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眞经序璧一
大道不振其来已乆微波尚存出自诸子莫
不祖述道德弥缝百代文子者周平王时人
也着书一十二篇史记云文子亦曰计然范/蠡师之姓辛名妍字文子
蔡丘濮上人其先晋公子也尝/两游蠡得而事之老子弟子也平王问文子
曰闻子得道於老君今贤人虽有道贤人文/子也
而遭淫乱之世以一人之权而欲化乆乱之
民其能庸乎文子对曰道德匡邪以爲政振
乱以爲理使圣德复生天下安宁要在一人
故积德成王积怨成亡而尧舜以是昌桀纣
以是亡平王信其言而用之时天下治然安
危成败匪降自天在乎君王任贤而已故圣
人怵怵爲天下孩其人同於赤子欲以兴利
去害而安之非欲有私已也其书上述皇王
帝霸兴亡之兆次叙道德礼义衰杀之由莫
不上极玄机旁通庶品其?博而奥其辞文
而眞故有国者虽淫败之俗可返朴於太素
有身者而患累之质可复至命於自然大矣
哉君子不可不刳心焉洎我唐十有一叶皇
帝垂衣布化均和育物柔怀庶邦殊俗一轨
故在显位者咸尽其忠慕幽居者亦安其业
默希以元和四载投迹衡峯之表考室华盖
之前迨经八稔夙敦朴素之风窃味希微之
?今未能拱默强爲注释是量天汉之高邈
料沧溟之浅深者亦以自爲难矣默希子序
---------------------------------------------------------------------------------------------------------
通玄眞经卷之一
默希子注
道原且物之爲贵莫先於人然不能/定心猨而朗照裂爱网於通津
遂使性随欲迁生与物化至人衰之/故述大道之原特标衆篇之首伻寻
原以阶道方触事而/即眞岂不有以者哉
老子曰有物混成凝湛常存故言有物/陶冶万类故言混成先天
地生首出/庶物惟象无形如天之高有大象惟道/之广无定形虚凝爲一
气散布爲/万物者也窈窈??寂寥淡漠言道性深/微不可测不
闻其声非声可闻/非色可观吾强爲之名字之曰道既/非
声非色即无名无字无言无说今/所言者即非眞号故曰强名也夫道者高
不可极深不可测既无形象可覩/岂有高深可测苞里天地
禀受无形原流泏泏音/骨冲而不盈道范围天/地故曰苞
事禀受虚静故曰无形其原产万物如水/之流满而不溢酌而不耗泏泏水出之貌浊
以静之徐清如动而静/似浊而清施之无穷无所朝夕
博施而穷/岂止旦暮表之不盈一握表之乃有物/握之乃无形约而
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
光言之幽间明齐三景言之柔毳利断金石/故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大能小能短能
长向之则存背之则亡无/可无不可变化无方也山以之高渊以之
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星历以之行高山深渊麟游凤翥宿离不减/升沉遂所者至治玄感得如是
焉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谓遗生而/後身存自
卑而人尊自後而人先也/道性好谦故以谦而受益古者三皇得道之
统立於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三皇伏牺/神农黄帝
治天下神运乎中/德泽充乎外也是故能天运地墆轮转而
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
雨降并应无穷天运动也地墆静也言圣人/能法天地之动静与万物之
终始发号出令雷动风兴云行/雨施生蓄万物应变无穷也已雕已琢还
复於朴修眞愼行所谓琢磨/絶待虚凝自然复朴无爲爲之而合
乎生死大道无心任物自然故日无爲夫生/者不得不生生者自然尔死者不得
不死死者自然尔/故曰合乎生死无爲言之而通乎德恬愉
无矜而得乎和是不言而达乎德/不矜而至於和也有万不同
而便乎生万类虽差/各随其性和阴阳节四时调五行
夫阴阳以和四时以节五行以调道之常也/非谓圣人更能改作但俛察人事上法天时
中察人情俾凶慝不/作以至太平者也润乎草木浸乎金石禽
兽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兽胎不殰音读/道之
行各遂生成/无相残害父无丧子之忧兄无哭弟之哀
上治顺/下不逆童子不孤无夭/枉也妇人不孀皆得/相保虹蜺
不见邪气/自匿盗贼不行天下/大同含德之所致也言/上
数者皆圣人亭/毒之所致也天常之道生化/无穷生物而不有
成化而不宰不有之有而妙有三焉/不宰之宰而眞宰见矣万物恃
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莫之能怨生非/我有
欲谁德死非/我杀欲离怨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
而不益贫畜之不盈/散之不虚忽兮悦兮不可爲象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怳兮忽兮用不诎兮音/屈窈兮?兮应化无形
兮忽怳之间应用无穷窈?之际变化/无方原之似有物寻之乃无状也遂兮
通兮不虚动兮神用既周/理不虚应与刚柔卷舒兮与
阴阳俛仰兮屈伸/从时
老子曰大丈夫能体/道者恬然无思惔然无虑与/道
周旋岂/烦思虑以天爲盖以地爲车以四时爲马以
阴阳爲御行乎无路游乎无怠出乎无门以
天爲盖则无所不覆也以地爲车则无所不
载也四时爲马则无所不使也阴阳御之则
无所不备也大丈夫乗天地之正御阴阳之/运行无尽之域游无穷之道岂
不盛/也是故疾而不揺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
眀不损而照见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
