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0章 卞庄子刺虎
    “大人妙算,那诸葛亮果然西出陇右了!”

    兴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司马懿却埋首于书册之中,纹丝不动。

    直到说话之人来到身前行礼,方才启齿道:

    “算不上妙。”

    “诸葛孔明做事务求四平八稳,不出大的差错。”

    “只要陇右不稳,他必会西出。”

    “而羌胡居无定所,野性难驯,只要加以挑拨利诱,必有反复。”

    说完,司马懿正好看完一页书,抬起头。

    一张年轻而风雅的脸孔映入眼帘。

    正是他的长子,年方弱冠的司马师。

    “你今日来拜见,只是因为这个消息?”

    司马师听出父亲有考校的意思,笑容瞬间一敛,沉稳应道:

    “早晚问安,乃孝道所在,便是没有诸葛亮的消息,也不妨碍儿拜见大人。”

    司马懿微微颔首,算是认可这个回答。

    但面上仍无太多表情。

    司马师目光一转,又道:

    “儿昨日与幽州王使君谈及国事。”

    “说如今诸葛亮远去关西,关张等将久顿洛阳,那麋威又困于孝期,河东除了一个赵云,并无大将坐镇。”

    “天子前度西出涉县,本就剑指太原、河东,以求一雪前耻。”

    “大人正好趁机南归,以主动策应天子之谋。”

    司马懿闻言当即反问:

    “你以为我此时南归,就能在河东一雪前耻吗?”

    司马师微微沉吟,摇头道:

    “难。”

    “正如大人所言,诸葛亮做事稳妥。”

    “这二三年间,敌国闭关息民而仓廪殷实,治戎讲武而兵甲充足。”

    “虽未有拓地千里之功,但国力已胜于当年,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司马懿犹是面不改色:

    “既然争不过,何必南归?”

    司马师不假思索道:

    “虽然争不过,但此时南归,天子必会感念大人苦劳。”

    “后续便是争之不利,也怪罪不到大人头上。”

    “反之,则可能会被朝中奸佞小人进谗言,将失利之责推诿到大人身上,说我等没有及时策应车驾!”

    司马懿听到这里,终于露出笑意。

    徐徐合上纸书,道:

    “你的目光能超越眼前的利益,思虑长远得失,为父心中甚是欣慰。”

    司马师嘴角微微翘起。

    他虽然性情沉稳,但到底只是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得到父亲赞许,难免喜形于色。

    然而下一刻,司马懿脸色陡然一沉,语气异常严厉:

    “但你不该自作聪明,与王元伯谈论国事。”

    “更不应该被其教唆,劝为父南行!”

    见父亲突然翻脸,司马师本就慌了神。

    再听父亲指名道姓的质问,哪还不知自己的言行违背了父亲的心意。

    可话说回来。

    自己虽然确实有被幽州刺史王雄唆使的嫌疑。

    且对方目的也不难猜测。

    握一州军政大权于一身嘛,卧榻之侧,岂愿他司马父子来分一杯羹?

    但父亲的前途不是一直深系于中枢,深系于车驾之旁吗?

    便是没有王雄暗搓搓地赶客,自己父子本来也该寻找机会南归邺城的吧?

    怎能一直在边塞苦寒之地蹉跎岁月?

    思忖间,司马师的目光落到父亲手边那本纸书上。

    书已经合上,封面赫然写着《曹操兵法接要》的字样。

    这措辞,一看就是产自敌国。

    毕竟大魏君臣不可能直呼武皇帝的名讳。

    严苛一点,连这书都不能碰。

    看到了就要当场烧掉,免得授人以柄。

    而父亲居然这么大模厮样地摆放在自己眼前。

    莫非……

    一个有些意外而惊人的想法,蓦地在司马师心底升腾。

    不由得抬头看向父亲。

    却正好与后者四目相对。

    这一刻,他在父亲阴鸷的目光中,隐隐看到了一丝外人难以察觉的野心。

    于是刚刚那个念头,便不可抑止地钻了出来。

    良久,司马懿随手把那本“禁书”倒扣过来,淡淡开声道:

    “想清楚了?”

    司马师微微点头,舔唇道:

    “大人思虑之长远,儿实难及也。”

    “只是我等煞费苦心将诸葛亮往西调,只是为了……这样吗?”

    司马懿轻呵一声,道:

    “善医者治病于末。”

    “真等待病情严重的时候再去求医,十之有九都来不及了。”

    “便是来得及,也要伤筋动骨,九死一生。”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在骨髓,司命无奈何……韩非子的书你不读的吗?”

    司马师顿时汗如雨下。

    又下意识摸摸了摸眼眶。

    那里正好有一颗很小的肉瘤。

    曾有医者跟他说要及早割掉,免得将来病变发大,伤及性命

    但他害怕针石伤及眼睛变成瞎子,一直没敢去动它。

    或许,回头该再找医者来看看?

    微微走神,司马师已经彻底明白父亲的打算,忙道:

    “大人所言甚是。”

    “若儿所料不差,大人接下来便该在幽州有所动作了?”

    司马懿:“什么动作?”

    司马师:“收兵权,立威信。”

    司马懿:“如何收,如何立?”

    司马师:“如卞庄子刺虎故事,先坐观二虎相斗,待大者伤,小者死,再刺其伤者,则一举而得二虎之功!”

    司马懿:“何者大,何者小?”

    司马师:“王雄为大,诸鲜卑为小。”

    司马懿抿嘴不应。

    司马师想了想,恍然改正道:

    “王雄为大,辽东公孙氏为小!”

    司马懿这才再次作声:

    “那诸鲜卑又如何?”

    这次司马师不假思索:

    “那是大人诱虎的饵,也是大人杀虎的刀!”

    “善!”

    司马懿轻赞一声,终于对长子露出满意的神色。

    ……

    仲秋,水落石出,宜渡河。

    诸葛恪再次跟随虞翻、张休二人北渡大江。

    相比起上次去下邳吊丧时的寒酸和落魄。

    虞翻虞仲翔这次的排场明显要上档次了许多。

    前有鼓吹开路,左右有骑士护卫。

    身后还有十数车贵重的财帛,乃是访客所用的礼物。

    都是吴王孙登特意赏赐给虞翻的。

    原因嘛,自然是在上次吊丧归来不久,臧霸便悄悄遣人送来从事中郎的印绶,请虞翻今后替他出谋划策,居中周旋于诸侯之间。

    具体来说,就是将来有个万一,虞翻就是他跟江东孙氏交接的桥梁。

    有了这个身份,虞翻做事顿时便有了底气。

    短短数月时间,接连拜访了寿春的朱灵,兖州的王凌。

    也都得到了二者门下不同的授职。

    虽说都是令史、佐记之类不入流的闲差。

    却也足以让虞翻手中的筹码原来越多。

    俨然有了当年苏秦六国封相的影子。

    据说连远在辽东的公孙氏,也都有了些隐隐约约的说法。

    诸葛恪虽不屑于当个纵横辩士。

    但也不得不感慨这位虞公确实有些乱世逢源的手段。

    这不,这次他又受到曹魏大将曹洪和豫州刺史贾逵的共同邀请,来到了淮南重镇,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