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章 复赛尾声
    第三乐章开始前,秦致远轻轻闭了下眼,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这一乐章难度最高,节奏变化极快,尤其需要左手与右手的默契配合。

    在台下时,他曾反复担心自己跟不上舞台的节拍。但此刻,坐在琴前,所有的杂念仿佛都被音乐厅的灯光隔绝在外。

    第一个主题音型响起,是一串明快的快速音阶。

    他的手指在黑白键之间紧张地试探,但旋律推开几小节后,原有的僵硬逐渐褪去。

    断奏的每一次起伏,都像在帮自己打气。

    每个重音落下,心里的胆怯就被消解一点。

    起初,节奏偏谨慎,稍显收着,但到了第三小节,他的手指渐渐熟悉了舞台上的琴感。

    动作不是很灵巧,音色也没有特别光亮,却极为扎实。

    观众席上,有人悄悄坐直了身体,发现这个外表腼腆的男孩,弹起快板的时候,反而意外地稳。

    评委席有人停下笔,看着他:

    “断奏干净,音型虽然笨,但一拍不乱。”

    随着旋律逐渐推进,左手低音与右手跳跃交错,秦致远的肩膀放松了,整个人好像“融”进了音乐里。

    他的呼吸随着句子起伏,每一个段落之间都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缓口气,也让音乐更自然。

    没有炫技的火花,却有一种“笨拙的耐心”,让台下慢慢安静下来。

    台下有同学悄声说:“他不像是在比速度,倒像是在修一条路,每一步都踩得实。”

    就在他渐渐进入状态、节奏和旋律都顺畅起来时,秦致远甚至忘了自己的紧张,完全沉浸在乐句的延展与推进里。

    每一次高音区的跳跃,都像在提醒他:可以再大胆一点;每一次低音的“砸地”,都像是在给自己定心丸。

    第三乐章的前半程,他已然渐入佳境。

    但音乐很快进入发展段落,更多细致的变化与技术难点即将到来。

    这时,他的心跳再度加快,情绪也迎来一次隐隐的波动。

    可就在第三乐章进入中段时,变奏出现。他左手跳音的连接不够干净,右手旋律也有一瞬间的迟疑。

    紧接着,几个连续的重音被按得过重,音色一下子变得浑浊而紧张。

    台下有专业同学敏锐地察觉,轻轻皱了下眉。评委席上,有人低头记笔,偶尔彼此低语。

    那一刻,秦致远的心跳仿佛也乱了。

    他本能地紧张起来,肩膀有些僵硬,手指也开始发抖。

    原本已经形成的连贯流畅感,在这段失误后变得支离破碎。

    几小节里,和弦发散不清,旋律线条混乱,哪怕是外行听众也能感受到卡顿的气氛。

    短暂的慌乱里,秦致远甚至想过“要不要停下来重来”,但下意识还是强迫自己继续向前。

    他死死咬住节拍,把目光牢牢钉在谱面上

    “不能再乱,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八小节,他全凭肌肉记忆撑了下来。

    等情绪逐渐稳定,他的呼吸终于平缓了些,手指也逐渐恢复了惯有的节奏。

    后半段的旋律再次回归稳健,每一个音都被他用力咬住,哪怕不够圆润,却透出一股倔强的坚持。

    全曲的最后一个和弦,他没有任何拖延地敲下。

    余音散尽时,音乐厅里短暂地静止了几秒。

    台下观众一时间没有立刻鼓掌,反而都看着那个还留在琴凳上的瘦小身影。

    台下的掌声响起时,秦致远才发现,自己的后背竟然已经湿透了。

    秦致远微微鞠了一躬,额头已然渗出细汗。

    他下台时脚步略显慌乱,脸上却带着一种松了一口气的释然。

    评委席,有老师低声说:“控制力一般,但不放弃,一直在坚持往下弹,及时调整。这份韧劲很难得。”

    观众席里,有人悄悄拍手,也有人私语:“中间有点乱,可最后弹得挺稳。”

    赛事临近尾声。

    秦致远的表现并不完美,却像一滴汗水渗进了整场比赛的缝隙里,不显眼,却有他自己的痕迹。

    他离开舞台时,没有回头,只是在后台悄悄握紧了拳头。

    对于他来说,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而这一次,他没有让自己停下来。

    那几小节的失误像细刺一样卡在脑海。

    他忍不住回想刚才那些音色浑浊、节奏混乱的瞬间,哪怕最终弹稳了,可还是难以释怀。

    他站在后台的角落里,拳头攥得愈发用力。

    别人或许在意分数,在意台下的反应,但此刻的秦致远只为自己的那一处失误感到担忧和遗憾。

    他无法预知接下来的晋级名单,只能反复安慰自己:“至少没有放弃。”

    时间一点点流逝

    音乐厅外,赛事的喧嚣逐渐平息。

    评委们在后台低声交流,观众有的陆续离场,灯光也一点点暗了下来。

    复赛就在这样复杂而微妙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有的人自信满满,有的人悄悄落泪,有的人像秦致远一样,揣着一份不完美的坚持,等待着未知的结果。

    -----------------

    赛事结束后的音乐厅安静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后台和观众席的选手们开始本能地聚拢,家长和带队老师也都小声交谈着,不时朝主席台方向张望。

    主席台一侧的评委和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文件,有人低声商量着什么。

    舞台中央的麦克风被重新摆正,现场气氛无形中绷紧。

    有同学试图通过老师打探消息,也有人用力搓着手心,神情里掩不住期待与不安。

    江临舟靠在后台的门口,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琴谱,目光却落在远处主席台上。

    李锐在旁边咕哝一句:“就差最后一哆嗦了,这心跳真跟过山车似的。”

    陈雨薇坐在窗边,背脊挺直,神情淡淡,指尖却始终没有离开她的谱本。

    周明远站在靠墙的位置,像往常一样沉静自持,但他偶尔望向主席台的眼神也分外凝重。

    空气里流淌着一种静默的紧张感。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刻距离最终结果只差一句话。

    评委们一一重新落座,工作人员推开门,从门缝带进一缕走廊的风。灯光微亮,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向舞台。

    主席台那边,有评委慢慢起身,走向话筒,低头翻看手里的名单。

    全场的窃语和杂音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隔膜迅速按下,变得清冷而专注。

    就在这即将宣布结果的几分钟里,心跳与期待、紧张与希望,像一股无声的潮水,将每一个人的情绪卷在一起。

    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

    名单还未揭晓,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