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军将领到到齐后,先报点卯结果,各军人员损耗。
赵立宽飞快在脑子里算了一下,现在手中主力有禁军五万三千人左右。
能战斗的人员比他想的要少一万左右。
主要因最后代军被围困,鱼死网破时不敢向他所在的东面突围,全竭力向西突围。
伤亡全在西面柳林城,而且打得非常惨烈。
代国士兵为求活下去,都拼了命。
赵立宽有些心疼失落,微微皱眉,原本他预计六万主力,现在只有五万左右。
赵立宽走下将台,和诸将商议:“五万人该怎么渡河。
代军有不少船只,但我看他们渡河也极其困难,能不能多征用周围百姓船只。”
就在这时,破例被叫来参加军事会议的冯智犹豫之后拱手道:“大帅,此事无忧。
“冯指挥有办法?”赵立宽问。
“大帅,代军只能趁黄河冻结过河,只因他们不精通器械,无工匠巧思。
对我军来说全无此忧。
几十年前太祖皇帝兵发江南,十一里宽阔大江用船只铁索架设浮桥,数万大军畅行无阻。
如今这区区黄河河面,随便就能架起浮桥,只是代军没那本事而已。”
赵立宽感慨:“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随后嘱咐:“这件事交给你们工兵营,要什么物资直接到我那批领。
今天你就带工兵营率先出发,在对山寨附近选址,架设浮桥。”
“诺!”
“赵三。”
“末将在!”赵三出列。
他年纪轻轻一路跟随赵立宽走南闯北,如今脸上也多了许多沧桑。
“你率五营骑兵,负责保护冯智工兵。”接着嘱咐道:“每两个时辰派人向我汇报浮桥架设的情况。”
“诺!”赵三拱手:“大师放心,我不是办事会出错的人。”
赵立宽随即让段思全史超帮忙,把地图用木架架在众人中间,开始为诸将讲解接下来的战场情况。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竖起耳朵。
“代国的地盘自黄河以西,北到阴山南麓兀海城,这里应是中汉时九原郡地方。
南与我朝定兵军,延安府一带相接,西至贺兰山。
其国都在贺兰山脚下的兴庆府,这一仗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拿下此地。”
赵立宽在地图上指着西面的代国首府。
随后手指滑回东面:“代国视本朝为第一大敌,九大军司之中五个军司设在与我国相接之地。
南面有我朝甜水寨北面的西寿军司;延安府北面的嘉宁军司;天都山附近的威福军司。
以及北面神山堡、府州西面的神勇军司、静塞军司。”
他一一在地图上点出五大军司所在位置。
“我已经审问过代国诸将,神勇、静塞、嘉宁、天祥、西寿五个军司主力全跟随其国主进军,在李光斗麾下被我们剿灭。
当下代国国内主力军只有围困府州的齐王李光业三万人左右。”
赵立宽给围在他身边诸将继续分析:“之前朱节帅已派人来向我汇报,黄河解冻之前北面李光业部已经撤走。
我看他要么撤回黄河西面的静塞军司,要么直接退守贺兰山脚下兴庆府。
静塞军司不是他的地盘,他的根基朝顺、西平、强镇、威福四军司都在代国西面。
一旦得知主力覆灭的消息,他大概率不敢在距离府州这么近的静塞军司待下去。
很可能会率军退回西面兴庆府固守。”
赵立宽说完自己的推断,看了众人一眼,“你们有什么意见?”
