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就有1000多人发病……”
    预定的3天过去了。
    在医疗界的监督下,美国全境实施了FdA首次的用药中止措施。
    大型医院忙着接收涌来的患者,FdA则四处奔走,寻找能接收患者的医疗人员和病房。
    随着因用药中止产生的结果不断汇总到FdA,全世界医疗界的目光都聚焦了过来。
    而此刻。
    FdA目睹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第二天,人饱受戒断症状折磨,人被送往重症监护室并继续用药。”
    到了第三天。
    海洛因用药中止引发的蝴蝶效应掀起了狂风巨浪。
    “尽管医护人员拼命抢救,仍有100多人情况危急,其中10人死亡……”
    仅仅3天,就有10人因脱水死亡。
    这10人都因海洛因成瘾,无法摆脱依赖性,在药店自行购买,不断增加海洛因服用量,完全无法摆脱海洛因。
    他们因浑身难受的戒断症状被送往重症监护室,但因服用致死剂量的海洛因最终死亡。
    “呼……”
    FdA局长一屁股瘫坐在座位上。
    3天的用药中止就导致了10人死亡。仅仅3天就出现这样的结果,要是持续一周甚至一个月,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可不是死一两个人这么简单的问题。
    “这种毒品居然打着‘药品’的名号,在普通药店当感冒药卖?到底有多少人在服用海洛因?”
    这还只是官方统计的数据。
    如果海洛因服用是日常行为,那么非官方数据肯定要高得多。
    尤其是贫民窟或贫民区的居民,情况可能会更致命。
    他们连医院都去不了。
    “要公布这些数据吗?”
    “……还是我亲自来公布吧。”
    这是需要局长亲自公布的重大事项。
    就像英国当年向清朝倾销鸦片的恶行一样,德国一直在向美国乃至全世界贩卖毒品。
    之前没有《食品药品法》这样的监管法律,他们一直逍遥法外。
    但既然海洛因问题已经爆发。
    美国今后将投身于与毒品的战争。
    德国制药界和美国制药界都将严阵以待。
    ——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白宫会负责后续事宜。
    罗斯福总统对此态度坚决。
    白宫与FdA合作,密切监控此次事件,重要资料都会抄送白宫。
    有传言称,国会即将提出阿片类毒品禁止法案。
    “我们已经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共享了资料。约翰霍普金斯方面表示,会与FdA合作,尽快发表研究结果和论文。”
    “看来辉瑞在这上面投入了不少啊。”
    “据说为了深入研究,投入了海量资金。”
    “不管怎样,只要出结果就行。”
    FdA局长心想。
    如果海洛因的危害性、依赖性和成瘾性被证实,世界将会像遭遇地震一样剧烈震动。
    拜耳是一家国际制药公司。
    它的产品不仅在美国销售,还出口到德国内部以及欧洲列强国家,其影响不容小觑。
    “要是他们当初悄悄承认问题,事情也不至于发展到这一步。”
    事实上,如果拜耳承认海洛因的危害性并进行全部召回,哪怕只是承认问题,事情也不会闹得这么大。
    阿片类药物降低依赖性就好了。
    制药公司可以重新调整依赖性后再将药品推向市场。
    FdA局长也承认药品存在不完美之处。
    药品失败的情况很常见,所以药品上必须详细标注注意事项。
    制药公司不能隐瞒问题,出了问题要及时调查并明确原因。
    “但3天就死了10人,这实在太可怕了……”
    砰。
    FdA局长站起身来。
    “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
    >>>
    [震惊的3天。官方统计的总治疗人数超过3万人。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人满为患。]
    [给美国下毒的拜耳。德国制药界的药品真的安全吗?]
    [参与抵制拜耳的大型医院。‘不能给患者开这种致命的危险药品’。]
    [民众对FdA的一片赞扬。成功的首秀。打倒拜耳的民众英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海洛因的危害性是致命的。超过一定服用量,3天就可能致死。它无疑是恶魔的药物。今年内相关论文将会发表。’]
    ——《华盛顿邮报》(wp)
    [华尔街的英雄mFK对冲基金,出资1000万美元设立海洛因受害者救助基金。‘钱就该花在这种时候’。]
    [杜鲁门会长:‘我哥哥也还躺在病床上。我能理解受害者的心情。’]
    [Jp摩根银行、洛克菲勒、卡内基等众多巨头纷纷提供资助。]
    ——《华尔街日报》(wSJ)
    “我们FdA在此宣布,今后将与海洛因展开斗争。从今天起,收回拜耳北美分公司的经营许可,责令其停业,并对海洛因进行全部召回。”
    “我们mFK对冲基金已经筹集到1亿美元善款。为海洛因受害者设立的救助基金账目将完全公开,所有款项都将用于帮助受害者,在此郑重承诺。”
    “受害者们,请放心。我们来了!!!”
    不知不觉间。
    饱受海洛因折磨的民众们,对如同彗星般出现的英雄——FdA狂热起来。
    这次首秀为FdA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FdA瞬间开始席卷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mFK对冲基金的资助款顺利到账了吗?”
