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出现法国补给线被切断的情况。”
    法国支付银行。
    以资源武器化为缰绳,操控着法国的国际商业银行。
    在单一品类中,不仅有煤炭、石油、粮食等重要资源,还包括了今后会愈发重要的物资。
    美国财政部。
    召开了部长级会议。
    纽约金融服务局的詹姆斯也一脸疲惫地参加了会议。
    在纽约与大型银行打交道确实不容易,但也不至于疲惫到这种程度吧。
    “纽约的大型银行们可有的忙了。”
    虽然表面上是针对法国支付银行,但实际上,这次资源武器化项目就如同一场猛兽齐聚,众多企业和银行都为了多争得一份权益而拼得你死我活。
    纽约华尔街。
    虽然只有10家顶级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但要说这10家银行完全垄断市场,似乎也有些牵强。
    毕竟,用钱生钱的事,局面随时可能反转。
    “詹姆斯,你看起来很疲惫啊。”
    “没有啊。”
    这是假话。
    他确实该疲惫。
    战时经济就像是一场大混战。
    提供资源的代表性企业有标准石油、海湾石油、ASR(食糖托拉斯)、纽约兵器局、斯帕姆、卡吉尔等众多垄断企业参与其中。
    斯帕姆在美西战争后,通过分解重组肉类加工托拉斯,重新确立了自身使命。
    ASR(美国炼糖公司)
    在这些企业中,杜鲁门唯一觉得关系稍弱的垄断企业就是食糖托拉斯。
    食糖托拉斯简直就是一潭死水,经营状况糟糕,而且还是个充斥着激烈争斗的可怕地方。
    当然,如果想涉足,随时都可以,但考虑到政治层面的巨大风波,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可以说,政治关系错综复杂得如同迷宫一般的地方,就是食糖托拉斯。
    算了,只要不轻易涉足那滩浑水,它就算是友军,维持现状对他来说反而更有利。
    ……只要有机会,随时可以拿下它。
    “你辛苦了。”
    “……说实话,纽约的10家大型银行倒也没那么艰难。大家都红着眼,为了在战时经济的蛋糕中多争抢一块,竞争相当激烈。”
    “这形容还挺贴切。”
    “这就是现实嘛。但要是和国家财政部对着干然后被击退,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这10家纽约大型银行也还算安分。”
    10家纽约大型银行。
    这些银行是杜鲁门施加影响后,从华尔街崛起的如新星般的大型银行。
    它们与原有的大型银行合并,实际上构成了华尔街的核心力量。
    保险公司、大型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等等,华尔街是各路巨头云集的修罗场,但这10家大型银行在其中尤为突出。
    “部长您才是最厉害的吧。”
    然而,没有哪家银行能战胜mFK对冲基金。
    不,就连杜鲁门投资银行,能战胜它的银行也寥寥无几。
    他运营的两家金融机构——mFK对冲基金和杜鲁门投资银行,如同华尔街的两根支柱,支撑着整个体系。
    这10家纽约大型银行完全站在他这边。
    所以,实际上华尔街就是在他的掌控下运作。
    “再说了,谁敢去招惹现任国家权力顶层的人物呢?罗斯福总统的支持率突破80%,直线上升。
    罗斯福总统就算说苹果是香蕉,大家也会相信,谁敢去违背罗斯福总统的意志呢?”
    核心亲信。
    虽然实际上把杜鲁门描绘得像个大反派,但詹姆斯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10家纽约大型银行再怎么折腾,也比不上mFK对冲基金,更不可能去招惹罗斯福总统。
    或许大家都因为杜鲁门一心为美国利益奉献,而忘记了其实罗斯福总统是个反感托拉斯、厌恶资本家的人。
    10家纽约大型银行即便可以无视他,但绝不敢无视罗斯福。
    而他,是罗斯福的核心亲信。
    敢招惹杜鲁门的人,说不定第二天就会被停业,甚至被驱逐出美国。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是认真的。
    “10家纽约大型银行都乖乖听话。在对法国支付银行的控制上,也表现得很积极配合。”
    “标准石油呢?”
