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9章 法国危局:德总动员令下的财政绝境与内奸疑云
    “最终德国下达了总动员令。”

    华盛顿特区,美国财政部大楼。

    情报局长猛地推开杜鲁门办公室的门,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有关德国的报道,额头上满是冷汗。

    “宣战了吗?”

    “还没有。”

    杜鲁门拿起报纸。

    [德国突袭式的总动员令。]

    [准备就绪的战争机器:德国陆军常备军与后备军的征召,军团迅速集结。]

    [皇帝的总动员令:德国西部工业地带进入战时状态,正转变为生产战争物资的工厂。]

    [威胁欧洲大陆的一头狼。]

    [宣战只是时间问题。]

    [沉默的俄罗斯,战争部“暗示与德国存在某种签约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wSJ)

    果然,先从总动员令开始。

    德国显然时间也不充裕。

    罗斯福总统再次宣布中立,如同在欧洲大陆投下了一颗巨石。

    德国似乎被这突然宣布的中立搞得措手不及,陷入了兴奋之中。

    他们似乎认为,只要美国不介入,收拾法国轻而易举。

    “既然下达了总动员令,德国就停不下来了……”

    “是的,以德国陆军的特性,一旦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会精确到火车运输时间,并且会严格执行。”

    “是啊……停不下来了。”

    这是德国陆军最大的弱点。

    一旦启动战争程序,就无法停止。

    一旦精心设计的战争机器发动起来,除非战争结束,否则不会停止运转。

    不然,为什么威廉皇帝下令停止战争时,总参谋长会摇头表示不可能呢。

    如果解除总动员令,德国在战争中退缩,就会出现力量空白,西部战线到处都会出现漏洞,反而可能被法国陆军吞噬。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就是宣战的预告。

    已经启动的总动员令,现在无法取消了。

    “德国支付银行那边情况如何?”

    一旦德国发动战争,德国西部的莱茵兰地区最为脆弱。

    战争爆发的主要战场之一就是阿尔萨斯 - 洛林。

    那里有众多工厂,矿产资源丰富,钢铁技术高度发达,德国的银行也在那里大量投资。

    德国支付银行整合了西部众多银行,是欧洲最大的银行之一,西部各银行行长会被召集到德国支付银行的董事会,共同商讨西部银行的整体决策。

    它在德国西部是不可或缺的机构,同时也涉及美国资产。

    “据说德国柏林宫已经派人过来了,还有消息称德国陆军将领也会去访问。看得出他们很重视。”

    “哼,法国再疯狂也不敢主动攻击吧。”

    公然挑衅已经再次宣布中立的美国,无异于自杀。

    法国支付银行和德国支付银行就像两颗地雷。

    如果双方陆军任何一方的行动导致支付银行受损,美国肯定会帮助受损方。

    法国现在处于绝对劣势。

    他们多半会忍气吞声,只求别越过底线。

    是罗斯福总统正像秃鹫一样盯着法国。

    法国的欺骗手段似乎着实让白宫震怒。

    “德国的常备军和动员能力非常出色。想必现在西部各个火车站的站台上,军用运输列车正按计划发车。”

    “估计两到一个月内就会宣战。”

    “不,其实已经相当于宣战了,真正的宣战声明会在进攻前紧急发布。”

    事实上,这也是无奈之举。

    政治问题依然存在。

    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有极力阻止战争爆发的稳健派,要想不顾他们的阻碍推进战争,首先就得下达总动员令。

    “德国下达总动员令的理由也很充分。法国的戒严军正集中在东部和首都地区,德国称国家受到了威胁。”

    德国已经没有俾斯麦了。

    像普法战争时,通过埃姆斯电报诱使拿破仑三世宣战的俾斯麦已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德国没有能洞察局势、掌控外交的天才人物了。

    所以,现在看到进攻法国的绝佳机会,德国哪怕牵强附会,也要找个理由发动战争。

    德国与法国的关系在普法战争后就已破裂,而且德国与法国殖民帝国不同,德国对殖民地有着强烈的执念。

    这次德国肯定想趁机夺走法国所有的殖民地。

    杜鲁门把报纸叠了起来。

    德国的行动正一步步将欧洲大陆拖入战争。

    “奥斯曼帝国也乱成一团。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因为与德国的三国同盟,估计很快也会下达总动员令。”

    [动荡的欧洲大陆。]

    [进入总动员的帝国们。]

    [德国、法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迈向总动员的步伐。]

    [奥匈帝国刺激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观望。]

    [沸腾的欧洲火药桶——巴尔干,正准备与奥斯曼帝国展开全面战争。]

    [俄罗斯完全中立周旋,奥斯曼帝国也在考虑总动员令。]

    世界正逐渐陷入战争的漩涡。

    法国已经下达了总动员令,三国同盟则在观望局势。

    贸然下达总动员令,万一出什么状况,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所以他们在等待宣战的时机。

    英国目前仍保持沉默。

    “英法协约要是处理不当,可能会破裂吧……?”