地也得道之要观八方在乎掌握致理之妙/万物存乎方寸岂有驰於远近而坐致
劳/弊故天下之事不可爲也爲者/败之因其自然而
推之无不/遂也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归
之虽变化多端/可精详其要是以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
饰其末内正一心/外斥杂伎厉其精神使内/明也偃其知见
止非/道也故漠然无爲而无不爲也无治而无不
治也所谓无爲者不先物爲也无治者不易
自然也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夫物因可/然而然之
则无不然也可治而/治之则无不治矣
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
因之万物之化无不应也百事之变无不耦
也言圣人御天下因人事所便利而安之/则万民不得不化百事不得不谐者也故
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
道之形象也非备此五德则不能见/元形之形无象之象也虚无者
道之舍也舍者/居也平易者道之素也素者/质也清静
者道之鉴也鉴者/明也柔弱者道之用也用者/通也反
者道之常也俗用有爲/道用无爲柔者道之刚也弱者
道之强也积柔以成刚/积弱以成强纯粹素朴者道之干
也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
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
之至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不忧不乐德之
至也解五/义也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眀无饰/智也灭
其文章存素/质也依道废智全清虚之道/去迷妄之智与民同
出乎公无私/心也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
除其贵欲捐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寡其所
求即得心能得一即万有其术约/以知微寡以御衆者也故以中制
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牧之中之得
也中者在国即君也在人即心也君明则国/安心正则身治故以中制外天下无对以
外制中或达或穷知/中知外万举不败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
强耳目聪明皆守中/所致也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
之远者往而复返徒涉远而迷津不/知近而求诸己也
老子曰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理贵忘乎
势位而在乎自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未有/身不
治而能治人居势位而不骄人不骄人者其/唯自得自得者我好之人亦好以我情得彼
情故曰自得自得则天/下之情皆得於我也乐忘乎富贵而在乎
和唯能不骄富贵/而保其和乐也知大己而小天下几於道
矣得其道一身虽微可以有天下则一身爲/大失其道则天下虽大无所容其身则天
下爲/小也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
以观其复言物生虚静故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言往复无穷万物不终也夫
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
?夫道寂寥洪鑪埏埴始於无象中而有物/终於无形孰知其极在乎混?莫知神灵
者/也深闳广大不可爲外折毫剖芒不可爲内
无环堵之宇至大不可以外求/至小不可以内得而生有无之
总名也言其无则触类森罗言有则形兆莫/睹是无爲之精有物之妙总言万物
之名生於有/无之间也眞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净柔
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
之眞人体同虚无德合/天地故曰眞人眞人者知大己而小
天下贵治身而贱治人以人观之则天下爲/大矣以道观之则天
下爲小矣自远观之则治人/贱矣以近观之则治身贵矣不以物滑和不
以欲乱情心非物动/情岂欲乱隐其名姓与时沉浮与/俗同流而人
不知隐/之至也有道则隐无道则见时之有道则退/而默然时之无
道则勤/而修之爲无爲事无事知不知也爲而不恃/事而不矜
知而/不耀怀天道包天心嘘吸阴阳吐故纳新与
阴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俯仰
与天同心与道同体嘘吸顺理卷舒有宜动/静有节屈伸从时也
无所乐无所苦无所喜无所怒万物玄同无
非无是忧乐不挂於心喜怒不形於/色触事即眞故曰玄同者也夫形伤
乎寒暑燥湿之虐者形究而神杜神伤於喜
怒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余寒暑燥於外/喜怒作於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精神将逝余形/虽存其能乆乎故眞人用心复性依神相扶
