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足部1-1-
    足发背

    足发背属于胆经、胃经的病症,多由七情郁结于内,或六淫侵袭于外,邪气下注而形成。要详细辨别病情的善恶以区分顺症和逆症,仔细分辨是疽还是痈,这样就能判定病情的生死预后了。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足跗发。足背虽然分属手足三阳经,但发病部位多与胆、胃二经关系密切。病症由情志郁结于内,或者加上外感六淫邪气而引发。医经上说,背部、脑后部、足背部这三个部位不宜生疮。尤其是足背部位筋多骨多、肉少皮薄,又处于人体的下部,生了疮疽后,疮疡的发展、溃破都比较迟缓,所以被视为危险的病症,应当辨别五善七恶来区分顺症和逆症。“发背”是严重疮疡的统称。必须仔细分辨是疽还是痈,确定了顺证、逆证,那么病情的生死也就可以判断了。初期适宜服用仙方活命饮,并用隔蒜灸法,促使疮疡尽快溃破,其余的治疗方法与肿疡、溃疡门的治法相同。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相关内容)

    涌泉疽

    涌泉疽发生在足心,多因肾虚湿滞,属于阴证。如果能快速破溃、脓腔较浅,作为痈症尚可治疗;若是疮面黑陷,则为疽症,生命难以保全。

    【注释】这种病症生在足心的涌泉穴,又叫足心发,也叫穿窟天蛇,俗称病穿板,属于足少阴肾经的病症,由肾经虚损,加上湿热下注而形成。如果在十四天内就破溃,脓腔较浅,作为痈证,还可以调治,初期服用仙方活命饮,外用神灯照法。体虚严重、脓液生成迟缓的,用十全大补汤;破溃后再配合服用桂附地黄丸。其余的治疗按照痈疽的肿疡、溃疡门方法进行。如果疮面黑陷且不疼痛,二十一天内不溃脓的,就是疽证,属于阴液衰败的病症,难以救治。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神灯照法(见“首卷”相关内容)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疮疡”相关内容)

    脱疽

    脱疽多发生在足趾之间,初起如粟米大小的黄疱,随后会发黑腐烂并蔓延开来。若出现肾竭血枯的五败症,即便施行割切手术,患处仍呈黑色,就注定要归于黄泉了。

    【注释】这种病症多生在足趾之间,手指上偶尔也会出现。手足十指是脏腑的枝干。在疽病发作之前,患者会烦躁发热,很像消渴病,时间久了才发作这种病。刚开始生出像粟米一样的黄疱,皮肤颜色紫暗,如同煮熟的红枣,黑气蔓延,腐烂扩展,五个脚趾相互传染,严重的会蔓延到脚面,疼痛如同被沸水烫、烈火烤一般,其臭味即使有奇异的香料也难以掩盖。多因食用肥甘厚味、饮酒,以及服用房术丹石之类的热药,导致阳精受到煽动,淫火肆虐,蕴蓄在脏腑之中,消烁阴液而形成。此时若出现血死(心败)、皮死(肺败)、筋死(肝败)、肉死(脾败)、骨死(肾败)这五败症,即便遇到灵丹妙药,也难以奏效。初起时适宜服用解毒济生汤,外用大麦米煮饭,拌上各五钱的芙蓉叶、菊花叶,贴在患处止痛。若无法消散,就必须施行割切疗法,这需要患者情愿,将生死置之度外。依照古法,毒在肉就割除肉,毒在骨就切除骨。但割切疗法,必须尽早施行,趁毒气还未蔓延扩散时,用十余根头发,紧紧缠在患病脚趾的本节尽处,缠绕十余圈,不让毒气蔓延到好肉上,随后将蟾酥饼放在初起的黄疱顶上,加以艾灸,直到肌肉枯槁、疮面坏死为止。第二天患病的脚趾会全部变黑,再用锋利的刀,找到本节的缝隙,将患病的脚趾慢慢顺次取下。如果血流不止,用如圣金刀散止血,其余肿胀处用离宫锭涂抹。第二天倘若还有黑气没有退尽,单将蟾酥饼研成末撒在患处,用陀僧膏覆盖贴好,黑气自然会消退;患处生出脓液时,兼用生肌玉红膏及其他生肌药物贴敷,肌肉生长、保护骨骼、疮口收敛,这是吉祥的征兆。内服应当用滋补肾水、滋养气血、健脾、安神的药剂,如阴阳二气丹、清神散、金液戊土丹都可以服用。如果内外始终没有变证,十个患者中可以保住三四个;如果割切之后,又生出黑气超过关节,蔓延到好肉上,疼痛更加剧烈的,属于逆症。这种病症初起时不疼痛的,适宜用雌雄霹雳火灸治,其余滋补、烫洗等方法,都按照痈疽的肿疡、溃疡门的治法进行。按各种医书记载,脱疽只发生在足大趾,而其他脚趾发生的,都称为敦疽,这不是确切的论述。不过脱疽多发生在属阴经的脚趾上,这是经过多次验证的,后世的学者,应当详细审察才是。

