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3
    三藏听罢大为欢喜,立刻吩咐道:

    “高太公,劳烦取个香案过来。”

    高太公忙命人抬出香案摆好,三藏净了手,焚香礼拜,面向南方,口称:

    “多谢菩萨大恩!”

    高太公和众亲友也纷纷焚香礼拜。

    礼拜完毕后,三藏回到厅堂上端坐,对行者说道:

    “悟空,把绳子解了吧。”

    行者闻令,抖了抖身体,将绑妖怪的绳子收回。

    绳索应声而解,妖怪站起身来,重新跪拜三藏,表示愿随师父西行。

    又转身向行者拜了几拜,以先来者为兄,称行者为师兄。

    三藏说道:

    “既然你愿意随我修善果,拜我为师,那便给你起个法名,以便日后称呼。”

    妖怪答道:

    “师父,菩萨已为我摩顶受戒,并起名为‘猪悟能’。”

    三藏笑道:

    “好!好!你的师兄叫‘悟空’,你叫‘悟能’,正是我佛门宗派的法号。”

    悟能接着说道:

    “师父,我受了菩萨的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一直持斋素食,从未动荤。”

    “今日见到师父,是否可以开戒了?”

    三藏连忙制止道:

    “不可!不可!既然你已戒绝五荤三厌,便要持之以恒。”

    “我再赐你一个别名,唤为‘八戒’,以示你已戒八种罪恶。”

    悟能听了大喜,连忙说道:

    “谨遵师命。”

    自此,又被称为猪八戒。

    高太公见妖怪如此去邪归正,更加欢喜,立刻吩咐家僮准备筵席,答谢三藏法师等人。

    八戒走上前扯住高太公说道:

    “丈人,请让我娘子出来,拜见公公、伯伯。”

    行者在一旁笑道:

    “贤弟,你既已入佛门,做了和尚,从今以后再莫提‘娘子’二字。”

    “凡是出家人只有清修,哪有还俗之说?”

    “我们且坐下用些斋饭,早些启程赶路吧。”

    高太公便摆出素斋,三藏端坐主位,悟空与八戒分别坐在左右,其他亲友在下座就席。

    宴席开始,高太公端起一杯素酒,先奠天地,后敬三藏说道:

    “长老,我知您清素修行,这酒也是素酒,请饮一杯无妨。”

    三藏连连推辞道:

    “贫僧自幼戒酒,这是我佛门第一大戒,不敢破例。”

    悟能闻言慌了,说道:

    “师父,我虽持斋,却从未戒酒。”

    悟空笑着接道:

    “老孙酒量虽小,但也未断过酒。”

    三藏沉吟片刻道:

    “既然如此,你们兄弟二人可以稍饮素酒,但切记不可醉酒误事。”

    悟空与八戒听后,各饮了一杯素酒。

    众人随后各自归席,开始用斋。

    席间杯盘琳琅满目,素菜丰盛无比,尽显高家好客之情。

    宴罢之后,高太公取出一个红漆托盘,盛有二百两散碎金银,奉赠三藏等人作为路费,又拿出三件绵布僧衣,作为防寒之用。

    三藏连忙推辞道:

    “我们是行脚僧,路上化缘而食,怎敢接受金银财物?”

    行者走上前,伸手抓了一把金银,对高才说道:

    “昨日多亏你引我见师父,今日又招得一位新徒弟,这些散银权作谢礼,拿去买草鞋穿吧。”

    “日后遇见妖精,帮我多牵几个功德,还能再谢你。”

    高才大喜,接过金银,叩头谢恩。

    高太公再三劝道:

    “师父们既不肯受金银,那这粗布僧衣还请笑纳,聊表寸心。”

    三藏仍推辞道:

    “出家人若受一丝一缕的俗物,便会千劫难修。”

    八戒在一旁说道:

    “师父、师兄,你们不愿带东西便罢,我可是与他家做了几年女婿,怎么说也该带些挂脚粮,三石也不为多呢。”

    “——丈人啊,我的直裰昨晚被师兄扯破了,麻烦给我一件青锦袈裟;我的鞋子也破了,给我换一双新鞋子吧。”

    高太公听了,不敢不从,立刻买了一双新鞋,又取了一件褊衫替他换下旧衣物。

    八戒穿戴齐整后,摇摇摆摆地对高太公和众亲友唱个喏说道:

    “再拜丈母、大姨、二姨,以及各位姨夫、姑舅亲戚: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能当面辞别,还请见谅。”

    “丈人啊,还请你好好照看我的浑家。”

    “倘若我们西天取经不成,我还俗回来,依旧与你做女婿过日子。”

    行者听了大怒,喝道:

    “蠢货!胡说什么!”

    八戒不以为意,笑道:

    “师兄啊,这可不是胡说。只是担心万一取经路上出了差错,那不是和尚做不成,老婆也耽误了,岂不是两头都耽搁了?”

    三藏听罢,赶紧打断道:

    “别再说闲话了,我们还是趁早赶路吧。”

    于是,三人收拾行李:

    八戒挑着担子,白马背着经书,三藏骑在马上,悟空肩扛铁棒走在前头。

    他们辞别了高太公和众亲友,踏上了西行的路途。

    有诗为证:

    满地烟霞树色高,唐朝佛子苦劳劳。

    饥餐一钵千家饭,寒着千针一衲袍。

    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

    情和性定诸缘合,月满金华是伐毛。

    满山遍野烟霞缭绕,树木高耸入云,唐朝的佛门弟子辛劳不已。

    饥饿时靠着一钵托来的千家饭果腹,寒冷时披着千针缝成的破旧袈裟御寒。

    意念如同野马般不可放纵,心猿似顽劣孩童不可任其喧嚣。

    唯有情与性修得安定,诸缘融洽,待到明月普照金华之时,便是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之日。

    师徒三人一路向西行进,路途平稳,行过乌斯藏界。

    不久,抬头看见一座高山,三藏停下马,勒缰说道:

    “悟空、悟能,前面山高路险,须得小心前行。”

    八戒不以为然,说道:

    “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山叫浮屠山,山中有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

    “我以前还见过他呢。”

    三藏问道:

    “这位禅师是何来历?”

    八戒答道:

    “他倒有些修行道行,还劝我随他修道,我当时没去罢了。”

    师徒一路谈论着,不多时便到了山脚。

    只见山中景色秀美:

    山南青松碧桧,山北绿柳红桃。

    山禽对语,仙鹤齐飞;

    百花争艳,杂草繁茂。

    涧下绿水滔滔,崖前祥云朵朵。

    三藏骑在马上,远远望见一棵香桧树下有个草窝,周围麋鹿衔花、山猴献果,树梢上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聚集,好一派幽雅景致。

    八戒指着说道:

    “师父,那就是乌巢禅师。”

    三藏催马上前,行至树下。

    乌巢禅师见三人到来,立刻从巢中下来迎接。

    三藏下马拜见,禅师连忙搀扶道:

    “圣僧快快请起,失迎,失迎!”

    八戒在一旁说道:

    “老禅师,向您作揖了。”

    禅师见八戒,惊讶问道:

    “你不是福陵山的猪刚鬣吗?”

    “怎么有这样的福缘,能随圣僧同行?”

    八戒答道:

    “前年蒙观音菩萨劝善,我便愿随师父做徒弟。”

    禅师听罢大喜,连声称好,又指着行者问道:

    “这位是何人?”

    行者笑着说道:

    “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却不认得我?”

    禅师答道:

    “只因少见而已。”

    三藏解释道:

    “这是我的大徒弟孙悟空。”

    禅师连忙赔笑道:

    “失礼了,失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