    “表现堪称模范,非常谨慎。”
    果然如此。
    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几乎可以说是罗斯福总统的眼中钉,地位岌岌可危。
    更何况,罗斯福总统厌恶平克顿的做风,注定了他迟早会对洛克菲勒动手。
    标准石油只要稍有松懈,就会立刻被盯上。
    尤其是在有国家基金石油公司和海湾石油这样的替代者存在的情况下,罗斯福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但罗斯福总统也是个理智的人。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十足的硬汉形象,但实际上他行事谨慎,考虑周全。
    他以近乎顶尖的成绩从哈佛毕业,这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目前来看,美国团结一致才符合利益。
    罗斯福认同杜鲁门的想法,而标准石油在俄罗斯的布兰诺贝尔暂时退出市场的当下,实际上处于霸主地位。
    “多亏如此,现在就只剩Imm了。”
    Imm。
    它原本是Jp摩根银行旗下的航运托拉斯,但在钢铁垄断战争之后,实际上已并入杜鲁门的旗下,经过不断合并壮大,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
    Jp摩根银行和杜鲁门的股份原本相当,但在合并美国众多航运公司的过程中,杜鲁门的股份占比大幅提高,所以实际上Imm就是杜鲁门的航运公司。
    而此刻,它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繁荣。
    “实际上,Imm预告了创纪录的业绩。财政部下达的所有海上运输任务都由Imm承担,纽约兵器局运往法国的军需物资,也都由经过特殊处理的船只运输。”
    “这么说,Imm实际上是美国唯一的航运公司了。”
    “是的,罗斯福总统也表示,与国家战时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在战时应该维持垄断体制。”
    “战时结束后也得维持。”
    哼。
    杜鲁门把可乐从玻璃瓶倒进玻璃杯。
    可乐比酒好的原因就在这里。
    开会的时候不能喝酒,但可以喝可乐。
    不管怎样,感受着清凉的气泡,杜鲁门继续说道。
    啊,嗝。
    “……战时结束后也必须维持,是有原因的。航运业是规模经济的王者。规模越大,利润就越能最大化。反过来说,规模越小,风险就会呈几何级数增加,成本处理也会变得困难。”
    “确实如此。”
    “这得跟罗斯福总统汇报一下。航运公司又不是只有美国有,要想获得压倒性的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得垄断。”
    杜鲁门想象着美国航运公司称霸世界的场景。
    在21世纪他来到这里之前,丹麦的马士基(maersk)航运是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
    它不像杜鲁门这样通过并购,而是通过类似斗鸡博弈的方式,把竞争对手都挤垮,从而占据了航运业。
    嗯,准确地说,是2m航运联盟占据了主导,但马士基航运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航运是国家战时产业。仅仅拥有跨国超大型航运公司,就能获得巨大的国家安全利益。首先运输量就非常惊人。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向法国倾泻大量物资。”
    法国支付银行。
    从法国的角度来看,要想确保法国支付银行不被切断,仅仅施加压力是不够的。
    市场垄断者走向灭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懒惰,不进行更新,肆意妄为,逐渐衰退,最终被带来全新模式的新兴竞争对手抢走市场。
    没有优势。
    那么,基本消费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其他选择。
    所以必须要有优势。
    而法国支付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Imm这家垄断航运公司。
    “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运输的世界唯一航运公司。而且在世界各地的港口都至少有一艘商船,拥有强大的网络。能实现物资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精准送达的便捷性。”
    实际上这就相当于配送业务。
    但这个配送业务对于航运公司来说,几乎等同于生命线。
    可以断言,在全球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的航运公司,几乎只有Imm和英国的冠达航运。
    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的航运公司。
    “资源供应网络由财政部介入,实现了美国的垄断,航运网络则由Imm不断吞并扩大势力范围。需求多得简直要爆棚了。”
    美国现在只需要忙着数钱就行了。
    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这确实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但杜鲁门放弃担忧了。
    反正他们就是要动手。
    就当他们会动手,然后行动起来。
    “有种就开火试试。”
    美国会愿意失去这个摇钱树吗?
    通过资源武器化,美国尽可能地敛财,同时通过对俄罗斯的救援金融手段侵蚀其经济,还兼顾战时经济,出现了三重特殊情况。
    通过资源狠狠地捞一笔。
    通过战争武器产业再大赚一笔。
    侵蚀俄罗斯经济。
    美国就像把欧洲能吸的都吸干了一样。
    只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美国就能在3年内还清债务,成为债权国。
    要是有人敢破坏这种局面?
