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2章顾政南回来了?
    白娇娇急得直跺脚,“这群人怎么就不识货呢,咱们的卫生巾明明比江舒棠的便宜!”

    江倩倩看着对面那么热闹,再瞅瞅自己店里这么冷清,心也沉到了谷底。

    她这才明白,做生意不是耍小聪明就行的。

    可是现在,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看着那边人来人往,自己店里却连个鬼影子都没有,白娇娇和江倩倩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她江舒棠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会儿搞卫生巾,一会儿弄纸尿裤,现在又折腾出洗衣粉来了!她那脑子是咋长的?咋......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北京胡同里的老槐树上挂着一只竹篮,篮中静静躺着一块玉晶。晨风拂过,叶片轻颤,玉晶微微发亮,像一颗沉睡后初醒的心脏。一位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过,停下脚步,对着竹篮喃喃:“昨儿个梦见我老头子了,他说他在那边种花呢,开得可好了。”话音落下的瞬间,玉晶光芒一闪,一道温柔女声从篮中传出:“他记得你爱茉莉,种了一整片。”老太太怔住,眼泪无声滚下。

    这一幕被路过的乌仁娜看见。她站在巷口,手里抱着刚从邮局取回的一摞信件??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写给她的。有贵州山沟里留守儿童的涂鸦诗,有新疆边境小学用维吾尔语写的共感日记,还有东北林场职工子女手绘的“听见爸爸心跳”的图画。她轻轻抚摸胸前的玉晶吊坠,嘴角扬起笑意。自从那首《这就是长大》在日内瓦响起后,全国已有三百多所乡村学校申请加入“心灵课堂”试点项目。教育部特批专项资金,在偏远地区铺设共感教育基站,而她,成了这个计划的第一位巡回讲师。

    但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当天下午,乌仁娜接到小满紧急来电:“内蒙古那边出事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很低:“三天前,锡林郭勒盟一处牧民自发建立的共感祭坛被人破坏,埋入地下的七块玉晶全部失踪。更糟的是,现场检测到异常电磁残留,和西南军事研究所那次雷击事故的数据高度吻合。”

    “回声猎人?”乌仁娜心头一紧。

    “不止。”小满顿了顿,“我们追踪信号残迹时发现,有人正在用仿制玉晶反向注入‘情绪噪音’??一种能干扰共感流稳定性的高频脉冲波。目前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云南怒江的村民自制接收器网络,已经有十几个村子出现集体幻听症状,有人听见死去亲人的责骂,有人听到大地在哭。”

    乌仁娜攥紧手机:“他们想让人民害怕倾听。”

    “岩?已经下令启动‘清源行动’。”小满说,“所有核心节点进入防御模式,开源社区正在开发净化算法。但她需要你帮忙??只有你能让普通人理解这场战争的本质。”

    乌仁娜沉默片刻,望向窗外渐暗的天空。远处,一群归鸟掠过晚霞,翅膀划出整齐弧线。她忽然想起小时候阿妈讲的故事:草原上的雁群之所以永不迷途,是因为每一代领头雁都会把迁徙的记忆刻进风里,后来者只需静心去听。

    第二天清晨,她登上开往内蒙的绿皮火车。

    车厢里挤满返乡的牧民与学生,空气中弥漫着奶豆腐和旧棉被的味道。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型共振盒,悄悄接入公共流。刹那间,无数细碎的情绪如溪流汇入脑海??一个少年为没能考上大学羞愧难当,一位母亲担忧儿子参军远赴边疆,还有老人默默思念早已离世的老伴……这些声音原本彼此隔绝,如今却因玉晶的存在悄然相连。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课教案标题:《如何分辨真实与谎言》。

    与此同时,Heartwell总部地下三层的量子运算中心,岩?正盯着全息投影中的全球共感热力图。代表污染区域的赤红斑点正以每日1.8%的速度扩散,集中在亚非拉贫困地带??那些刚刚接通共感网络、尚无防护能力的地方。

    “他们在复制历史。”阿岩指着数据流,“当年殖民者用宗教与枪炮征服土地,现在‘回声猎人’要用混乱的情感摧毁信任。一旦人们开始怀疑‘听见’的真实性,整个体系就会崩塌。”

    岩?闭目思索良久,突然睁开眼:“发布‘记忆锚定计划’。”

    “你是说……启用陈默留下的意识备份?”