而得终始是以其寝不梦觉而无忧眞人知/阴阳害
正去偏正之情养恬漠之性/故得形神相持忧梦不入也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一形正则四体皆端一心平则群邪不忤一/其见则所遇皆眞絶诸虑则天和自至也
摄汝知正汝度神将来舍德将爲汝容道将
爲汝居无他知守常度则神无不/应德无不包道无不在也瞳兮若新
生之犊而无求其故此谓专气致柔唯求/食於母更无余虑也形
若枯木心若死灰不知形之爲形心之/爲心枯木邪死灰邪眞其
实知而不以曲故自持恢恢无心可谋明白
四达能无知乎所谓无形之形无心之心不/可以状貌诰不可以处所寻
荡荡焉非可谟度而得其唯/四达能无知乎是谓实知也
老子曰夫事生者应变而动变生於时知时
者无常之行事来必应变适於时/所贵知机岂有常行故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随时而应/岂有定方书者言之
所生也言出於智智者不知非常道也书者/谓诗
书礼乐也言者谓先王贤智之/言也皆以陈之刍狗非常道也名可名非藏
书者也夫写之简素绒之金膫是名可名且/名生则有眞僞故书者不眞名者不
实/也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多闻力屈/守一无劳絶学无忧
絶圣弃智民利百倍止非道絶摽显去偏知/任一原故有百倍之利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
至而应智之动也智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
憎成形而智出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
性静而欲动物感而害随是智以生孽欲以/乱眞好憎是生损益斯起不能反照眞性以
至灭/身也是故圣人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
不失情故通於道者反於清静有道者/则清静究於
物者终於无爲外物者/故无爲以恬养智以漠合神
即乎无门智非静而不生神非寂而不/应应则出乎无所游乎无门循天
者与道游也谓守/虚静随人者与俗交也谓附/名势故
圣人不以事滑天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
言而信若天道无心/如四时玄契不虑而得不爲而成得/非
役虑成/非有爲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
天下归之奸邪畏之以其无争於万物也故
莫敢与之争至德所加奸衰伏匿万姓戴/之而不重天下莫敢与争之
老子曰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国
则乱以治身则秽欲之爲害亡国丧身/其应如响岂不诫之故不
闻道者无以反其性不通物者不能清静不/明
於道理不达於物情/必不能还原复朴也原人之性无邪秽乆湛
於物即易易而忘其本即合於其若性言人/本性
至静不觉感物而动是欲之害眞衰之蔽正/惑者不悟以爲合如其性终身不迁何其痛
哉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
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水性本清秽在沙/石人性本平害在
嗜欲能遗物反/己其唯圣人也是故圣人不以智役物不以
欲滑和其爲乐不忻忻其於忧不惋惋乌贯/切以
乐爲乐乐极则哀以/忧爲忧忧不忘也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
倾保以虚白/何虑倾危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
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愚者尚知向/慕而况贤德
者/乎说之者衆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
者少悦慕者过万/进修者无一所以然者掔於物而系於
俗以其贪饕滋味/桎梏名利也故曰我无爲而民自化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
民自朴此明人君法此四者主/行於上民化於下者也清静者德之
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
祖也三者行则沦於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
一者无心合於天下也一者无也言无定形/行於天下周於万物
而无/穷也布德不溉用之不勤无泽可润/无心可劳视之不
见听之不闻妙絶无声/安可闻见无形而有形生焉无
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
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生於虚音之数不过
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数不过五五
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
变不可胜观也夫形声色味皆无自而有原/其正数不过有五今自五之
变遂失其常极於淫靡固非/视听之所究常观之所察哉音者宫立而五
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定矣色者白立而
