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04、输得彻底
    震惊中,曹颖隐约听到陛下这么说了一句。

    “列祖列宗保佑,待会你和我一道去祠堂祭拜列位先帝,告诉他们这个大好消息。”

    皇后点头,回头对她道:“今天你也休息吧,顺道把消息带到赵府上,也让立宽家里不必担心。

    曹颖行礼退下。

    大周祠堂内,皇帝皇后更换素服,屏退左右,恭敬焚香礼拜,对着上方一排排牌位恭敬告知西北胜利。

    这里没别人,皇后忍不住落下泪来。

    “怎么了,大好消息还哭了。”老皇帝问。

    皇后摇摇头,“陛下,我们出去吧,别在祖宗面前失了脸面。”

    两人到了外面的院子里。

    皇后连连擦去泪水,不让外人看到,随后才道:“我又想到了可怜的显儿......”

    赵显,正是当年的太子,赵立宽的亲生父亲。

    陛下也沉默了。

    皇后有些懊悔的说:“陛下,当初我们是不是对她太过严苛了,他不过是娶了个辽国的公主,当初何必那么逼她。

    那辽国的公主不过刁蛮了点,一个女子骑马带刀上街确实不成体统,可她终归是辽国人,从小就是那样。

    我们却夺了她的孩子,将心比心,哪个当娘的不会发疯。

    她来宫门前大吵大闹,便有刀枪也不怕,要赴死的架势,便觉得她有失皇家体面。

    现在想来我真是个苛刻的婆婆……………”

    皇帝没说话,只静静走到一处小亭里停下,石凳有些凉,十几步外跟随的宫女想上前垫上随身带的垫子。

    却被陛下抬手制止,只让他们远远等候。

    老皇帝叹口气:“这件事不全怪你,当时朝廷上许多人都在反对。

    当时帝师唐世昌,侍御史明生等,包括朕都不支持。”

    “唉....”皇后后悔不已:“这件事其实没必要那么较真,说什么华夷之别。

    前朝太宗皇帝天纵英才,文韬武略,其母,其祖母不都是胡人吗。

    那有什么,硬是闹到那步境地。”

    陛下不说话,只烦躁的叫远处宫女去取茶水来。

    皇后越说越动情:“二十年前辽国犯边是太子力挽狂澜,这回西南边乱,代国犯边,都是宽那孩子克敌制胜。

    父子做那么多事,总不能亏待他们吧。”

    陛下不说话,皇后也不敢再往深里说了。

    当初的矛盾闹到那种地步,主要还是因为父子俩都太过倔强,谁也不肯让半步。

    以致矛盾越来越深,最严重的时候陛下甚至威胁要废除太子。

    当时太子非常伤心,一度闹得不入宫见驾。

    以致最终被奸人稍一挑拨,就酿成大祸。

    皇后想起那些往事,再也忍不住情绪。

    随即心里焦虑,忍不住开口:“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

    当初太子就和陛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倔强不肯退让,谁也不愿低半分都,最终才闹到那步。

    立宽这孩子从小吃苦懂得退让,可我就怕哪一天,他随父亲,又......又顶撞了陛下。”

    说着忍不住再次泪如泉涌。

    “好了好了,多大年纪哭什么哭,朕岂会和他一个孩子计较。”陛下不耐烦开口。

    此时宫女小心翼翼送茶过来,又被屏退。

    陛下自己沏茶喝了两杯,随后摆摆手向皇后保证:“等他回来朕必然高升重赏。”