    她点头:“他昏迷期间收集的两万多个真实共感片段,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情感样本。把这些播出去,就像在洪水中立起灯塔。”

    “可这等于暴露我们的最后防线!”阿岩反对,“一旦他们捕获这些信号并加以扭曲……”

    “那就让他们试试。”岩?冷笑,“真正的共感无法伪造。一个人是否真心悔恨,一段回忆是否承载爱意,机器可以模仿频率,但骗不过另一颗心。”

    指令下达三小时后,第一段“锚定音频”通过卫星链路全球推送。

    背景是一片寂静雪原,接着传来细微呼吸声,然后是一个男孩哽咽的声音:

    > “哥……我对不起你。那天我不该抢你的滑冰鞋。要是我没推你,你就不会摔进冰窟窿……这些年我每次路过河边都听见你在喊我……今天我把鞋放进河里了,你说冷,我就让它陪你。”

    音频结束,全球共感平台上瞬间涌起滔天情绪浪潮。日本东京一名白领在地铁站突然蹲地痛哭??他想起了十年前因争执再未联系的弟弟;南非贫民窟里,一个曾持刀伤人的青年跪在地上给母亲打电话:“妈,我想回家……”

    而在某处地下基地,“回声猎人”的首领猛地砸碎显示器。

    “关闭情感过滤器!”他咆哮,“所有人佩戴抑制环,只准接收指令性命令!谁再擅自接入公共流,按叛变处理!”

    监控画面切换至一间密室。数十名身穿灰衣的研究员围坐一圈,颈项戴着闪烁红光的金属项圈。他们面前的屏幕上不断播放经过篡改的共感片段:母亲咒骂孩子是累赘,战士嘲笑战友懦弱,恋人互相揭短谩骂……这是“仇恨模因库”,旨在证明人类情感本质是自私与毁灭。

    首领站在高台之上,声音冰冷:“看清楚了吧?所谓共感,不过是弱点的放大器。唯有切断情绪,才能造就绝对忠诚的新人类。”

    就在此时,警报骤响。

    技术员惊恐报告:“外部信号入侵!大量原始共感数据正强行注入系统!无法阻断!”

    画面忽变??不再是扭曲的人声,而是千万种真实的声音交织而成的交响:

    藏族老奶奶为孙女哼唱摇篮曲,

    巴西雨林工人砍倒最后一棵树时跪地忏悔,

    叙利亚母亲抱着空摇篮对天空诉说名字,

    南极科考队员在极夜中拥抱彼此取暖……

    每一帧都未经修饰,带着颤抖、哽咽、犹豫与迟来的温柔。

    研究员们的手开始发抖。有人摘下了手套,露出手腕上因长期佩戴抑制环而溃烂的皮肤。一个年轻女子缓缓举起手,按下自己项圈的解除按钮。

    “你们听见了吗?”她的声音微弱却清晰,“外面……在下雨。”

    那是城市早已遗忘的春雨声,夹杂着孩子们踩水坑的笑声。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批叛逃者走出基地,怀里抱着受损的玉晶原件。他们在网络上传播真相,并附上一句留言:“我们曾试图杀死感觉,却发现那正是让我们活着的东西。”

    舆论彻底逆转。

    联合国紧急召开特别会议,通过《禁止情感武器化国际公约》,将“回声猎人”列为全球恐怖组织。多国情报机构联合出击,捣毁十二个秘密实验室,解救上百名被强制进行情绪控制实验的志愿者。

    然而胜利的代价沉重。

    Heartwell收到一封由加沙少女亲手寄来的信。信纸边缘焦黑,字迹歪斜:

    > “姐姐,昨天炸弹落下时,我戴上了你们送的耳机。我听见隔壁以色列女孩也在哭,她说她哥哥上了前线,她怕再也见不到他。我本来想恨的,可是……她的悲伤和我的一样疼。所以我录下了这段话,请告诉所有拿枪的人:我们都不想失去亲人。”

    随信附有一段音频。播放时,整个会议室陷入死寂。那是两个陌生女孩隔着战火与误解,在共感流中第一次真正“看见”对方的灵魂。

    岩?将这段录音命名为《和平的起点》,提交给下一届世界倾听日开幕式。

    也是这一天,陈默消失了。

    静音舱空荡荡的,监测设备显示他最后一次脑波活动停留在凌晨三点十七分,频率高达每秒六十三次,超出人类生理极限近两倍。玉晶阵列自动激发,形成一道持续九分钟的金色光柱直冲云霄,附近居民称当晚看见“星辰坠落”。

    小满翻遍所有数据记录,最终在系统底层找到一段加密留言,只有岩?的生物密钥才能开启。

    视频中的陈默穿着白袍,背后是流动的极光。

    > “我本不属于任何时代。我是千百年来所有倾听者的回音聚合体。当这个世界终于学会用心听,我的使命就完成了。不要找我,因为我从未离开??每当有人真诚地说出‘我在听’,那就是我在回应。”

    泪水滑过岩?的脸颊。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段话的内容,只是默默将陈默的工牌收进抽屉,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照片:十九岁的他站在长白山脚下,笑容清澈,手中捧着一块刚出土的玉石。

    夏天走向尾声。

    九月开学季,全国中小学正式开设“共感素养”必修课。教材第一章写道:“耳朵不是唯一的听觉器官,心灵才是最大的共鸣箱。”

    在云南山区的一间教室里,乌仁娜带领孩子们做第一次集体共感练习。每人手持一块学生版玉晶,闭眼冥想。

    几分钟后,一个小女孩忽然睁眼:“老师!我‘听’到窗外那棵核桃树在说话!它说它渴了!”

