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围绕德国与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多方博弈
    >>>
    “柏林参谋部最终批准了总体战。”
    德国第8军司令部,保罗·冯·兴登堡司令官正在听取鲁登道夫参谋官的汇报。
    由于此次总体战体制中,东线战场最为关键,他对相关消息格外敏感。
    “柏林皇宫和德国国会的批准已经获得,帝国政府下达正式文件,称将更加果断地推进战时体制。”
    “总体战?”
    “这是柏林皇宫的皇帝与德国国会贵族们达成一致的新战时体制。就是把德国的全部力量投入到战争中的体制。”
    “这听起来倒是很带劲。”
    “想来这应该是针对俄罗斯制定的战时政策。您知道这次冬季攻势预计俄军有200万人吧。据说俄罗斯若进行总动员,至少能动员500万人以上。”
    “是啊……没有总体战,情况似乎很艰难。”
    兴登堡司令官皱起眉头。
    他本是带领国民自卫军,后被任命为下一任参谋总长,并担任野战军司令官。
    因德国在坦能堡战役取得大胜,兴登堡司令官的铁十字勋章早已预定,但他也清楚,随时都可能面临失败。
    “偏偏我负责第8军。”
    “没办法。但这是光荣的职位啊。只要防守成功,您注定会被推崇为战争英雄。”
    “你也一样。”
    第8军防守的区域情况复杂。
    德国第8军驻扎的普鲁士王国,是容克贵族的故乡和精神支柱。
    一旦此地沦陷,所谓战争英雄的头衔可能就化为泡影。
    毕竟这里是中央政治势力那些政治巨头们拥有的大地主资产的根基所在。
    “目前,普鲁士秘密警察已悄悄潜入各报社,组建了宣传机构,监视那些反对体制的报道。”
    “理应如此。”
    兴登堡司令官表情凝重。
    此刻,他脑海中只想着德国新征召的士兵即将被派往东线战场。
    与俄罗斯军队作战,需要更多兵力。
    在当前局势下,任何可能暴露德国败象的媒体报道,对他来说都既麻烦又碍事,完全没有必要。
    为了德国的胜利,宣传工作必不可少。
    “既然要把整个德国投入战争,通过合适的媒体报道来凝聚国家力量是理所当然的举措。”
    “据说帝国政府已向各报社发出公文,准备将新闻印刷厂国有化。”
    帝国政府对媒体的管控,宣传的推广,以及各种激发德国爱国热情的政策和宣传活动,如潮水般涌现。
    此外,为了战时经济,除生活必需品外,制造业生产工厂全部转型为生产军需物资的军工厂。
    “这都是为总体战这个新战时体制所做的举措。”
    “德国就成了战争机器。”
    嗤——
    兴登堡用火柴点燃了雪茄。
    他把国民自卫军帽放在椅子上,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翻阅着文件。
    他挥了挥手。
    “这些不过是表面功夫。触发总体战的另有原因。都给我说说看。”
    “是石油。”
    哗啦——
    鲁登道夫展开作战地图。
    大致铺满桌面的地图上,标注着巴尔干半岛和东线战场。
    除第8军外,其他德国支援部队与奥匈帝国军队一同防守东线。
    但情况看起来不容乐观。
    俄罗斯实现工业化后,在乌克兰铺设的铁路系统为俄军提供了快速机动性。
    因此,与西北战线不同,西南战线的俄军正势如破竹地将奥匈帝国军队逼退至喀尔巴阡山脉。
    “石油?”
    “是的,首先,我们德国第8军在坦能堡战役中击退了俄罗斯的西北战线部队,但奥匈帝国军队和支援部队却被西南战线的俄军击退。”
    “我听说第1军撤退时,西南战线的部队被赶到了喀尔巴阡山脉。”
    “是的,当时俄罗斯军队和罗马尼亚军队一直把我们逼退到喀尔巴阡山脉。问题就出在这里。”
    “稍等。”
    兴登堡司令官眉头紧皱。
    他从鲁登道夫参谋官的话中察觉到一丝不妙。
    “当时?”
    过去式,意味着战线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是的,目前罗马尼亚军队和俄罗斯军队已经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几乎占领了奥匈帝国领土内的加利西亚地区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啧。所以和石油有关?”
    加利西亚和特兰西瓦尼亚,这两个地方都是奥匈帝国主要的石油产区。
    现在传闻是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区。
    柏林参谋部想必是因此对罗马尼亚有所顾虑。
    “更别提那些俄国人,什么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区?这明显是个圈套。”
    这是“人肉盾牌”战术。
    虽说宣称是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区,但实际上不过是把罗马尼亚军队推到前面当炮灰。
    “那些俄国人,号称是战斗民族,喝酒倒是一把好手,玩起阴谋诡计也不逊色。”
    但无奈啊。
    一旦把这片“油田占领区”命名为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区,德国若想占领该地区,就不得不进攻罗马尼亚王国。
    即便处于劣势,只需宣称是向“他国”派遣了“支援部队”,俄罗斯军队就能利用罗马尼亚军队打拖延战,为后方部队争取时间。
    那在此期间罗马尼亚军队会怎样呢?