    全世界各国都在报道卷入战争的新闻,奇怪的是,关于英国的内容却很少。

    这表明英国在战争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

    这也难怪。

    法国实在是太能折腾了,站在英国的立场,估计也很无奈。

    关系稍微亲近点的英国财政大臣罗伯特,每次见面都要抱怨法国。

    更何况法国欺骗美国,惹得白宫震怒,对于需要在法美之间周旋的英国来说,法国简直是个大麻烦。

    情报局长对杜鲁门的观点表示认同。

    “协约破裂很容易。毕竟英国和法国只是表面盟友,绝不是真心实意互相帮助的关系。实际上,这只是为了制衡德国而形成的联盟关系。”

    没错。

    这个协约最初只是为了解决因法绍达事件引发的殖民地问题,是为了孤立德国而达成的外交联盟。

    这是两个互相看不顺眼的国家,完全基于政治思维,不带任何私人感情签订的联盟。

    当初,主导英法协约的德尔卡塞,不知遭受了多少人指责,说他怎么就不能一枪崩了自己。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但现在,这是个重要变数。

    “部长,现任贝尔福内阁任期到1906年。如果在此之前内阁因解散权被推翻,新组建的内阁很可能会废除英法协约。”

    “有变动的迹象啊。”

    “是的,英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把英法协约当回事。一旦政权更迭,协约很可能被废除。”

    不用他说杜鲁门也明白。

    一直宣称维护世界平衡的“那个”英国,现在却很安静。

    整个欧洲大陆都在被战争这个黑洞吞噬,只有英国保持沉默。

    这明显是在暗示,必要时会适时抛弃联盟,自己跑路。

    不愧是“绅士之国”。

    帝国主义时代,绅士的标准可真是苛刻。

    “但这也行不通。”

    “啊?为什么?”

    施里芬计划。

    了解其真相的杜鲁门,对此持悲观态度。

    因为施里芬制定的作战计划,在他的指挥下会被严格执行。

    施里芬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德国陆军右翼5个军的迂回包抄。

    作战计划本身没问题。

    但问题在于,要实现迂回包抄,就必须穿过中立国。

    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德国陆军进攻时都要经过。

    “一旦进攻中立国,‘保证’比利时中立的英国政府就必须参战。”

    联盟关系和保证是两码事。

    仅仅联盟破裂就已经够乱了,尤其是对中立国做出的保证一旦被打破,英国的对外信誉将彻底扫地。

    到那时,没人会再信任英国。

    无论政权如何更迭,都是如此。

    所以英国绝对无法摆脱这场大战的枷锁。

    德国呢?

    对他们来说,在战争面前,哪有正常人会去在乎什么“保证”。

    “看来很有可能形成三国同盟对阵英法协约及奥斯曼帝国的局面……中立国也不好过啊。”

    [荷兰对皇家海军的复仇之战。]

    [德国皇帝与威廉明娜女王的对峙,究竟发生了什么对话?]

    [荷兰近期亲德路线导致的外交破坏行为,中立国地位岌岌可危。]

    [英国保证动摇之时:荷兰的背叛,英国为招惹皇家海军付出代价。]

    “荷兰完全倒向亲德阵营了。”

    这简直是给施里芬计划助力。

    荷兰也是实施迂回包抄路线上的典型低地国家,如果他们允许德国通过,德国就能更快地发起进攻。

    [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的暴行。]

    [在刚果发生的无数残忍行为。国际社会对比利时的愤怒。]

    [比利时住着恶魔。]

    [刚果的眼泪。要求比利时政府合并的舆论压力。]

    [比利时舆论一片混乱:利奥波德二世因国际愤怒导致王室权威下降。]

    比利时也正深陷舆论漩涡。

    “施里芬肯定很高兴。”

    比利时是最大的障碍。

    在这次施里芬计划中,比利时既是最大的变数,也是关键因素。

    能否快速通过比利时,几乎决定了施里芬计划的成败。

    但施里芬应该会很高兴。

    不像原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比利时有一位出色的国王领导并统一指挥,现在比利时陆军还未得到强化,国内因刚果丑闻一片混乱。

    比利时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像样的抵抗。

    王室权威也已降至谷底。

    “被看穿了。”

    施里芬直接推进就好了。

    实际上他也希望如此。

    德国与荷兰搞好关系,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德国在这次西部战线需要树立信心。

    他们需要膨胀一下自我。

    毕竟德国陆军要对付俄罗斯,就需要那种能轻松打败俄军的膨胀心态。

    杜鲁门一直以来的终极目标,就只有一个。

    ——美洲豹。

    欧洲大陆全毁了才好。

    然后,被美国的缰绳牵着,被沉重的资本铁蹄践踏。

    “先从法国身上榨点东西出来吧。”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

    法国财政部。

    德国下达总动员令后,法国政府慌了神。

    立刻将兵力运往首都地区,废除戒严令,下达总动员令,开始正式征兵。

    由于已经有通过戒严军征召并经过一定训练的军队,通过法国铁路将他们编入首都防卫司令部并不困难。

    因为法兰西岛是法国的心脏。

    “但这不是我现在该操心的问题。”

