没。

    至元始四年,梁帝萧汉最能信任,也最强的谋士,

    竟然变成了楚国四朝元老,太祖文脉世家商师成!

    这再次印证了赵帝周云的话,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赐座,赐座啊!没看见左相劳累嘛?”萧汉在龙台上咆哮,

    现在,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商师成再多活几年。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虽然卢俊臣、宁则,等梁国大多文武,基本同意了商老这种判断。

    但有些事,该防还得防。

    万一赵军李保、杨延,三十余万大军袭来,

    梁军连个过场都扛不住,那指不定就真的是赵军南下了。

    --------------

    “南征统一战,赵帝周云的精锐,几乎倾巢而出。”

    “商老,还有什么能够教朕的,您尽管畅所欲言。”

    越少的人能决定越大的事。

    此刻,早朝结束,

    御书房里,梁帝萧汉单独留下了商师成,询问一些不好说的细节。

    现今梁国基本完成了左相的平衡之术,

    即是洛阳力量跟三王平衡,抵抗强赵。

    内部河洛之地,团结将门,笼络士族,安抚萧启鸿,对抗五元宗所带来的压力。

    这一套体系下来,收效极佳,目前萧汉依旧牢牢把持帝位。

    “陛下,难啊!”商师成既然决心帮助萧汉,自然是全力以赴。

    “赵国这两年,基本完成了昔日赵王周云提出的‘圣武改革’,赵国实力一日千里。”

    “即使这一次扛住了,下一次,也就很难说了。”

    萧汉不算是庸人,听得进商师成的话。

    这一点,也是商师成愿意辅佐的原因。

    很多见识浅薄的君王,听不得任何一点困难的事情,

    那样的人,只想听到臣子跟他歌功颂德,江山稳固,一点也不敢面对真实。

    当然,这种情况,无论是帝王还是庶民,往往占了大多数。

    因为,天下熙熙,芸芸众生,

    绝大分部都是庸碌之人。

    似周云、杨重楼、陆长生这些怪物,那还是寥寥无几的。

    御史房里,商师成走了,

    只留下面色憔悴的萧汉,默默地处理梁国的各种内政。

    某一刻,见四下无人,

    贴身太监张抖,一边研墨,一边叹息道,

    “陛下,可惜了,若是右相跟帝军还在,皇帝何须如此辛劳?”

    这两年,皇帝受制于各种势力,尤其是五元宗。

    不得已,只能行平衡之术。

    可这平衡之术,是把双刃剑。

    它意味着皇帝失去了绝对的权力,算是一种变相的削弱君权。

    由此所带来的后果,若是几十年内不能收回权力,皇帝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哼哼……”御书房,龙榻上。萧汉笑了,笑的耐人寻味,

    “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称号而已。大点的官!”

    “站的高了,反而很多事情,看不清楚。”

    “没什么可惜的。朕不受制于他们,就受制于重楼兄。孤家寡人,有什么区别?”

    ……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