    只能被当作炮灰消耗掉。
    “但只要罗马尼亚军队能守住这片占领区,战后不就能得到罗马尼亚领土的承认吗?而且还是油田区。”
    “所以他们才甘愿当炮灰。罗马尼亚国王虽有德国血统,却加入协约国,这背后肯定有原因。”
    “更何况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打算。”
    鲁登道夫把截获的俄罗斯电报内容整理成清单。
    咚——
    厚厚的文件夹被放在桌上。
    “目前,俄罗斯内部正在进行清洗。这就是长期以来国内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
    “清洗?是政治犯吗?”
    “据说在西伯利亚地区建设的‘古拉格’,刑期超过40年的犯人数量激增。”
    刑期超过40年,这基本可以认定是政治犯了。
    “司令官,整整40年以上啊。考虑到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和犯人的平均年龄,这显然就是政治犯。”
    “但参谋官,俄罗斯究竟是如何对军队进行清洗的呢?”
    鲁登道夫微微皱眉。
    对于他们这些军国主义者来说,俄罗斯军队内部的这种内耗实在有些难以忍受。
    “是内部告发。据说内务部的奥克瑞纳秘密警察突然对军部进行审查,揪出了不少腐败分子。”
    “内务部竟敢审查军部?”
    这对军国主义者来说是令人震惊的行为。
    俄罗斯军队一直在大规模清洗腐败分子,同时推进内部净化工作。
    “简直难以置信……”
    “是的。不过,仅靠这些并不能彻底根除腐败势力。罗曼诺夫皇室、俄罗斯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都清楚这一点。”
    鲁登道夫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这里关键的是ImF。”
    “ImF,我知道是什么。”
    “是的,有传闻称,在暗中支持俄罗斯内务部的势力中,有美国财政部。”
    “什么?”
    兴登堡有些惊讶。
    听着之前的汇报,一直毫无情绪波动的兴登堡,眼睛逐渐瞪大。
    “但既然是ImF向俄罗斯提供救援资金,那ImF的意见肯定具有很大影响力。据说谢尔盖·维特总理也得看ImF的脸色。”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就意味着内务部奥克瑞纳对俄罗斯军队动手的背后,可能全是ImF的指示。
    “而且这个传闻很可能是真的。”
    毕竟奥克瑞纳从某个时候起,就以追捕布尔什维克者而臭名昭着。
    “这世界真是疯狂。”
    “是的,不过ImF总裁是杜鲁门摩根,他同时也是现任opEc理事会成员。就是公开宣布对德制裁的那个人。”
    “杜鲁门摩根?等等,我好像在哪听过……”
    “是的。”
    咯噔。
    鲁登道夫参谋官紧张地咽了口唾沫,没有回答。
    “不久前,普鲁士王国的秘密警察企图绑架并暗杀的,正是现任美国财政部长。”
    “……!!!”
    啪嗒。
    兴登堡下巴上滴下的一滴冷汗落在桌上。
    拨开迷雾,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势力。
    >>> opEc总部局势分析与地缘政治谋划
    在华盛顿特区的opEc国际机构总部,这座由国际石油企业全部加入的石油输出机构大楼里,一片忙碌景象。
    为了构建对德制裁体系,这里的工作人员今日也在全力运转。
    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军官们神色匆匆地在走廊里穿梭,他们脚步急促,眼神专注,手中还时常拿着各种文件,显然是在为了与石油相关的军事事务奔波忙碌。
    各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停留、忙碌,他们带着各自国家的使命和诉求,在这个国际石油事务的核心场所交流、协商。
    然而,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德国大使馆却吃了闭门羹。
    他们一直在试图联系opEc总部理事会,但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哎,特兰西瓦尼亚也就算了。但把加利西亚让给罗马尼亚作为占领区,说实话这是个失误。不过问题也不大。反正罗马尼亚王国也是协约国一员。”杜鲁门和詹姆斯在办公室里讨论着当下的局势。
    这确实也是无奈之举。在21世纪,加利西亚油田由于过度开采,到现代实际上已和消失的油田无异,所以在当下,大家原本都没太关注它的存在。“竟然忽略了加利西亚油田。”杜鲁门略带遗憾地说道。
    但在当时,加利西亚油田可是意义非凡,它让奥匈帝国成为了国际产油国。
    幸运的是,由于俄罗斯西南战线军队的行动,协约国把它抢了过来。