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己上皆宗/一爲主故
物得一而有常人得主而化/光道通爲一万物蕃昌也故一之理施於
四海无所/不同一之碬察於天地明得一之人知/天地造化之本
万物之/性情也其全也敦兮其若朴外愚/於人其散也浑
兮其若浊迹晦/於俗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浊而能/清虚而
能/盈澹然若大海漠然/无涯泛兮若浮云飘然/何适若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有若亡而存非无非有能存能亡自若朴/已下比体道之人能若是者
也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
一门万物万事皆/出衆妙之门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
故不易其常放准循绳因其直直曲因其常
圣人循大道之原审万物之性不使陆者渊/居巢者穴处是不变其故也各附所安俱利
其性是曲因/其常者也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
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生之累也
此八者大丈/夫之不处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
喑惊怖爲狂忧悲焦心疾乃成积人能除此
五者即合於神明此五者修身之至诫人能/知飞金链石以祈乆寿而
不能节欲平和以全天性且喜怒妄作/乐石奚救若审得其理自合神明矣神眀
者得其内也得其内者五藏宁思虑平耳目
聪明筋骨劲强内得者抱无守一神闲虑/淡故耳目聪眀筋骨劲强踈
达而不悖不与/物竞坚强而不匮用柔/不乏无所太过
无所不逮所欲不过分/所爲无不遂天下莫柔弱於水水
爲道也假言通理/借水明道广不可极深不可测长极
无穷远沦无涯音/宜息耗减益过於不訾音/紫上
天爲雨露下地爲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
不得不成大苞羣生而无私好泽及蚑音/岐烧
音/饶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
不费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把握击
之不创音/疮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灼之不熏绰
约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沦天下有
余不足任天下取与禀受万物而无所先後
无私无公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夫水所以
能成其至德者以其绰约润滑也故曰天下
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於无间水/者
五行之长以其得一故道济天下德合万类/仁迨草木义坚金石信合四时智出无穷故
柔不可断刚不可折动则有威强而无敌散/爲雨露积爲泉原用之不匮施之无边污之
不垢洁而自全旷/哉水德与道合焉夫无形者物之太祖无音
者类之大宗夫万物生於无形五音起於无/声故至无者不生而能生故无
者爲物/之祖宗眞人者通於灵府与造化者爲人执
玄德於心而化驰如神是故不道之道芒乎
大哉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
万物有所生而独如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
守其门故能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
应而不知内得一心外通万有潜浮之道/其化如神物应无方孰知其极
老子曰夫德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
志弱者柔毳安静藏於不取行於不能澹然
无爲动不失时得者谓无爲无爲之道/因物所宜动合得其时故贵
必以贱爲本高必以下爲基聚尘成岳/积流成海托小
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
无不陵虚心前物是无力而强/所之皆遂无敢陵侮也应化揆时莫
能害也动与道游/物何能害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
者必以弱保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观其所
积以知存亡知刚知柔厥德允修/知存知亡其身必昌强胜不若
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强者不可胜弱者不/可陵是行柔之道也
柔胜出於己者其力不可量言不可轻侮/或更胜於己故
兵强即灭木强即折革强即裂用强者故/材不全也齿
坚於舌而先毙观夫齿舌之理可察刚柔之/道是刚者无毙柔者获全矣
故柔弱者生之斡也坚强者死之徒事势相/召死生
可/验先唱者穷之路後动者达之原持後则/不屈也夫
执道以耦变先亦制後後亦制先何即不失
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谓握夫化机人莫/能知先之则人不
拒後之则雅合其宜先後俱/制动静无爲此执道耦变也所谓後者调其