曾雄毫不犹豫拱手说话,他们这些跟随大帅久了的都知道大帅的性格,毫无顾虑。
反倒是侍卫司诸将迟疑不敢说话。
“大帅,李光斗被大帅所擒,幼主李元容也落入大师之手,如今代国皇室最有资格继位的就是皇叔李光业。
代国群龙无首,他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哪怕为独揽大权,控制朝政,他也会选择退兵回国都,现在他那三万人已是全代国上下最强大的力量。”
曾雄是从政治层面分析的,赵立宽点头赞同。
段思全拱手,也开口道:“大帅,我也觉得李光业肯定会率军退回兴庆府。
代国眼下形势,他必不敢与我军决战。
设身处地的想,要取胜只有固守坚城才有胜算。
退到兴庆府,距此地有千里之遥远,中间还有大漠,能阻碍我军行进,拉长我们的补给线,让我军粮草损耗大增。
等我们师老兵疲挺近到兴庆府,他以逸待劳固守,才有一线希望。
中途他们可能会派骑兵袭扰我军粮道,逼迫我们撤军。'
说起这个,段思全咬牙切齿,他差点就死在代军断粮道这招上。
不过经历这回生死,段思全明显考虑问题成熟很多。
他都能想到李光业会后撒拉长补给线,让他们消耗增大的同时还能暴露出更多粮道,然后截粮。
赵立宽肯定:“这事非常有可能,拉长补给,绕开正面大军打劫粮道。
毕竟代国是他们的主场,他们更加熟悉环境。
诸位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众人低头思索,一时皱眉。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深入敌国领土一千里,沿途地理环境肯定敌人更加熟悉。
而且代国骑兵很多,而后勤部队以步卒为主,面对袭扰十分麻烦。
轻骑大可绕过前锋主力,专找后方辅兵的麻烦。
很可能出现大军在前面猪突猛进,后方粮草断断续续,甚至被迫停止进军的事。
见诸将无言,赵立宽突然想到历史上的事:“我记得当初成皋之战时项羽就以轻骑袭扰汉高祖粮道,汉高祖于是在荥阳至敖仓间修建甬道防止骑兵袭扰......
后来魏武帝也曾沿黄河铺设栅栏,防止凉州骑兵袭扰,不断压缩西凉军空间,最终取胜。”
“大帅的意思是......”
赵立宽一拍大腿道:“我们也可以修筑甬道,两侧砌土墙或栅栏,中间足够两辆车过的宽度。
而且不用太高,只要马过不去就行。”
这道理就和长城一样,许多人以为长城是能阻止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的天堑。
其实根本不是,很多时候北方游牧民族都能轻松越过长城,像明朝,长城那么多,可北京城外都快成公共场所,想来就来,想去就去。
城墙的作用在于让马过去不去,限制骑兵大规模集结,同时固定其行军路线,获取情报信息。
在广袤无垠的边境上,如果没有城墙,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可以从任何方向集结并进攻。
大军不像游戏里那样,点个鼠标瞬间就能弄出来。
数万大军集结打仗,加上后勤装备,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数月甚至数年。
没有长城在,不知道敌人在哪,不知道敌人规模,敌人行军路线也没法预测,随时可能长驱直入。
说不定大规模骑兵数百里奔袭到城下,军队还没开始大规模集结,那就直接完了。
甬道的作用也是如此,修筑成本不高,就是就地取材,用栅栏或者土墙,石墙等,沿途在道路两侧造刚好骑兵没法跨越的墙体,大概人半腰高。
其作用也不是天堑,不是能完全阻挡轻骑兵袭扰,世上根本没什么完全的方法策略。
它是让押运的辅兵面对骑兵袭扰时,随时能有掩体发起反攻,同时袭扰骑兵被阻断通道,没法随意穿插集结。
如果被破坏,也能快速抢修。
众人议论纷纷,随后都觉得此事可行,而且工兵一直是周军的强项。
“工兵营人少,其余民夫要负责押运粮草。
或许可以......再从府州周边招募更多民夫。”领一万关中兵负责保护后勤队伍的华州刺史张平小心提议。
诸将看向他,都不说话了。
赵立宽当下权势如同假河东王,完全有能力这么做。
但这也是个艰难的决定。
不仅要顶住压力,还要挨骂。
为供给大军粮草,河北、河东、关中、河内等地已经招募过民夫。
西北一个主战场,宣州以北,以及雄州一带两个对峙战场,总计近二十五万大军。
后勤补给线加起来至少超过五十万民夫被征募。
周国再大,国力也有极限,这已经很劳民伤财了。
可事已至此,赵立宽也没多犹豫。
他罪过大了去,烂事也多,骂他的也多。
西南和占城国媾和,战前三品重臣,伤天害理的大开杀戒,劳民伤财坚持要打代国,还有辽国公主他还不知道怎么处理......
妈的,也不差这一件。
当即咬牙道:“苦一苦河东百姓,骂名我来当!
我会下令从河东诸州县再招募三万民夫随军,专门负责帮工兵修筑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