    “问题不大。”杜鲁门接着说,“哎,没办法嘛。和巴库油田、委内瑞拉油田、德克萨斯油田、标准石油等能让加利西亚油田相形见绌的油田相比,难免会忽略它。”
    “是这样吗?”詹姆斯疑惑地问道。
    “是的,不管加利西亚油田产量有多高,都无法与那些大油田相比。特别是和德克萨斯油田相比,产量在统计数据上简直微不足道。”杜鲁门解释道。
    “但德国对罗马尼亚的企图变得更加明目张胆了。”詹姆斯担忧地说。
    罗马尼亚军队占领区,这意味着巴尔干半岛的主要油田区都被罗马尼亚占据,德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据说一旦形势危急,罗马尼亚占领军会自行破坏油田。”詹姆斯又补充道。
    “他们向来对油田爱护有加。虽然作为产油国能获得经济利益,但也因此一直暴露在他国觊觎之下。”杜鲁门分析道。
    在原本的历史中,罗马尼亚就曾破坏过油田。如果德国不谨慎行事,巴尔干半岛的油田都将面临被破坏的命运,说实话,想要保住这些油田,难度极大。
    “罗马尼亚军队肯定守不住。”杜鲁门断言。
    “手段还挺狠辣的。这不是把罗马尼亚王国往死路上逼吗?”詹姆斯感慨道。
    “但如果罗马尼亚王国能撑住,说不定能成为欧洲大陆数一数二的产油国。”杜鲁门又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可俄罗斯为什么要把战争搞得这么复杂?”詹姆斯十分不解。
    “没办法,西北战线军队战败了呀。”杜鲁门回答道。
    这一切都源于谢尔盖·维特把罗马尼亚当作炮灰的战略,这纯粹是谢尔盖·维特总理的小心思。
    他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面前夸下海口,说一定能在战争中取胜,结果西北战线军队却大败而归。
    “谢尔盖·维特总理是想向ImF表明,该领土是罗马尼亚军队占领的土地,俄罗斯只是在支援罗马尼亚王国。”杜鲁门进一步分析道。
    “哼……还派了集团军过去。”詹姆斯对此嗤之以鼻。
    “据说这次冬季攻势要投入200万人。”杜鲁门说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群疯子。”詹姆斯忍不住骂道。
    “真是不择手段。”杜鲁门也感叹道。这是谢尔盖·维特总理的算计,他打算在战争后期,等罗马尼亚王国军队疲惫不堪自行退出时,顺势吞并其吐出的油田区。
    “现在西北战线军队不是已经战败了吗?”詹姆斯问道。
    “啊,没错。”杜鲁门回答。
    “对,这就是在给掌控俄罗斯财政命脉的ImF看。”杜鲁门补充道。
    但以后情况可能会改变。
    虽然目前俄罗斯无法积极参战,但随着动员兵力不断增加,后期就有可能了。
    到那时,俄罗斯便会正式出兵,将罗马尼亚让出的占领区并入自己的领土。
    “这和我认识的某个人的做法如出一辙。”杜鲁门突然说道。
    “谁啊?”詹姆斯好奇地问。
    “有个骑着北极熊到处跑的家伙。”杜鲁门半开玩笑地说。
    这游戏玩得确实够脏。
    先隐忍,等待时机成熟,再派军队强行吞并。
    客观来说,罗马尼亚王国军队怎么可能打得过德国军队。
    更何况,罗马尼亚王国下方还有被称为巴尔干半岛普鲁士的保加利亚王国。
    “战争一开始,西南战线军队就从克里米亚半岛一路推进,真是……”
    “加利西亚确实有点可惜。”詹姆斯说道。
    “嗯,你们好像有些误解。”杜鲁门用指甲挠了挠额头。
    詹姆斯一脸疑惑地歪着头。“误解,什么误解?”
    “没错,我承认我忽略了加利西亚地区,这是我的失误。但我可没说过可惜或者对我们不利之类的话。”杜鲁门解释道。
    “啊?”詹姆斯更加疑惑了。
    “看看现实吧。最终俄罗斯没得到它,德国又因石油问题乱了阵脚。很明显,这里会变成交战区。”杜鲁门分析道。
    “是的,没错。”詹姆斯认同地点点头。
    “这就意味着,很可能谁都得不到。”杜鲁门微微一笑。
    “如果操作得当,这难道不是在一战前后,以ImF临时统治区名义接管此地的好机会吗?”杜鲁门说出了自己的大胆想法。
    这有点像联合国托管地,不过,与托管不同的是,有没有可能由ImF直接统治呢?
    罗马尼亚王国很快就会退出,俄罗斯反正还在接受救援资金,而opEc背后的势力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
    “说不定……能行?”詹姆斯惊讶地说。
    “这也太疯狂了。”詹姆斯忍不住感叹。
    我的天呐,竟然打着这种主意?詹姆斯不自觉地嘟囔着。
    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又并非完全不可能。
    “不,先别这么说,听我讲。说不定真有可能呢?就算失败,也能争取到不少权益。”杜鲁门继续说道。
    ——这里成为纷争地区的概率超过90%,就像联合国设有维和部队一样,这个计划可不只是为了石油,其中还包含着对未来的某种深远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