数而合其时时之变则间不容息先之则太
过後之则不及夫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间不容息在於调数候
时期於适/中不可失日回月周时不与人游谓去/速也故圣
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
故圣人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圣人不重/积其寳而
贵全於道惜光阴不驻时运/难遭举事成功不可失也守清道拘雌节
因循而应变常後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
定功大靡坚不能与争也故体清静守雌弱/攻天下之强者其
时不/争乎
老子曰机械之心藏於中即纯白之不粹夫/机
未忘智巧斯存/则玄道逾远也神德不全於身者不知何远
之能瓌近失於身/远失於人欲害之心忘乎中者即饥
虎可尾也而况於人乎夫欲害忘于中者虽/践饥虎之尾处暴人
之前终/无患者体道者佚而不穷治道得者/没身不怠任数者
劳而无功穷数术者/劳而无益夫法刻刑诛者非帝王
之业也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也刑滥民/怨箠繁
马/佚好憎繁多祸乃相随自然/之理故先王之法非
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诛非所爲也所守也谓/不
专任刑杀求民之祸恶者去/之小惩大诚小人之福也故能因即大作
即细能守即固爲即败如大禹治水因下民/昏垫不胜其獘随山
濬川斩水通道救时济危俾无有害巍巍乎/其有成功爲是能因者也秦商鞅作法改程
从今者赏违法者诛一日之间戮七百余人/渭水爲之赤其後身死车裂是所害者大所
成者细守而不/固爲之者败也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心而
不明以智虑爲治者苦心而无功夫之耳目/竭心虑则
曷足以言哉至於不听而聪不视而明/无心而爲不虑而成此眞人之所贵也任一
人之材难以至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
之宅过则力/分不及循道理之数因天地自然即六
合不足均也因其宜量其力虽六合之大必/能均齐万物之衆必究其极也
听失於非誉惑於/好憎目淫於彩色礼亶不足以
放爱诚心可以怀远言礼不足以防闲/唯心可以照微也故兵
莫憯乎志镆铘爲下寇莫大於阴阳而枹鼓
爲细所谓大寇伏尸不言节中寇藏於山小
寇遯於民间五兵道之末者也阴阳寇乆大/者道也镆铘枹鼓有形而利有
声而威至道无利而能断无威而善服故镆/铘虽利道爲下枹鼓存声於道而细夫阴阳
爲男女爱恶也凡欲利斯兴心将縁情取舍/之间必有生杀之患故大寇藏於胸掖小寇
藏於民间故至人自/谨於内制於外也故曰民多智能奇物滋
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去彼取此天殃不起
治国法繁而民乱乱者亡之兆治身法繁则/刑劳劳者弊之徴去彼智法取此清静天殃
自弭之/者也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
之德至人以智爲贼世人以智爲德/用之则爲害不用之则爲福也夫无形
大有形细无形多有形少无形强有形弱无
形实有形虚有大有小则有多有少有少则/形爲小是小有形也无大无小
则无多无少无少则无/形爲大是大因无形也有形者遂事也本乎/无形
莫知其名因物/命名曰遂事也无形者作始也遂事者成器
也作始者朴也朴散而/爲器也有形则有声无形则
无声有形产於无形故无形者有形之始也
道不无也生者有也因生悟道体存/即无是声出无问形存有始者也广厚有
名有名者贵全也此言有者即无名之名非/求有名若求有名何以贵
全/也俭薄无名无名者贱轻也此言无名者非/是无名之名谓
以愚自絶不知/大道之名者也殷富有名有名尊宠也贫寡
无名无名者卑辱也有道即尊/无道即辱雄牡有名有
名者章明也雌牝无名无名者隐约也自非/用牡
岂全有名自非守雌岂全无名/晦明隐显在我有无宁滞也有余者有名
有名者高贤也不足者无名无名者任下也
不矜其名是有余不高而自高者非贤也/不修其名爲不足不下而自下者愚也有
功即有名无功即无名道不/虚应有名産於无名
无名者有名之母也夫道有无相生也难易
相成也夫有不自有自无而生有难不自难/因易以成难知有不足有故须守母
而存子知难不自难必爲难於/其易然物不孤运事在相假也是以圣人执
道虚静微妙以成其德忘机/即照故有道即有德
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复归於道
道德既修功名自有有非我有/有自有耳不知谁有复归乎道功名长乆终
身无咎全保功名/自无咎悔王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
故曰圣人自谓孤寡归其根本唯圣人能立/无功之功无
名之名有此功名犹称/孤寡是守雌柔复朴也功成而不有故有功
以爲利无名以爲用有功利物而不显/无名常用而无穷古者
民童蒙言虽成立/犹若童子不知东西无分/别也貌不离情
天和/顺也言不出行行出无容动与/道合言而不文尚/质
也其衣煖而无采不增/华饰其兵钝而无刃不治/凶器
行蹎蹎详徐/之貌视瞑暝音緜若婴/儿之视也凿井而饮耕
田而食衣食之外/余无所求不布施不求德高下不相
倾长短不相形外不求报内不祈德/潜符道眞闇合天理风齐於
俗可随也事周於能易爲也令不施而俗自/整人无欲而事
自简/也矜僞以惑世轲行以迷衆圣人不以爲
民俗夫诈僞爲事坎轲而行斯迷/世惑衆圣人之所不爲也
通玄眞经卷之一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