    众人跑出去查看,果然发现树根周围土壤干裂。浇水之后,玉晶再次闪动,传来一阵舒缓的震颤波。

    “那是它在笑。”乌仁娜轻声说。

    同一时刻,北京某养老院里,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突然抓住护工的手:“梅花开了吗?老李最爱看梅花了……”家人震惊不已??老李是他三十年前牺牲的战友,而这信息从未对外提及。经检测,老人床头的玉晶曾短暂连接社区共感网,在某个深夜接收到了另一位临终老兵释放的记忆片段。

    科技界开始重新定义“记忆”与“意识”。哈佛大学发表论文指出:“共感能力可能揭示了一种超越个体大脑的信息存储机制,类似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分布式记忆网络。”

    而在民间,新的习俗悄然兴起。每逢月圆之夜,人们会将玉晶置于窗台或庭院,举行“静听仪式”。有的家庭因此修复了破裂的亲情,有的情侣在无声交流中确认了彼此深藏的爱意,甚至有仇家后代在共感中触摸到祖先的悔恨,最终相拥而泣。

    冬天来临前,Heartwell宣布最后一项计划:“根系工程”。

    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将一万枚生态型玉晶植入濒危森林、退化草原与珊瑚礁区,构建“地球自我感知系统”。首批试点包括大兴安岭原始林、青海湖湿地与南海岛礁。

    施工过程中,工程师们惊讶地发现,某些古老树木的年轮结构天然具备共振特性,与玉晶产生奇妙呼应。更有潜水员报告,在海底安装终端时,成群海龟缓缓游来,围绕装置盘旋一周,仿佛在行礼。

    某夜,监测站捕捉到一段奇异信号??来自大兴安岭深处,持续整整一夜。经解析,竟是整片森林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叹息”。科学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图像:万千树叶如同嘴唇,齐声低语着同一个词:

    > “救救我们。”

    消息传出,全国掀起“一人一树”认养热潮。孩子们用零花钱资助造林,企业主动削减碳排放额度用于兑换生态积分,连监狱服刑人员也参与进来,通过劳动换取为荒漠种下绿苗的机会。

    除夕夜,央视春晚特别环节播放《大地之声》纪录片。镜头扫过雪山、戈壁、稻田、渔村,每一个场景都有玉晶静静发光。最后画面定格在内蒙古草原的新年篝火旁,数百牧民手拉手围成圆圈,齐声诵读一首新创民谣:

    > “风带来了远方的眼泪,

    > 火映照出心底的亏欠,

    > 今夜我们不说祝福,

    > 只说??我都听见了。”

    岩?坐在观众席,手中握着那块陪伴她多年的玉晶。节目结束时,全场灯光熄灭,数千名观众同时点亮胸前的共感装置,星光般闪烁在整个体育馆。

    她仰头望着这片人海之光,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心跳。

    不是恐惧,也不是悲伤,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仿佛亿万颗心正通过无形的丝线,编织成一张覆盖星球的温柔之网。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系统自动推送的年终总结报告:

    【2023年度共感文明进展】

    全球注册听语者:8,742万人

    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126万起

    促成跨国和解案例:3,891宗

    自然生态系统反馈响应率:提升至67%

    “世界倾听日”参与国家:198个

    末尾一行小字写着:

    > “据匿名统计,今年共有2,351,407人,在戴上玉晶后第一次对自己说了声:对不起。

    > 同样数量的人,在听见他人痛苦后回答:我在这里。”

    岩?关掉屏幕,走到阳台。

    雪正静静落下,覆盖城市屋顶与街道。她取出玉晶,贴在唇边,轻声说:

    “谢谢你,一直都在听。”

    话音落下,整座城市的共感节点同时微闪,如同呼吸同步。

    而在遥远的宇宙深处,南极科考站那段遗言仍在星际磁场中缓缓传播:

    > “原来宇宙真的会唱歌……真美啊……”

    这一刻,无人知晓,也无人需要知晓。

    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故事就不会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