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2章 蠢货
    武媚娘的记忆如决堤的洪水,顷刻间漫过了她的理智:

    “那年弘儿咳血不止,

    太医用了无数名贵药材,却始终止不住他肺腑里的损耗。

    本宫知道,弘儿得痨瘵的事情一定要压下去,

    一旦消息传出,那些觊觎皇位的宗室定会趁机作乱,

    刚稳定不久的朝局将再次陷入动荡。

    为了稳住大唐的根基,为了守护李家的江山,”

    武媚娘说到这里,咽下了另一半话语:

    她咬牙压下了真相,对外隐瞒了弘儿的病情,

    蓉蓉聪明懂事,以她需要调理身体为由,陪弘儿出行寻医,

    她则想方设法巩固和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

    一边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堂异己,将心怀叵测的世家势力逐一拆解,

    一边亲理朝政、轻徭薄赋,

    用实打实的政绩赢得百姓拥护,

    避免一旦李弘发生什么意外也不至于朝局动荡。

    为此,她独自承受了多少非议,多少不眠之夜,无人知晓。

    同时期待着她的弘儿能成功留下一儿半女,

    如此她还能亲手培养弘儿的孩子!

    可如今,她的亲生儿子,

    那个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李贤,

    却用“摘瓜”二字,

    将她钉在了“杀子夺权”的耻辱柱上!

    李贤这个蠢货!

    他不记得,她首先是他们的母亲,

    其次才是执掌朝政的天后?

    若不是她在前面为他遮风挡雨,

    那些藏在朝堂暗处的刀光剑影,

    那些世家大族的明枪暗箭,

    早就让他这个太子沦为权力棋局的弃子,

    她为他铺好的储君之路,被他亲手拆成荆棘,

    她为他挡住的致命危机,被他曲解成夺权的铁证!

    “好,好,好!”

    武媚娘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她的手指因为太过愤怒而开始发抖,

    那种被最亲近的人误解、背叛的愤怒,

    那种付出真心却被弃如敝履的痛楚,

    包围冲击着她的心扉。

    这些年,她顶着“牝鸡司晨”的骂名,

    一步步扫清朝堂的阴霾,

    平定叛乱,改革吏治,

    为的不仅仅是自己手中的权力,

    更是为了守住李家的江山,

    为了让她的儿子们能有一个安稳的未来,

    不必再经历宫廷政变的血雨腥风。

    “到头来,本宫得到的,

    却是亲生儿子的怨怼与猜忌!”

    并将她视作仇敌一样!

    即便再愤怒再伤痛,武媚娘也没有将自己的内心完全展露在人前。

    尽管殿内跪着的都是她的心腹,

    她亦始终保持着天后的威仪与克制。

    武媚娘看着俯身的上官婉儿,

    这个曾经被自己抄家灭族的少女,

    如今却成了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更为了解自己内心的人。

    还有一颗既懂权衡,更存仁念的赤诚之心。

    而李贤却是一个大大的蠢货!

    “蠢!真是蠢!”

    武媚娘怒斥,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哽咽,

    “我武媚娘一生精明,怎么会生出如此蠢笨的儿子?!

    他竟分不清谁是真心待他,谁是在利用他!

    如此不辨忠奸,势必也无法担起这大唐的万里江山!”

    她想起贺兰敏乐死的那天,

    李贤瘫在她面前,眼神里满是惊慌无措。

    她当时只觉得,这孩子太过软弱,

    缺乏皇子应有的硬气,

    恐怕难成大事。

    她强令他喂茶,不过是想让他明白,

    深宫之中,容不得半分软弱与天真,

    可他却只记住了她的“冷酷”,忘了她背后的苦心。

    当初自然也未曾料到有一日会立他为储,

    可这些年自己为他延请名师教导,

    从《礼记》《尚书》到兵法谋略,

    哪一样不是挑着最好的资源为他铺垫?

    连朝堂上的奏折,都特意拣些不涉要害的让他先练手,

    就是想让他在稳妥里慢慢生出底气。

    也盼着他能褪去那点怯懦,尽早会雷霆手段。

    总以为他应有所长进,

    能在朝堂风波里磨出些许血性,

    能懂自己对他的的期许,

    期许他镇得住宗室,压得住权臣,

    更期许他能接稳这李家的江山!

    王延年虽俯身跪地,不敢抬头,

    却能清晰地感知到武媚娘抬手拭泪的动作,

    此刻的天后,不过是一个被儿子深深误解,满心委屈的母亲。

    武媚娘深吸一口气,

    将眼底的湿意彻底压回去,再抬眼时,

    眸底的脆弱已被坚定取代。

    她转身回到御案后,

    目光落在那卷素笺上,

    字句间的怨怼与诘问,似还在眼前跳动。

    她知晓,李贤的怨怼里藏着恐惧。

    可她是天后,是大唐的掌权者,是万民的依靠。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她不能因为一时的母子私情,

    就动摇了国法的根基,

    就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

    “都退下吧!”

    她想独自安静,给时间自己疏离情绪。

    夜深时刻,黄台瓜辞李治已经看到。

    李贤的事过去半月有余,

    李治亦清楚李贤心中的煎熬,

    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为此彻夜难眠?

    他是九五之尊的君王,肩上扛着大唐的万里河山,

    可他也是个父亲,骨子里藏着对亲生骨肉的柔软。

    李治半躺在软榻上,

    指尖捏着李贤亲笔写就的手书,

    宣纸上的字迹力透纸背,

    掩不住字里行间的惶惑与不满。

    他轻轻将手书放在案上,

    抬眼望向武媚娘,声音疲惫略带恳求:

    “媚娘,贤儿这件事,不如就算了吧?”

    武媚娘闻言,缓缓抬起眼帘。

    她今日身着一袭深紫色宫装,

    领口绣着暗金色的云纹,

    衬得她面容愈发沉静,

    执掌朝政多年的威严此刻被心酸取代,

    她垂眸片刻,再开口时,语气平静:

    “臣妾知道陛下仁善,

    对亲生骨肉更是心软得没有底线,

    陛下见不得骨肉相残的冷硬,

    更舍不得对曾寄予厚望的太子动真格,

    即便贤儿杀了唯一能为你调理风眩之症的明崇俨,

    还在东宫私藏的甲胄意图谋反,

    你仍然想凭着一句‘父子情分’,将这惊天风波轻轻揭过。

    可你要明白,

    皇家的温情从来裹着刀尖,

    今日若饶过这‘谋逆’的苗头,

    明日就会有无数人效仿,

    像蛀虫般啃噬大唐的根基,

    你坐在龙椅上,容不得半点心软!”

    李治的喉结重重滚了滚,

    他能听出武媚娘话里的急切与担忧,

    他起身离座,走到武媚娘面前,

    伸手轻轻按住她的手腕,

    武媚娘的手腕纤细,却有着千钧之力,

    这些年,若不是她在一旁支撑,这大唐的朝堂早已乱作一团。

    ——————分界线

    感谢听书看书的宝子们,感谢催更好评发电送礼物的宝子们,感谢大家。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