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宫。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进入柏林宫,正与德皇进行商讨。
    讨论的主题自然是德俄互不侵犯条约的前期商议,同时也是总参谋长向德皇汇报与俄罗斯谈判现状的时间。
    在德国,最具影响力的群体当属德国军队,普鲁士容克贵族甚至宣称德国是为德国军队而存在,他们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德俄互不侵犯条约是最佳战略,陛下。”
    施里芬表情严肃地说道。
    在他看来,与俄罗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将两线作战缩减为单线作战,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有效。
    俄罗斯军队对德国军队而言,一直是最大的绊脚石,这甚至关乎德国的命运。
    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德国军队就无需顾虑两线作战,从而能更高效地部署兵力。
    “普鲁士容克贵族们肯定会喜欢这个计划。”
    普鲁士容克贵族的故乡——东普鲁士,与俄罗斯直接接壤,处于最前线。
    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不仅能减少两线作战的压力,还能让德国军队的核心——容克贵族们安心。
    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对德国来说,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我也这么认为。”
    德皇满意地捋了捋胡须。
    威廉二世是充满野心的德国皇帝,他渴望发动侵略战争,甚至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在与其他列强竞争的当下,他绝不会放过这个能更高效运用军队的机会。
    然而,外交向来是把双刃剑,有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弊端。
    “但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是的,陛下,与俄罗斯的互不侵犯条约很可能是有期限的。”
    施里芬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德俄能够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背后的原因正是俄罗斯的经济危机。
    法国对俄罗斯背后一击,英国将俄罗斯拖入经济困境,最终促成了这份互不侵犯条约。
    俄罗斯试图通过该条约实现国家复兴,所以签订此条约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正因如此,这份条约必然是有期限的。
    “一旦俄罗斯克服经济危机,实现重建,那么这个时候,互不侵犯条约很可能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俄罗斯摆脱经济危机所需的时间。
    说实话,圣彼得堡、莫斯科等俄罗斯主要工业地区因破产已化为废墟,重建需要多长时间,根本无法估量。
    甚至有评估认为,俄罗斯必须从头开始重建国家。
    “不过,预计这份互不侵犯条约会维持较长时间。俄罗斯的财政状况极其糟糕,美国的救助金融能有多大效果还不好说。”
    “啊,说到这一点,情况有点不同。”
    德皇捋胡须的手指停了下来。
    在最近与俄罗斯的谈判中,又增加了一个条件。
    实际上,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极为有利,所以俄罗斯提出的条件也必然更高。
    “俄罗斯要求德国结算银行和柏林银行圈提供大规模的短期贷款。”
    “……这样一来,互不侵犯条约破裂的时间可能会提前。”
    施里芬的脸色变得凝重。
    由于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有利,相应地,为了约束俄罗斯,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
    虽然无可奈何,但消除两线作战的好处更为显着。
    “既然如此,西线只能速战速决了。”
    施里芬接受了这个现实。
    俄罗斯并非盟友,只是通过互不侵犯条约维持暂时的休战状态。
    一旦西线战事结束,就必须立刻在东线对俄罗斯施压。
    如果将德国陆军全部兵力投入西线,也并非毫无胜算。
    大致的战略思路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没错。但我们做了适当的取舍。柏林银行圈拒绝了,只允许有美国资本介入的德国结算银行提供贷款。不能不答应,但也不能轻易答应。”
    “这是明智的选择。”
    德国必须尽可能争取时间。
    无论是发动战争、进行威胁、建立殖民地,还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通过这次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获得了迈向欧洲大陆霸主地位的跳板。
    在条约有限的时间内,德国必须想尽办法登上欧洲大陆盟主的宝座。
    “俄罗斯的资源禁运,让德国与英国之间产生了差距。”
    阿尔萨斯 - 洛林的存在,使德国与其他欧洲列强拉开了差距。
    英国虽拥有广袤的矿区,但要获取资源,甚至远至澳大利亚。
    要获取粮食,还得穿越苏伊士运河。
    而德国,至少煤炭资源丰富得仿佛要溢出来。
    “目前,使用石油的主要是皇家海军和白色舰队的一部分,其余全部依赖煤炭。”
    说实话,德国海军相对较弱。
    但以煤炭为主要动力的德国陆军铁路运输,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陆军相比优势巨大。
    德国陆军实力强大。
    现在,是时候打破英国在欧洲大陆的绝对统治地位了。
    “实际上,我们是以战争为前提来考虑这份互不侵犯条约的。”
    德皇宣称。
    这意味着德国以战争为目标制定外交战略,与俄罗斯的互不侵犯条约只是战争的跳板。
    施里芬对此感到满意。
    作为普鲁士容克贵族,他欣赏德国皇帝的这一点。
    没错,就是战争。没有别的原因。
    是时候让法国尝尝普法战争重演的滋味了,这是德国长久以来的夙愿。
    施里芬迅速站起身。
    唰!
