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正文 第969章 内战即将结束
    晋王离京那日,早上天还未亮。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带着一队精简护卫,悄无声息地出了城门,踏上了前往蜀地的官道。

    与此同时,帝都军校的操场上,罗月娘正对着一张画满弧线和数字的火炮射表眉头紧锁。

    计算这些陌生的符号,比她挥舞亮银长枪难上十倍,但她的干劲十足。

    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战场,一份战报被快马加鞭,星夜送入了帝都的养心殿。

    翌日朝会,气氛肃穆。

    李彻端坐龙椅,丹陛下大庆的文武重臣齐聚一堂。

    待到众人行礼完毕,李彻声音平稳地开口:“杨忠嗣八百里加急传信于朕,南军残部节节败退,已遁入岭南瘴疠之地。”

    “据报,他们正在沿海大肆征调渔船,打造大船,有逃往琼州岛的迹象。”

    他顿了顿,语气听不出喜怒:“另外,南军中有多位将领暗中向朕递了乞降书信,愿意为王师当做内应,其中不乏一些世家出身之人。”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站在最后方的罗月娘也是心弦微动。

    虽然李彻的语气很平淡,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可是一点都不简单。

    南方朝廷气数已尽,逃到岭南之地便完全没了战略纵深,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场持续了一年的内战,终于快要结束了。

    伪帝势力的灭亡,预示着大庆天下将再次一统,这位年轻的皇帝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之主。

    毫无疑问,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

    而他们这些人很幸运,不仅成为了见证者,还有机会在新篇章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笔。

    李彻不等众人消化完毕,便直接抛出了问题:“诸卿以为,朕该不该接受他们的投降?”

    短暂的沉默后,霍端孝率先出列:“陛下,臣主张接受投降。”

    “哦?”李彻不置可否,“说来听听。”

    霍端孝拱手道:“南军败局已定,然困兽犹斗,若强行堵死他们的生路,临死反扑也对我军造成麻烦,岭南、琼州的百姓亦受战火荼毒。”

    “如若接受投降,则可速定南方,使将士早日归家,百姓得以休养,此为上策。”

    他话音刚落,诸葛哲便跨步而出:“陛下,臣反对!”

    众臣纷纷将目光投向诸葛哲,皆是有些惊讶。

    诸葛哲、霍端孝二人可是一对好搭档,同为李彻的亲密近臣,在朝堂上配合极其默契。

    便是有所分歧,也会含蓄地指出,可从未如此针尖对麦芒过。

    李彻看向诸葛哲,心中倒是清楚他为何反应如此强烈。

    诸葛哲是前朝世家,阖家被逼迫到关外,对这些大庆世家恨之入骨。

    而霍家是本朝望族,对本朝世家并无太多私仇。

    立场不同,决定了二人的态度不同。

    果然,诸葛哲义正严词道:“此等背主求荣之辈,今日能叛伪帝,他日焉知不会再叛陛下?”

    “若允其投降,不仅寒了前线死战将士之心,更是在军中埋下隐患。”

    “当趁其势危,一举荡平,以绝后患!”

    两位重臣观点鲜明,各执一词。

    很快,其他大臣也纷纷加入议论。

    有支持霍端孝者,认为应减少伤亡,尽快恢复民生。

    也有力挺诸葛哲者,认为对反复无常者绝不能手软。

    李彻高坐其上,认真听着每一位臣子的陈述,并未立刻发表意见。

    争论持续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见一时难以统一,李彻抬手虚按,止住了朝堂的喧哗。

    “好了,此事容后再议。”

    李彻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冷冽:

    “伪帝想躲到琼州当海岛奇兵,朕还不答应呢,琼州岛也是大庆的土地,大庆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众臣虽然不清楚‘海岛奇兵’是个什么玩意,但还是能听出李彻的态度,纷纷噤声。

    “诸卿,决战就在眼前,兵部商讨了数日,给了朕两个方案。”

    “一是在南军渡海途中,于海上拦截,打一场海战;二,是放其残部登岛,我军随后围岛,打一场歼灭战。”

    李彻继续说道:“海战风险大,风浪难测,若不能全歼,残敌流窜海上,剿灭起来更为麻烦。”

    “围岛则更为稳妥,步步为营,但耗时日久,钱粮耗费巨大。”

    “诸卿以为,该如何抉择?”

    这一次,朝堂上的意见却出奇地一致。

    方才还在招降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的霍端孝和诸葛哲,几乎同时出列。

    霍端孝道:“陛下,臣主张海战!”

    “伪帝残部登岛,势必裹挟岛上百姓负隅顽抗,届时我军进攻,难免伤及无辜。”

    “琼州虽地广人稀,亦是我大庆子民,不可不虑。”

    诸葛哲更是言简意赅:“陆战已胜,何必登岛徒增伤亡?不如在海上歼敌,一了百了!”

    “我大庆海军天下无敌,翻手即可剿灭敌军,此乃天赐良机。”

    其余大臣也纷纷附议,大都支持在海上解决战斗。

    李彻看着下方意见统一的众臣,微微颔首,心中已有决断。

    “好!就如诸卿所言,给黎晟、解安下令,让第一、第二舰队往琼州海峡移动,务必在敌军逃跑前占领海域。”

    在整个朝会过程中,罗月娘始终站在武将队列的末尾,未发一言。

    她默默观察着朝堂上的态势,心中颇感惊奇。

    这些大臣们,与她想象中的大庆朝堂完全不一样。

    没有明显的派系之分,只有就事论事的争论。

    刚刚还为上一议题据理力争、势同水火的两人,转眼间在下一议题上又能观点一致。

    蜀地的政治格局可不是这样的,蜀中各个世家也有不同派系,议事时的观点往往和自身派系利益密切相关。

    但是,罗月娘心中很清楚,大庆朝堂的氛围才是做事的样子。

    她倒是越来越明白,为何陛下如此坚定,要完全消灭世家了......

    退朝的钟声响起,众臣鱼贯而出。

    罗月娘正准备随着人流离开大殿,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尖细的声音:“归德将军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