    “那孩子的身份………………”皇后小声问了一句。

    “朕自有安排。”陛下答了一句。

    皇后便不敢再往深里问了。

    如果要恢复赵立宽的身份,就必须为当年的太子翻案。

    那等同于让陛下认错。

    这种事她不敢再往深处说了。

    就算真要那样,也只能陛下自己做决定,决不能是别人逼。

    皇后心里默叹口气,陛下是最看重脸面的,所以对卫王做的事才会那么生气。

    要他当着天下人认错恢复赵立宽的身份,只怕难上加难....……

    无论怎么说,卫王因此事牵连禁足宗正寺,郑王便是唯一的储君人选。

    卫王是她亲生的皇子,总有好处,也是一件好事。

    随后,陛下并离开,令摆驾政事堂,去找吴光启,司马忠两位相公及众多政事堂官员议事。

    一下撤了十多位官员,其中两位还是重要位置,必须安排好暂代的人选。

    皇城里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居然很快传到宫外。

    因弹劾赵立宽,卫王被软禁宗正寺,十余位朝廷官员被治罪。

    很快,悄悄传递消息的入内内宦官悄悄回皇城时被皇城司禁军拿住。

    一共拿住五个,但也不确定是谁传递的消息。

    他们都不断哀求辩解,说自己是被冤枉的。

    又说跑出去帮宫里妃嫔买胭脂的,又说出去给家人送钱的,还有说出去买酒的。

    报到陛下那之后根本没派人去核查清楚,而是下令五人全部斩首。

    里面或许有无辜的,无奈撞上了特殊时候,要是平时不至于死。

    第二天王济海的儿子礼部主事王瑞,以及帝师唐世昌等便发动纠集了二三十名容易煽动,又没见过世面,自视甚高的太学生在东华门外请愿,言者无罪,求天子释放诸大臣。

    随后就跪在门外,言天子不见,他们就不起来。

    天子却根本没理会他们。

    跪到中午时,有人坚持不住晕倒,有几个学生趁机扶他回去了,其余人依旧坚持。

    到下午时候,神京府派出大量衙役,身着红袍,敲锣打鼓,分二十余队,在京城各街巷开始敲锣打鼓通报西北大捷,并在大街小巷张贴告示。

    随后陛下也派内侍都魏浦到东华门外,当着跪在日头下的二十多人,大声朗读赵立宽在西北俘斩代军两万余的大捷战报。

    听得在场之人目瞪口呆。

    随后魏浦道:“陛下令我带话,卫王等结党营私,构陷忠良,扰乱战局,你们为什么替他们求情?你们是同觉吗?”

    二十多学生吓得脸色发白,手脚颤抖,连都推脱只是看在前帝师的面上过来,他们全部知情等。

    有几个胆小的直接瘫软在地,裤裆里一股骚味,他们根本没想到,就这么稀里糊涂牵扯进如此大事中来。

    说不定最轻也是前程尽毁,还会有牢狱之灾。

    连一个个跪着磕头认错,都是被奸人蒙蔽,他们只是学生,什么都不知道。

    魏浦似乎早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摇头冷笑不屑道:“陛下让我带话给你们,十年寒窗苦读,不要自己把自己给害了。

    好好读你们的书,别老想什么旁门左道。”

    二十几个学生恭声道:“谨遵陛下圣训!”

    “都回去吧!”

    这回不敢有人再犹豫,都一骨碌爬起来往外走。

    但夹在人群中想浑水摸鱼的五位官员,以唐世昌为首却都被魏浦一一点名叫住。

    之所以现在才出来,就是叫人在城头上认人。

    “唐太傅,陛下不是嘱咐你回洛阳养老吗?”

    唐世昌一句话说不出来。

    魏浦直接从袖子里掏出圣旨道:“陛下有旨,太傅唐世昌,结党营私,构陷忠良,擅言乱战,贬为庶人,终生不得回京。”

    唐世昌花白胡须颤动,整个人瞬间如同老了一大截。

    直到魏浦提醒他:“接旨吧。”

    他才颤颤巍巍跪下,双手接过圣旨,答了一句:“谢陛下.....”

    话才说完,双唇颤动,老泪纵横,心里明白,这一步踏错,唐家的前程富贵就这么被他断送了。

    “奉旨,其余四个暂革除职务,听候陛下发落。”

    身边禁军上前,将四人请入宫去。

    所有人都走后,唐世昌还跪在东华门外,久久不肯离去,回忆起他年轻人东华门唱名何等风光。

    如今却落得这下场!

    陛下只有几天时间,便将卫王党羽尽数剪除,自己当初为什么犯糊涂想着向陛下施压呢?

    又想到那战报,这才是一切的根由。

    战场上赢了,说什么都是对。

    陛下威望大增,自然大动拳脚。

    他越发无奈,赵立宽啊赵立宽,北面突然冒出来的小将,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子,竟让他输得如此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