    “我返回德国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刚才的谈话让我大致确定了方向。”
    “德国军队务必尽快制定作战计划。虽然欧洲局势对德国有利,但时间紧迫。”
    “是。”
    “另外,告诉德国海军,要想办法抗衡英国皇家海军。皇帝陛下的海军建造无畏舰几乎已无可能,必须尽快找到其他非对称作战力量。”
    德皇皱起眉头。
    都怪那些该死的英美势力,在无畏舰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德国海军只能忍气吞声。
    朴茨茅斯这样的半国有企业,不仅不分享技术,甚至连技术公开都做不到。
    甚至与无畏舰相关的技术,都被朴茨茅斯公司牢牢掌控。
    这是一种彻底扼杀后发国家的力量。
    德国在军舰竞赛上没过几年就放弃了。
    转而投入非对称作战力量的研究。
    美国在倭国海战中使用的潜艇,成为了新的可能性。
    德国皇帝的海军需要特殊的非对称作战力量。
    施里芬也认同这一点。
    “我会将这一点传达给海军参谋部。”
    无畏舰。
    它的出现导致德国议会削减海军预算,预算转而流向陆军。
    只要有无畏舰存在,海军的作用就如同鸡肋。
    也正因如此,陆军受到的干涉减少。
    施里芬露出些许满意的神情,点了点头。毕竟他也是德国陆军的一员。
    “啊,对了。”
    施里芬转过身。
    与德皇目光交汇后,又重新坐下。差点就遗漏了一个重要问题。
    “与奥匈帝国的关系如何处理?”
    奥匈帝国。
    欧洲大陆三国同盟的右翼。
    实际上,它是处于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泛日耳曼主义二元帝国。
    虽然本质上是多民族国家,但目前仍属于对抗斯拉夫民族的泛日耳曼主义阵营。
    长期以来,奥匈帝国与德国保持着同盟关系。
    “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奥匈帝国不签。他们可以另行签订,但无论签与不签,对德国都没有损失。”
    “即便签订了有期限的互不侵犯条约,奥匈帝国也不会退出三国同盟,对吧?”
    “完全正确。”
    这是从军事角度而非外交角度的考量。
    仅靠奥匈帝国军队与俄罗斯开战,无异于自杀。
    所以,既然签订了有期限的互不侵犯条约,奥匈帝国就不可能抛弃德国。
    “而且,还能利用奥匈帝国牵制巴尔干半岛。”
    “我想听听陛下的高见。”
    “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与俄罗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巴尔干半岛可不在此列。”
    代理人战争。
    施里芬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瞬间想到了这个词。
    实际上,只是与俄罗斯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并不受此限制。
    泛日耳曼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冲突正在进行中。
    这实际上意味着在巴尔干半岛进行代理人战争。
    泛日耳曼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对抗。
    “奥匈帝国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巴尔干半岛的关注。虽然不至于总动员,但该地区局势紧张,也不容懈怠。”
    毕竟还有奥斯曼帝国这个霸主。
    一旦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奥斯曼帝国就可能成为同盟国的敌人。奥匈帝国绝不可能退出同盟。
    “这对我们有利。”
    奥匈帝国是重要的军事变量。
    与法国协同作战时,东部战线并非完全没有威胁。毕
    竟现在有半个亲英国家——奥斯曼帝国存在。
    为了将德国军队集中在西线,就必须让奥匈帝国军队与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
    虽然最好是让奥斯曼帝国成为同盟国,但这几乎不可能。
    “是,陛下。”
    施里芬沉重地点了点头。
    看来胜算很大。
    德皇面带微笑,站起身来。
    “总参谋长,谈判地点定在波茨坦。考虑到需要加强安保,在德国国内举行更为合适。”
    德皇用手杖重重地敲击地面。
    随后放声大笑。
    爽朗的笑声在宫殿内回荡。
    “高兴起来吧。现在,德国只剩下胜利的未来。”
    德皇是真的很高兴。
    憧憬着德国即将踏上的光明未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施里芬恭敬地行礼。
    “我定不负期望。”
    >>>
    1905年。
    哐当 - 哐当 -
    “《普鲁士和平协定》,这是继《阿尔文斯莱本协定》之后吧。”
    俄罗斯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正乘坐前往波茨坦的火车,前往德国。
    他再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前往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路上。
    曾坚决延续到克里米亚战争的普鲁士王国的反俄情绪,因《阿尔文斯莱本协定》而被打破。
    然而,之前的《阿尔文斯莱本协定》与这次的互不侵犯条约,在外交关系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是俾斯麦为发动普法战争而铺设的基石。”
    一模一样。
    德国渴望战争。
    这次的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同样是为满足德国的野心而签订的,谁能知道,其结果是否会像普法战争一样,引发对法国的入侵呢。
    就像俾斯麦任首相时一样,德国实际上是在试图摆脱外交孤立的局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俄罗斯也将以这次机会为跳板,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陛下,战争归根结底是财政政策。”
    “……维特部长,这又是什么新奇的怪论?”