    解毒济生汤

    当归 远志(去心) 川芎 花粉 柴胡 黄芩 犀角(镑) 麦冬(去心) 知母 黄柏 茯神 金银花(各一钱) 红花 牛膝 甘草(生,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入童便一杯,食前服。如生手指间,去牛膝加升麻。

    【方歌】解毒济生归远芎,花粉柴芩犀麦冬,知柏茯银红膝草,脱疽初起烦热攻。

    如圣金刀散

    松香(七两) 生白矾 枯白矾(各一两五钱)

    共研极细末,瓷罐收贮,临用时,撒于患处。

    【方歌】如圣金刀散刃伤,血流不止撒之良,白矾枯矾松香等,共研为末罐收藏。

    阴阳二气丹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元参(汤炮去粗皮。以上三味各捣膏) 五味子(炒) 人中白(生) 黄柏(各一两) 甘草(生) 泽泻 枯白矾 青黛(各三钱) 冰片(一钱)

    将各种药材分别研成细末,与天门冬等制成的膏状物混合,加入少许炼蜜,再反复捣上千次,使药料软硬适中,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用朱砂包裹作为外衣。每次服用六十丸,用童便、人乳各一酒盅调和,空腹时送服,服药后安睡一个时辰。

    【方歌】阴阳二气丹脱疽,肾水枯干燥热欺,天麦元参甘泻味,中白冰矾柏黛宜。

    清神散

    绿豆粉(一两) 牛黄(三分) 甘草节(五钱) 冰片(五分) 朱砂(三钱)

    上共为极细末,每服一钱,淡竹叶、灯心煎汤调服。

    【方歌】清神散治脱疽发,闷乱心烦调服佳,豆粉牛黄甘草节,研加冰片共朱砂。

    金液戊土丹

    茯神 胡黄连 乌梅肉 人中黄 五味子(各一两) 朱砂 雄黄 硝石 远志(去心) 石菖蒲(各三钱) 牛黄 冰片(各一钱)

    将各味药材分别研成细末,全部混合后再共同研磨上千遍。选择端午、七夕,或春秋二分、冬夏二至等吉利时辰,在洁净的房间内,先把乌梅肉捣成膏状,与药末混合,加入少许炼蜜,反复捣打上千次,至软硬适中时制成药丸,每丸重一钱,用金箔包裹作为外衣。每次服用一丸,用一酒盅人乳和一酒盅童便调和送服,根据病症在身体上部或下部发病,选择服药方式(如病在上部用茶水送服,下部用温水等,此处随病上下化服即灵活调整)。制作与服药时,禁止让妇人、僧尼、穿孝服者及鸡犬等接触,以免影响药效。药丸需用蜡密封保存,防止药味外泄,存放时间越久,疗效越显着。

    【方歌】金液戊土茯牛黄,朱雄硝远片石菖,胡连梅肉中黄味,专治脱疽发背疮。

    雌雄霹雳火

    雌黄 雄黄 丁香(各二钱) 麝香(一分)

    将药材研成细末,取二钱蕲艾茸,把药末搓入艾茸中,制成豌豆大小的艾丸,放在患处施灸。不管患处发痒还是疼痛,都要灸到皮肉焦枯为止。如果毒气已经扩散,就沿着红晕蔓延的边缘,依次排列艾炷施灸。灸的时候,患处会从痛转为痒,再从痒转为痛,直到疮面变得红活有生气,才算达到最好的效果。

    【方歌】霹雳火治阴疽方,脱疽不疼灸更强,雌黄丁麝雄黄末,蕲艾茸搓药末良。

    蟾酥饼(即蟾酥丸作饼,见“疔疮门”相关内容)

    离宫锭(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陀僧膏

    生肌玉红膏(俱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