    “是的,纽约资金结算机构已顺利将款项转给FdA。现在,mFK对冲基金总部收到的海洛因受害者感谢信已经堆积如山。”
    FdA的3天用药中止措施。
    后续的巨大影响是预料之中的。但政府用于救助受害者的资金还未筹备好,所以杜鲁门用mFK对冲基金的资金设立了救助基金。
    Jp摩根银行、洛克菲勒,还有和杜鲁门暂时休战的卡内基,华盛顿和纽约的富豪们都纷纷解囊,向救助基金提供资助。
    资助款瞬间达到数亿美元,为受害者及其家属的补偿款和救助发挥作用。
    FdA和mFK对冲基金这两位“英雄”的精彩表现,引发了舆论的爆炸式响应。
    与此同时。
    拜耳成为举世公认的无良企业。
    “钱就该这么花。”
    不过。
    我们还有一件事需要关注。
    “普鲁士政府那边肯定也乱成一团了。”
    杜鲁门躺在辉瑞公司董事长办公室的沙发上。
    脸上盖着报纸,以准备打盹儿的舒适姿势,享受着片刻悠闲时光。
    “少爷,您这是……在做什么呢?”
    “睡午觉。”
    “啊哈……”
    “开玩笑的。”
    杜鲁门一下子坐了起来。
    其实本来真打算睡会儿,但实在太忙了。
    真想眯一会儿啊,该死。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强生那边有新消息吗?”
    “还在进行临床试验。据说FdA提高了临床试验标准,这两家医疗机构都有些吃力。”
    “还得再提高。至少提到三期标准,并且把条件设置得更严格些。”
    药品可不是儿戏。
    这可不是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随便做做的事。
    这是给“你、我、他”每一个人都要使用的药品。
    以后FdA的临床试验标准会越来越严格,制药公司的研发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动辄花费数亿美元的时代即将到来。
    “拜耳那边呢?”
    “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据派驻在德国的mFK对冲基金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债券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垃圾债券。”
    “告诉他们别去碰那些垃圾债券。”
    “好的!”
    威廉二世治下的普鲁士政府,虽然外交方面不怎么样,但在内部治理上比想象中更有能力。
    普鲁士内阁的教育医疗部门很快就会发布公文或进行处罚,我们只能先等着。
    估计停业整顿是基本操作,还可能会面临起诉。
    这可是场重大诉讼。
    “拜耳的高管们呢?”
    “联邦检察院已经行动了。我问过格里克斯,司法部长塔夫脱已经采取行动了。”
    “这件事之前是布莱奇福德律师事务所负责的。拜耳这下完了。”
    他们面对的对手太强大了。
    那可是美国司法部和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拜耳这次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你们倒闭了才好呢。
    “想想看,二战时拜耳的母公司参与建造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法本公司(IG Farben)。
    它是二战时期效忠于纳粹德国的德国化学垄断企业。
    由德国化学工业的各大企业合并而成。
    拜耳就是其中之一。
    也就是说,这是一家战犯企业。
    “对付这样的企业,我没有任何负罪感。”
    “更让人惊讶的是mFK对冲基金德国分公司的办事处。没想到当初为了监视德国,在克虏伯工业间谍事件时安插的办事处,这次能派上这么大用场。”
    “这可不是我有先见之明。”
    在德皇通过帝国银行行长提出合作建议之前,杜鲁门根本没想过在德国投资。
    杜鲁门一直觉得德国就是个该被舍弃的对象。
    原本想着一战结束后,去收购一些德国的科技企业。
    “世事难料啊。谁能想到我那‘亲爱’的哥哥也能废物利用,帮上这么大的忙。”
    杜鲁门耸了耸肩。
    多亏了躺在病床上的杰克·特雷西,杜鲁门也成了满腔怒火的受害者家属,这在和拜耳谈判时可是张好牌。
    杜鲁门不禁哼起了小曲儿。
    “您打算什么时候前往德国?”
    “先看看普鲁士政府的政策。”
    “就只是观察吗?”
    詹姆斯的声音里带着不安,就像在处理炸弹一样。
    “当然不是。”
    摸清情况后就得立刻行动。
    杜鲁门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
    拜耳,勒沃库森总部,股东大会现场。
    “普鲁士议会要求我们出席!传票上居然写着董事会成员和所有大股东必须参加。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
    事情闹大了。
    闹得太大了。
    拜耳总部早就乱成一团,整个德国本土都在发起抵制拜耳的运动。
    大股东们唾沫横飞,像疯了一样冲向董事长。
    ——快给我们个说法,你们这些家伙!
    ——啊啊啊!
    哐当!
    董事长被股东们揪住暴打,股东大会瞬间变成了混乱的战场。
    哔——!
    这场混乱其实早有预料。
    很快,为平息事态而待命的普鲁士警察冲了进来,控制住了局面。
    在普鲁士警察的维持下,股东大会重新开始。
    “教育医疗部部长亲自在台上宣布了!普鲁士政府将海洛因列为违禁药物,并打算向帝国法院起诉拜耳。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这件事?”