    维特部长的话打破了沙皇的固有观念。
    沙皇皱了皱眉头,回头看向维特部长。
    维特部长神情庄重,一脸严肃。
    “这是因为战争本质上是为了获取赔款的掠夺行为,不就是为了从敌国狠狠榨取赔款而进行的侵略吗?”
    “这……确实如此。”
    “毕竟赔款最终会纳入国家财政,所以将其视为财政政策也无妨吧。”
    “……疯子。”
    刹那间,沙皇感到一阵寒意。
    这奇特而扭曲的逻辑结构,似曾相识。而且是在很近的时间内见过。
    在哪里呢?
    在哪里见过呢?
    突然,一道闪电划过沙皇的脑海。
    他猛地睁开眼睛。
    “……杜鲁门。”
    “啊?”
    “呃,没什么。”
    沙皇清了清嗓子。
    然后,他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向维特。
    正所谓近墨者黑。
    沙皇连连点头。
    “以后离杜鲁门远点。那家伙肯定患有某种精神传染疾病。”
    “是,陛下。”
    “你回答得毫无生气,是我的错觉吗?”
    “不是的。只是,既然接受了美国的救助金融,就不可能远离杜鲁门。”
    “……确实如此。”
    沙皇叹了口气。
    他听闻杜鲁门是美国不世出的天才,是将美国发展提前数十年的世纪伟人。
    也听说他是策划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疯子。
    当然,必须与这样的人友好相处。
    只是,他实在无法理解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逻辑结构。
    本能地产生抗拒反应。
    “咳咳。陛下。”
    维特部长清了清嗓子。
    沙皇又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突如其来的尖锐头痛,让他不禁捂住了额头。
    杂念太多了。
    唰啦。
    窗帘被拉开,阳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沙皇因刺眼的光线而遮住了眼睛。
    火车渐渐减速。
    伴随着嘈杂的汽笛声,哐当哐当的噪音在耳边回响。
    列车正在进站。
    维特部长表情严肃地说道:
    “现在到达波茨坦了。”
    德国。
    俄罗斯的沙皇及谈判代表团抵达了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
    嘎吱。
    随行人员中的谢列梅捷夫伯爵也一同前来。
    作为此次俄罗斯的重要相关人士,他参加了德俄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
    “先生,我们到了。”
    有伯爵,自然也有他的副官一同随行。
    美国财政部情报部门成员。
    杜鲁门安插的美国财政部棋子,与谢列梅捷夫伯爵一同抵达了波茨坦。
    藏在他前襟口袋里的伪造身份文件,在光线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借助伯爵的帮助伪造身份的他,叫醒了睡着的谢列梅捷夫伯爵。
    “波茨坦到了。”
    >>>
    “波茨坦啊。”
    华盛顿特区,财政部大楼。
    收到了来自德国柏林美国大使馆的消息。
    德俄两国秘密举行的互不侵犯条约谈判会议将在波茨坦召开。
    但就这样进行下去可没意思。
    杜鲁门露出一丝微笑。
    “得告诉法国才行。”
    平衡调整。
    如果法国被德国单方面压制,连拖延时间都做不到。
    那么,不如先武装法国,制造德国与法国之间的时间差,以达到平衡。
    如果这看起来像是在加速战争,那一定是错觉。
    杜鲁门可是个公平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他自已是这么认为的,反正,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哒啦。
    放下装有可乐的玻璃杯。
    “真正的好戏现在才开始。”
    距离大战爆发已经进入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