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7章 举国救援
    范阳郡。

    燕山脚下。

    尽管赵人在幽州、易州、沧州等地,都种植了速生林区,用以保障赵国子民的柴薪消耗。

    但那种人工林木,岂能跟燕山这些老林子相比。

    赵国的范阳郡守,在燕山南麓,一共规划了九个大型伐木区,

    每年从这里拉出的柴火,足以供给近百万人的需求。

    正是这些能源,才让大赵帝国幽州、沧州、易州等繁华之地,庶民、富户没了柴火的忧虑。

    当然,柴山的管理,并不是从赵帝周云手里开始的。

    早在东周先秦时期,中原民族对于山林就拥有了成熟的管理系统。

    历史上,只要是王朝执行力正常,柴的保护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总体来说,赵国还是延续了过去的规矩,

    公有林严禁滥伐,私有林部分自主支配,但毁灭就是大罪。

    至于特定的经济林木,那必须绝对保护。

    所以,自古进山砍柴,可不是啥玩意都让人砍。

    根据地域不同,各村落的在规矩上,也有变化。

    古代县官绝大部分还是干活的。

    在一些资源紧张的村庄。宗族或乡绅,会组织对公有山林进行有计划的砍伐。

    通常是按户分配,规定砍伐的区域或数量,避免争抢和过度砍树。

    这个时候,外来户、贱籍等边缘人群,那就难了。

    砍柴权利可能会受到极大限制,甚至被人恶意打压、欺辱。

    吕公当年为何要把吕雉嫁给刘邦,真以为刘邦是个无赖,上门讨酒,最后抱得美人归?

    任何看上去滑稽的事,背后都一条绝对合理的逻辑。

    吕家作为外来户,不跟刘邦这个本地人物结亲,日子可是要遭罪的。

    -----------------

    “要说砍柴,还得跟我麻老三走。”

    “这哪条路能行,哪条河能放木,我可是山鬼,还有比我更清楚的?”

    燕山脚下有条小河,此时虽然河水结冰,但可以滑木。

    田麻三一边吹牛,一边带着上百田家族人,率先完成了配额。

    他们在上游放下了数百个木头,下方自有人拦冰河,将木头拉到自家围栏里去。

    不少身强力壮的农户,挥汗如雨,

    将前几日干好的木头,用锯子、斧头加工成一尺半的小柴。

    赵国大军的后勤木柴都是有标准的,柴长一尺半,双藤条捆扎,每重三十斤。

    这六十辆大车,每车大约一千斤,共计六万斤柴火。

    麻老三等人算了算,送到河东郡码头,最后装船,估摸着能剩下五万斤。

    如此他们每年三个月的徭役,就算是干完了。

    五万斤听着不少。

    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一千赵兵一个月的消耗量。

    陇西大军有三十余万,光这柴火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了。

    “啥玩意,不送河东了?”

    “姓田的,老子跟你说,这就算不送河东郡,这徭役也得抵扣啊!”

    “就是,冰天雪地,咱们进山砍五万斤柴,可遭老罪了。你改地方,咱们也要算徭役。”

    燕山南麓,

    范阳田家的小砍伐栅栏营寨里,

    上百田家族人围着田家管事,大伙群情激愤。

    其实,当初送河东郡他们就有火气。

    田家都在邯郸、邺城一带打仗,凭什么陇西的事,要他们朱雀将领田郡出力呢?

    现在上头来了命令,这批柴火不去河东郡了,改道南下,送往清河郡。

    河东路难走,所以抵抗的徭役多。

    清河郡都是大路,官家很可能减少原本消除的徭役,这让田家佃户们很是恼火。

    “大赵皇帝有令。黄河水患,范阳要全力支援。”

    “这徭役扣就扣,不扣你还想咋的?”

    梁家管事可不管这些,好言相劝之后,大伙不听,

    那就立刻变得气势汹汹,直接驳斥田麻三等人。

    “你这是出尔反尔!咱要找巡街御史告你丫的。”麻老三作为刺头,带头起哄闹事。

    见大伙吵闹不休,田家管事也火了,

    他拽着田麻三的衣领,恶狠狠的道,

    “老子就不信了,你丫的还敢把这些柴送河东去?有胆你就走。”

    “消息已经送到。麻老三,听不听是你的事。”

    送河东?!这些农户还真没胆。

    他们只是想占点便宜,不吃亏。又不是真傻了。

    这自古,哪有跟官府对着干的道理。

    北风潇潇,

    鹅毛大雪飘落在伐木场里。

    田家上百个农人,汇聚在一起,眉头紧皱,面色凝重的商议。

    “这回黄河大灾,还是冰汛,救人如救火。咱们这里不能耽搁。”

    “这徭役吧,老子估摸着肯定会扣,但不一定有河东那么多。”

    “没有就没有吧,也就那么大事。十几年前,咱给楚国皇帝服徭役,自备吃食衣物,哪有如今大赵皇帝好说话?”