    “德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大型医院,不仅抵制海洛因,还开始抵制拜耳的所有药品!”
    “克虏伯公司、蒂森公司等推行医疗保险的企业,都在取消拜耳产品的保险覆盖!你们有应对措施吗?”
    “美国、瑞典等欧洲列强纷纷对拜耳的海洛因药品下达禁令。拜耳很快可能会被欧洲列强市场驱逐,接下来你们打算怎么做?”
    拜耳已经举世皆敌,无路可退了。
    “呜呜……”
    董事长紧咬嘴唇,指甲都快抠断了,双手死死握拳。
    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
    “是不是从Jp摩根银行在诉讼我们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的灭亡?”
    一直以来,他们都轻视美国那些“乡巴佬”的银行,觉得德国能轻松拿捏他们。
    他们嘲笑美国落后的司法体系,甚至还想依靠德国政府给Jp摩根银行致命一击。
    可这一切都发生在仅仅一两个月前。
    “短短几个月,几十年积累的基业就像沙堡一样,毫无征兆地崩塌了。”
    直到最后。
    他们都没有为患者感到愧疚,也没有考虑过受害者。
    对他们来说,患者意味着什么呢?是数字?还是销售额?
    >
    从这一点来讲,草民这种生物,对全世界的当权者来讲,都是用来割韭菜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现代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买车、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孩子、不奋斗、不内卷,选择躺平不是没有原因的。
    谁也不想让自已的子孙后代成为奴隶被人剥削压迫。
    像国内的某个禽兽公然叫嚣,我们国内的女孩子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服服贴贴的生孩子?
    在金字塔结构的权利结构中,当某一层断裂时,被割韭菜的阶层自然会转移到另一层,为了避免自已被割韭菜,所以他们才急眼了。
    那些天天喊着让你奉献的往往都是不奉献的,因为只有你奉献了,他们才能因此受益。
    >
    他们此刻恨不得把眼前这些吵闹的股东都扫地出门。
    “我们有解决办法。”
    对普鲁士政府来说,直接搞垮拜耳也有点难以承受。
    毕竟拜耳作为国际制药巨头,规模庞大。
    如果直接让拜耳停业,德国制药行业可能会因此倒退,这也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普鲁士政府对海洛因采取强硬态度,根本原因是国际舆论压力。他们想把国际社会对海洛因的指责转移到拜耳身上,以此来缓和压力。”
    “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普鲁士政府并没有对拜耳下达停业整顿的处罚。他们明明有能力这么做,却没有这么做。”
    拜耳可不只是制药企业。
    它在染料和化工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在美国被禁止销售的只是制药相关产品,化工产品还未受影响。
    普鲁士政府甚至都没有让拜耳的制药业务停业。
    这已经透露出他们想保住拜耳的意图。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我们有活路了。”
    拜耳意识到普鲁士政府不是敌人,他们只是在国际舆论压力下做做样子。
    拜耳心想。
    时间会冲淡一切,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
    只要在和患者的诉讼中一直拖延,公众的关注度就会迅速下降。
    虽然会花些时间,但拖延诉讼不正是大企业的惯用手段吗?
    “坚持住就能胜利。”
    这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取消对患者的赔偿。只要把事情拖得久一点,公众的关注度自然就会降低。
    “问题是现在缺钱……”
    如今的拜耳资金短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德国政府,也就是普鲁士政府提供补贴、资助或者政府项目支持,但目前来看希望渺茫。
    叮——
    “只要撑到那个时候,就是拜耳的胜利。”
    办法还是有的。
    在和普鲁士政府私下协商的过程中,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其实早有准备。
    ——我们普鲁士政府目前正全力推进克虏伯公司的国有化,所以无法为拜耳提供资金支持。拜耳目前深陷舆论风波,我们普鲁士内阁也在谨慎对待。
    ——不过,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个获得资金支持的渠道。
    普鲁士政府没有让拜耳失望。
    他们很快提出了替代方案。
    ——接受德国投资公司的投资吧。这是拜耳活下去的唯一出路。
    这时,董事长心里有种预感。
    现在掌控拜耳生死的。
    不是普鲁士政府,而是德国投资公司。
    “这是唯一的出路……!”
    他握紧拳头,关节都泛白了。
    现在他们要游说的对象,变成了德国投资公司的总裁。
    但他们的期望很快就破灭了。
    “很高兴见到你。我是德国投资公司的杜鲁门·摩根总裁。你应该知道,因为你们生产的海洛因,我的哥哥杰克·特雷西现在半身不遂。”
    拜耳董事长一脸茫然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
    噗通!
    咕噜咕噜。
    “怎么突然咳嗽了……啊,您是不是感冒了?”
    砰。
    杜鲁门把海洛因药瓶放在谈判桌上。
    脸上还带着一副真诚担忧的神情,嘴里嘟囔着。
    “要是感冒药的话,这里有哦。”
    看到这一幕。
    拜耳董事长心里暗自叫苦。
    完了,这下彻底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