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4
    三藏再次拜谢,恭敬地问道:

    “禅师,西天大雷音寺是否依然还在?”

    禅师答道:

    “还在,路途却遥远得很!”

    “只是途中多有虎豹猛兽,路况十分艰难。”

    三藏满怀敬意,又问道:

    “路途究竟有多远?”

    禅师答道:

    “虽路途遥远,但终有到达的一日。”

    “只是沿途魔瘴弥漫,难以消除。”

    “我这里有一卷《多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七十字。”

    “若遇魔瘴阻路,只需诵念此经,自然平安无事。”

    三藏听闻,立刻拜伏于地,恳求传授。

    禅师遂口诵经文道: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在深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洞察到五蕴皆空,从而超越了一切苦难。

    舍利子,色不离空,空不离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感受、想象、行动和意识,也同样如此。

    舍利子,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在“空”中,没有色相,没有感受、想象、行动和意识;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存在;

    没有眼界,乃至没有意识界。

    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终结;

    乃至没有生老病死,也没有生老病死的终结。

    没有苦、集、灭、道,没有智慧,也没有所得。

    因为没有所得,菩萨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中没有任何挂碍;

    因为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惧,远离颠倒和虚妄的梦想,最终到达究竟的涅盘。

    三世诸佛,也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应该明白,般若波罗蜜多是真正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够解除一切痛苦,真实不虚。

    因此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其咒曰:

    去吧!去吧!

    到彼岸去吧!

    大家一起到彼岸去吧!

    成就觉悟吧!

    三藏根基深厚,听一遍便已熟记于心。

    此经被后世奉为修真总经、成佛之要道。

    禅师传授经文后,欲踏祥云返回乌巢。

    三藏急忙拦住他,再三恳求,非要问清西去的具体路径不可。

    禅师笑着说道:

    “道路不难行,仔细听我说:

    千山万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

    行至摩耳岩,侧脚须小步。

    提防黑松林,妖狐常拦路。

    精灵满国城,魔主占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

    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

    多年老石猴,还会怀嗔怒。

    若问熟路人,他便知西路。”

    行者听罢,冷笑道:

    “我们西行,何须问他?问我便行了。”

    三藏未解其意。

    禅师此时化作一道金光,径直飞回乌巢。

    三藏连忙跪拜谢恩,而行者却怒气冲冲,抡起铁棒向乌巢乱捣。

    只见巢中莲花盛开,祥雾环绕层层,任凭行者如何施展神通,也无法触碰到乌巢一丝一缕。

    三藏见状,急忙拉住行者说道:

    “悟空,他乃一位得道菩萨,你为何要捣他的窝巢?”

    行者愤愤道:

    “他骂了我兄弟两个,我怎能不恼!”

    三藏不解道:

    “禅师分明是在讲西去的路程,并未骂你,何出此言?”

    行者说道:

    “师父有所不知!”

    “他说‘野猪挑担子’,分明是在骂八戒;又说‘多年老石猴’,这不就是在骂老孙吗?”

    “您怎么听不出来!”

    八戒劝道:

    “师兄莫要动怒。”

    “此禅师定是知晓过去未来之事。”

    “他提到‘水怪前头遇’,我们前路如何尚未验证,就放他一马吧。”

    行者看着巢中莲花盛开、祥云护绕,只得作罢,恭请三藏上马,继续西行。

    正所谓:

    清福少在人间,山中灾魔却多端。

    至于前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