    最终,上百农家人还是怂了,

    麻老三作为能说上话的,他带头拍板了,忧心忡忡的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了吧,田哥儿也算是给面子了。咱们找县衙领了吃食,就往南走,实在吃亏,就当是救人了。”

    “散了吧,散了吧,就这么定了。”

    --------------

    大赵国这次动员的范围极广。

    在范阳郡、中山郡、邢州郡、洺州郡等地,但凡是有赵国林区的地方,

    一支支运输队伍,先后改道南下。

    只要没有过太行山的,赵军快马基本都追了回来。

    大赵各家宗族,应皇帝令,开始集中本族木柴,往清河郡运输。

    在那里,皇帝周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物资集散地,

    数万兵马已经在刘谋、刘黑豹等大将的率领下,先行维持数郡的秩序。

    黄河下游,一片泽国。

    百姓挨饿受冻,随时有成村成族的倾覆之危。

    各地急报就像雪花一样,疯狂涌向幽州武德殿。

    如今每一天都有大量庶民死去,大赵皇帝将救灾等级,提到了国策高度,

    自元始五年上元节后,大赵的国家机器全力启动,

    赵国的力量,海量的物资,如同涓涓细流,向黄河下游汇聚成磅礴大海。

    “近八成庶民,在当地军队的帮助下,已经转移到了清河、信都两地。玄武将军杨延来报,大约有四十万人,滞留在魏州、博州等地。”

    “现在救援很困难,滞留的庶民散的很开,各村落都有。而且黄河冬季泥浆水,行船又容易搁浅。”

    “赵国各族已经齐心协力,幽州各地的物资,基本集中,正在大规模南下。”

    仁寿宫,

    太后偏殿里。

    贺诗楚、杜齐明、刘庶、李宣等皇帝近臣,围绕着黄河冰汛一事,进行了细致的商议。

    自古冰害,比夏汛更可怕,

    一旦发生,那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下游冰面能砸开吗?”主位上,皇帝周云放下手里奏书,叹息的询问群臣道。

    闻言,刘庶跟李宣等人互视一眼后,无可奈何的道,

    “不行。黄河水军凿冰的速度,还比不过黄河结冰的速度。这条方案程庆已经禀告了,完全不可能。”

    “国库呢?还有多少,全部拿出来。”周云目光转向杜齐明。

    “国库没钱啊!”杜齐明眉头紧皱,拱手说出了困难,

    “去岁夏季国库才有盈余,可陇西之战爆发,国库已经见底了。”

    “很多事情,还是八爷以前的面子在,各北疆大族很多银钱没收,明年支出更大了。”

    冰汛?!冰汛了没钱,这是大难题啊。

    偏殿主位,周云脸色很差。

    仁寿宫里,火炉滚烫,屋内温暖,

    但此刻,一想到寒风冰水中,举步维艰的赵民,大赵皇帝就连陇西战事都押后了。

    所谓冰汛,其实就是黄河各地域温差,导致封河、开河不同步,

    简单的来说,就是黄河太长,跨越的纬度不同,

    上游冰层先融化、解冻,大量的冰和水一起向下游流动。

    而此时下游气温仍较低,河面冰层依然坚固。上游来的冰凌在坚固的冰面上被阻塞,形成巨大的冰坝。

    一般来说,赵人河堤修的很好,正常是不怕此事的,

    但梁国细作如此卑劣,干此伤天害理的事,导致了这个可怕的结果。

    “梁大昨天已经来过了,他告诉朕,南岸不是他们暗卫干的。”

    仁寿宫,

    偏殿,

    赵帝周云对着舆图上黄河泛区,叹息一声道,

    “李宣,影卫如何说,南岸是他们掘开的吗?”

    “启禀陛下,不是。有可能是高官人的先人侦候吧。毕竟李林国、程有道手下能人不少。”右相李宣回应的很干脆。

    不是暗卫、也不是影卫。

    偏殿里,大伙也不傻,如果是高佳人的细作,皇帝又怎么可能还会问呢?

    如此情况,几个尚书能臣,皆是面色有异,若有所思。

    现在,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干这事的人怕责罚,所以直接就干脆不认了。下面的人也帮忙瞒着,毕竟这是为赵人出头。

    第二,这事特么就不是赵人干的。

    北岸一破,南岸就掘。赵国的反应速度也没那么快。

    梁楚虽然合作,但也有竞争,这极有可能就是楚人趁机阴了梁人一手。

    “行了,此事没必要深究了。全力渡过水患吧。”主位上,赵帝周云给了李宣一份赵册。

    上面是他斟酌之后,当下最适合赵国的各种救灾措施,

    目前集中人力物力,先建造一些临时窝棚,生火保温再说。

    当然,这些事情赵人很有经验,毕竟当年他们就是在雪窝子里出来的。

    其中有一条创新,令右相李宣大为震撼,

    赵国东部三十五郡,每一郡指定帮扶下游一个县。

    如此分工明确,功绩明确,责任明确的手段,让右相不得不叹为观止。

    “启禀陛下,太后仁寿宫宴会开始了,明官人在殿外请陛下过去。”

    卓丽倾国的高佳人,小心靠了过来,

    她身姿婀娜的蹲下,将仁寿宫的情况跟皇帝周云小声提了一句。

    仁寿宫大宴,

    乃是赵国皇家,邀整个武川勋贵、北疆大族齐心协力的一次聚会。

    其实吧,说难听点,就是凑钱。

    “行了,朕知道了。”仁寿宫偏殿,皇帝周云起身欲走前,

    他忽然想到什么,当即龙目锐利,对着李宣跟刘庶道,

    “这次水患涉及国家命脉,圣昌一朝的宋国,还在开封没有散去。朕可不希望看见什么储梁、刘梁的。”

    “你们两个一定要盯住这次国难物资,谁敢伸手,先斩后奏!”

    ……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