    德尔卡塞冷静地看着文件,签字审批。

    他此刻很想逃离这里,但战争爆发后,他根本无法脱身。

    现在就算逃到美国,也会被抓回来,或者在逃亡途中丧命。

    退休的时机早已过去很久了。

    现在德尔卡塞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在保证法国存续的前提下,尽快结束战争。

    而身为财政部长的德尔卡塞,肩负着管理法国财政的重任。

    “部长,法国支付银行送来了一份提案。”

    “提案?”

    德尔卡塞紧张地咽了口唾沫。

    完成资源垄断的法国支付银行,不知道会提出什么要求,他很害怕。

    资源价格到底会涨到什么程度呢?

    现在价格已经是原来的三倍,就已经让人难以承受了,如果再涨三倍,简直不敢想象。

    “……这都是总统和外交部长瞎折腾的结果啊。”

    德尔卡塞气得咬牙切齿。

    他颤抖着接过文件,匆匆打开,快速翻过开头部分,直接跳到关于报价单和供应网络的部分。

    但德尔卡塞却愣住了。

    “嗯?”

    他先是吃了一惊。

    但这不是负面的惊讶,而是感到疑惑。

    包括煤炭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只上涨了1.5倍,并没有涨到三倍。

    这太奇怪了。

    如果德尔卡塞自己是美国财政部长,不管法国是否破产,肯定会狠狠地宰法国一笔。

    破产。

    破产……?

    “……等一下。”

    德尔卡塞突然从报价单上感觉到了一丝异样。

    这些数字有些眼熟。报价单上的数字,让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奇怪……这些数字我在哪里见过……

    “……!!!”

    德尔卡塞猛地瞪大了眼睛,立刻冲向刚才正在审批的文件堆,像疯了一样翻找起来。

    “难道……难道是。”

    他翻找的手越来越快。

    这些文件都是法国财政部的机密,记录着法国的财政状况。

    德尔卡塞一边疯狂翻找,一边祈祷自己的推测是错误的。

    德尔卡塞满头大汗,突然停了下来。

    他缓缓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文件。

    ……这是一份简要概括法国财政状况的会计账本摘要。

    这份文件详细记录了法国财政状况的所有机密内容。

    哗啦。

    他打开文件,仔细查看每一页。

    德尔卡塞的手在某一处突然停住了。

    他的眼睛瞪得几乎要爆裂。

    “……一模一样。”

    他仿佛灵魂出窍,用空洞的声音喃喃自语。

    德尔卡塞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拿着文件的手开始疯狂颤抖。

    红色文件带来的创伤再次袭来。

    “数字……一模一样。”

    他感到一阵寒意。

    报价单上的数字,和法国财政中剩余项目的资金数字完全一致。

    德尔卡塞双腿发软,一下子瘫倒在地。

    他用沙哑的声音,艰难地挤出几个字: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美国财政部竟然精确到数字,掌握了法国财政部的盈余资金。

    他们完全洞悉了法国财政部的状况。

    感觉就像法国在他们手心里被玩弄。

    但此刻,恐惧渐渐涌上心头,压倒了愤怒。

    “……内奸。”

    显然,法国财政部有内奸。

    但这些资料只有高级官员才能查阅,也就是说,内奸要么是法国财政部的高级官员,要么是与法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地位相当的人,又或者是法国中央银行的官员。

    范围太广了。

    “……”

    他再次看向报价单。

    德尔卡塞感到绝望。

    现在法国根本瞒不住美国了,这意味着美国已经掌握了法国所有的盈余资金。

    但他又一阵寒意袭来。

    “……只榨取到不至于破产的程度……?”

    他的脊梁骨发凉。

    顺着脊梁骨,冷汗不停地流下来。

    再次看报价单,感觉又不一样了。

    这让人感觉到美国的意图,他们要把法国榨干,但又不让法国破产,就像《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美国财政部长显然已经摸清了法国的底线。

    再榨就死了。

    所以,这是债主在法国临死前最大限度榨取利益的疯狂。

    啪嗒。

    一张纸条掉了下来。

    德尔卡塞不安地捡起纸条。

    他翻过纸条,看到上面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法国支付银行提案。]

    是一份贷款提案文件。

    “……啊……啊啊……”

    德尔卡塞踉跄着后退,后脑勺“砰”地撞到了墙上。

    他无力的四肢已经瘫倒在地,眼神变得灰暗,如同死灰。

    头发开始变白,嘴里只能发出微弱的喘息声。

    “……啊啊……”

    ……法国还有希望吗?

    不,似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