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7章 退位·凤鸣朝阳
    岭南王叛乱的血腥硝烟尚未完全散尽,“推恩令”引发的暗流正在王朝肌理下悄然涌动,一封由镇守北疆的靖海侯秦烈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再次打破了宸京短暂的平静。

    御书房内,君临渊将密报递给萧云倾。烛光下,他的眉宇间染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是多年殚精竭虑、征伐不休累积下的痕迹。密报言简意赅:北狄残余势力联合草原新崛起的瓦剌部,趁天圣内乱初平、新令推行之际,大举犯边,连破三城,边关告急!

    “瓦剌……”君临渊的手指敲击着紫檀御案,声音低沉,“这群草原豺狼,嗅觉倒是灵敏。”

    萧云倾快速浏览完军报,秀眉微蹙:“北狄经上次重创,元气未复,此次应是瓦剌为主力。他们看准了‘推恩令’推行初期,朝廷需分心弹压内部,无暇全力北顾。”她抬眸看向君临渊,眼神交汇间,彼此心意已通。北疆烽火再起,固然是威胁,却也如同一个清晰的信号,催促着他们早已在心中酝酿的决定。

    几日后,大朝会。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北疆的急报如同阴云笼罩在每一位朝臣心头。主战派将领慷慨请缨,保守派文臣则忧虑“推恩令”初行,再启战端恐致国库空虚,民力凋敝。争论之声渐起。

    就在此时,端坐龙椅之上的君临渊缓缓抬手。一股无形的威压瞬间弥漫大殿,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北疆之事,朕自有决断。”君临渊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他的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终落在肃立丹陛之下、身姿如松的太子君承睿身上。

    “然,今日朕召集群臣,另有一事要昭告天下。”君临渊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如同惊雷炸响,“朕,君临渊,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不敢懈怠。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储君承睿,天资聪颖,仁德兼备,于岭南乱局中临危不惧,护持宫闱,彰显人君之器。朕观其能,察其德,信其足以承继大统,护佑黎民。”

    殿内死寂一片,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难以置信地望向御座。

    君临渊站起身,玄黑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殿内光线下流转着威严的光泽。他牵起身边萧云倾的手,两人并肩而立,目光沉静地俯瞰着下方。

    “故,朕决意效法古圣先贤,禅位于太子君承睿!”君临渊的声音斩钉截铁,再无半分犹疑,“即日起,朕退位为太上皇,皇后萧氏为太后。望尔等文武,尽心竭力,辅佐新君,共保我天圣江山永固,万世太平!”

    “父皇!母后!”君承睿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猝不及防的沉重。他虽知父母早有归隐之意,却未想到竟如此突然,且是在北疆烽烟再起、朝局暗流涌动之际!

    群臣更是哗然!禅位?!正值盛年、威震四海的渊武皇帝,竟要在王朝面临新挑战时禅位?!

    “陛下!三思啊!”老成持重的吏部尚书沈清率先出列,声音颤抖,“新君虽贤,然国赖长君!北疆烽火未熄,推恩新令方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陛下岂可……”

    “沈卿不必多言。”君临渊打断他,语气不容置喙,“朕意已决。承睿已非稚子,朕观其处置岭南乱局,沉稳果决,甚慰朕心。雄鹰终需独自翱翔天际,江山,总要交到下一代手中。朕与太后,倦矣。”

    他最后两个字“倦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释然,重重敲在众人心头。是啊,从夺嫡之争到登基治国,从肃清朝堂到平定四方,这位帝王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浸染着血与火。他与身边的女子,已为这个王朝付出了太多。

    萧云倾轻轻握紧了君临渊的手,面向群臣,声音清越而坚定:“陛下心意已明。太子承睿,乃陛下与本宫亲自教导,秉性仁厚,心怀社稷,更兼有诸位肱骨之臣辅弼,必能承继大业,开创新章。北疆战事,陛下退位前自有安排,无需忧虑。推行推恩,乃固本之策,新君当持之不懈。此正值新老交替,万象更新之时,诸位当勠力同心,共襄盛举!”

    帝后二人的决绝与信任,堵住了所有劝谏之口。君承睿看着高台上父母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托付与深藏的期待,一股巨大的责任感和豪情自胸中涌起。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整肃衣冠,撩起杏黄蟒袍下摆,一步一步,沉稳而坚定地踏上丹陛,直至御座之前。

    他面向君临渊与萧云倾,深深拜伏下去,额头触及冰冷的金砖,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蕴含着无比郑重的承诺:“儿臣……谨遵父皇、母后教诲!必竭尽所能,不负江山,不负黎民!定当守好父皇母后开创的这……万世太平!”

    说罢,他双手高举过头,接过君临渊亲手递来的、象征着至高皇权的九龙玉玺。玉玺入手沉重冰凉,如同这即将扛起的万里河山。

    君临渊看着跪伏在地、接过玉玺的儿子,冷峻的眉眼间终于流露出一丝罕见的温和与释然。他与萧云倾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轻松和对未来的期许。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