    美国肯定会立刻翻脸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保护华尔街资本家的利益而参战的。
    美国就是担心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才参战的。
    “……”
    等一下。
    实际上,除了ASR食糖托拉斯,能享受这三重特殊情况的企业,要么是杜鲁门的公司,要么是接受杜鲁门投资的公司。
    嗯……
    “这事儿以后不会被说出去吧?”
    杜鲁门微微皱了下眉头。
    正如他所说,罗斯福的支持率突破80%,直线上升。
    要是敢违背罗斯福的心意,随时可能会完蛋。
    这得采取点措施……
    “让国家基金进行投资吧。”
    反正要大规模扩张业务,所需的投资资金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从其中拿出一部分由国家基金承担,形成国家基金的股份比例,这样罗斯福或许就会消停点。
    这个想法还不错。
    实际上因为是杜鲁门来运营国家基金,在决策过程中,和他的股份没什么区别。
    他来垄断。
    他的公司和银行,在他担任部长的财政部授权下,接受他运营的国家基金投资,投入到他策划的战争中。
    这实际上就是一场个人秀。
    “简直疯了。”
    杜鲁门揉了揉额头,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没有比这更好的情况了,他预感战时经济会顺利运转。
    就这么继续下去吧。
    哐!
    “紧急消息!”
    情报部副部长猛地推开门冲了进来。
    原本坐在会议室的情报部长一下子站了起来。
    杜鲁门转过头看向他。
    气喘吁吁的情报部副部长,在众人的注视下,大声喊道:
    “卢森堡沦陷了!”
    会议室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德国发布总动员令还不到一天,就发生了这样的事。
    会议室被震惊的气氛所笼罩。
    “终于开始了吗。”
    >>>
    “六周?”
    法国。
    总统所在的爱丽舍宫。
    内阁部长们被召集到一起召开的国务会议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起因是外交部长带来的一份德国战略——“施里芬计划”的部分内容。
    里面写着要用六周时间通过对法作战策略攻陷法国巴黎,迫使法国投降,从法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简直荒谬至极。
    ——哼。
    但没有人愤怒。
    大家都笑了。
    嘲笑德国的无知。
    这个号称军事大国的家伙们,竟然低估了法国陆军的实力。
    法国陆军自19世纪70年代普法战争失败后,将陆军兵力扩充了六倍。
    所以说六周内攻陷法国,简直是无稽之谈。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靠在椅子上,露出不屑的笑容。
    什么施里芬,徒有虚名罢了。
    “应该没人会真的相信这个吧?施里芬真是老糊涂了,脑子不行了。”
    总统把文件撕得粉碎。
    根本不值得一看。
    德国军队光是越过比利时,估计就得花六周以上的时间。
    不,从常理来讲,光是补给线就说不通。
    以7:1的比例划分右翼和左翼进行对法包围?
    这群疯子。
    他们设定的1号作战力量,连阿尔萨斯 - 洛林的防御范围都包含在内。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倒也是个好机会。
    趁着阿尔萨斯 - 洛林防御薄弱,抢先占领它,让德国的工业陷入瘫痪,还能把那里的物资用作法国的战争物资。”
    参加国务会议的法国将领和战争部长们都这么想。
    这是德国的失误。
    那么,法国应该利用这个失误,在对德战争中占据优势。
    “给边境的陆军军团下达……”
    哐!
    “那,紧急消息!”
    就在这时,正在进行国务会议的会议室门被猛地撞开,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冲了进来。
    这位高级官员像疯了一样喘着粗气,慢慢地深吸一口气,环顾了一下会议室。
    总统用锐利的目光瞪着这位高级官员。
    “你没看到现在正在开国务会议吗?”
    总统的声音很严厉。
    眼看法国就要遭受入侵,第二次普法战争即将爆发,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竟敢贸然闯入国务会议,总统显然很不高兴。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冰冷的目光纷纷投向这位官员。
    但外交部的高级官员紧闭双眼,坚定地继续说道:
    “卢,卢森堡沦陷了!”
    “……!!!”
    总统猛地瞪大了眼睛,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紧接着,外交部高级官员颤抖着双手,拿着一份电报,放在总统面前。
    “对,对不起。因为部长不在,所以我代他接收了。这,这是……”
    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语调。
    总统目光向下,看向电报。
    然后瞪大了眼睛。
    总统眼中剧烈的颤抖,让部长们瞬间紧张起来。
    外交部高级官员急忙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是德国的宣战书!”
    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