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1章
    \"孤注一掷,也要拼死一搏,我已无路可退!\"

    \"国破家亡,何以偷生?谁人可救大汉江山。\"

    \"吾妻儿当为国赴死,哈哈哈,杀杀杀!父王,儿臣......去了。\"

    \"宁可战死失江山,绝不拱手让社稷。\"

    \"......\"

    汉末三国,留给后人太多遗憾。

    而对人才凋零的后三国时代而言——

    诸多憾事之中,

    除了诸葛武侯薨逝五丈原,姜伯约以身殉国外......

    最令人扼腕的,

    莫过于北地王刘谌之殇。

    他未承袭父亲刘禅的怯懦,

    却隔代继承了祖父刘备的烈烈雄风。

    在悲怆绝望之际,

    秉承祖父遗风,于昭烈庙中手刃妻儿,以自刎溅血谱就蜀汉最后的绝唱。

    在遥远的未来,

    诸葛川不确定\"斗哥\"是否仍会如历史上那般册立长子刘璿为储。

    若当真如此......

    那时,

    自感垂垂老矣的诸葛川,倒不介意越礼进言一番。

    (

    暂代一日权柄,执掌朝纲。

    力推北地王刘谌即位,承继蜀汉大统。

    为这位君王,也为后世三国拥趸,弥补那段属于刘谌的千古遗恨。

    使昭烈遗风——

    在刘备、诸葛亮、庞统、徐庶、关羽、张飞、赵云,乃至他诸葛川皆作古之后……

    令这浩荡长风——

    再度席卷蜀汉三代 ** 刘谌的旌旗!

    涤荡出巍巍炎汉!

    「如此光景,当为绝唱。」

    「或许。」

    「这才是季汉风骨最圆满的终章!」

    收绪凝神。

    诸葛川复又望向徐庶。

    唇角微扬:「徐伯父既择玄德公——」

    「便可为他缄口曹营!」

    「纵然不能随侍在侧,亦于许都眺望其征袍。」

    「此乃汝辈抉择!」

    「是家父孔明,亦是庞士元之抉择!」

    「然——」

    「何不信我辈后生?」

    「纵使伯父忧心——」

    「川儿与马孟起过从甚密,恐招少主阿斗猜忌。」

    「即便果真如此——」

    青年在夜色中眸光灼灼。

    「这亦是新世代的选择!」

    「哈!」

    「正如伯父坚信玄德公绝不相负——」

    「川儿亦笃信——」

    「阿斗少主必如乃父,乃容人之明主!」

    「他!」

    「定能纳我!」

    「无他,只因……」

    《汉室余晖》

    \"他乃主公血脉传承!\"

    \"少主!!\"

    诸葛川斩钉截铁吐出这两个字,喉结微微滚动。他忽然想起曾经戏谑要弹\"斗哥\"下身那些玩笑话,竟生出几分羞赧。

    摇曳烛光里,徐庶瞳孔骤然收缩。

    却见那袭白衣立在灯影交界处,恍若身披月华的谪仙。徐庶不禁屏住呼吸,袖中手指无意识蜷起。

    \"吾辈既择明主,生死不渝。\"

    \"而伯治兄...\"

    \"竟已将社稷未来系于少主之身?\"

    徐庶摇头失笑,衣袂翻卷间抱拳作揖:\"待重返荆州之日,定要拜会这位令卧龙如此期许的麒麟儿。\"

    话音未落,青色身影已融入夜幕。

    诸葛川望着消散在巷口的背影,面颊肌肉忽地抽搐。他想起此刻荆州那个还挂着鼻涕泡的稚童,顿觉太阳穴突突直跳。

    \"斗哥啊...\"

    他朝着东南方喃喃自语,仿佛看见孩童笨拙地提着裤腰的模样。夜风送来他几近崩溃的低语:\"届时若尿湿衣裤,或是将鼻涕蹭到元直衣襟上...\"

    \"我这张老脸...\"

    (

    《潜龙在渊》《秋雨槐里夜》

    寒月穿行于流云之间,为槐里城撒下碎银般的光华。

    倏忽。

    闪电撕破夜幕的刹那,满城银辉转瞬化作淋漓水光。

    风啸掠过檐角。

    骤雨如撒落的铜钱般倾泻而下。

    又似玉盘崩裂的珠串。

    从飞檐、青砖、枝叶间坠落,最终汇成透明水帘。

    庭中莲池里。

    雨滴激起圈圈波纹,引得锦鲤竞相浮出水面。

    错将雨声当作投食信号。

    蛙群蜷在荷叶伞盖下。

    不停发出\"呱呱\"声,似在嘲笑鱼群的愚钝。

    抑或...

    正用蛙语咒骂这群蠢货!

    厢房内。

    本该安眠的诸葛川被雨打芭蕉声扰醒。

    \"初秋首场雨么?\"

    \"如此...\"

    \"归期又得顺延了。\"

    含糊低语后。

    他裹紧衾被,再度沉入梦乡。

    破晓时分。

    诸葛川准时睁眼,察觉屋内透着丝丝凉意。

    支身坐起,顺手推开雕花木窗。

    举目所见。

    雨幕依旧未收。

    虽不比夜来湍急,却比春雨更显仓促。

    \"也罢,注定要在槐里多驻两日了。\"

    \"纵然...\"

    \"马孟起再如何急于讨伐韦康,也断不会令三军冒雨出征。\"

    自语至此,他忽含笑轻叹:

    \"天意如此...\"

    \"连雨师都在暗中牵线,要促成我与云禄的姻缘。\"

    \"扶风郡,真乃良缘之地...扶风...扶风...\"

    (

    轻叹一声。

    忽然,诸葛川的思绪中浮现出一个念头。

    可惜转瞬即逝。

    这让他隐约觉得自己遗漏了某个关键的人或事。

    \"扶风......\"

    他低声自语。

    缓缓合上双眼。

    试图凝神静气。

    竭力想要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尽管不明白这灵感的真正含义。

    但

    诸葛川产生了一种直觉。

    若就此错过。

    日后必将追悔莫及。

    他开始在记忆中搜寻三国时期的名人,同时梳理建安十六年后的历史脉络。

    不知过了多久。

    诸葛川猛地睁开双眼,面露喜色。

    \"哈哈!我竟如此大意!\"

    \"怎么能遗忘这位东汉末年的发明家,扶风马钧!\"

    \"按其在曹魏的活跃时期推算,此刻他应当尚未入仕!\"

    虽然史籍对马钧的生卒年记载模糊,但诸葛川能够确定:

    马钧如今的年纪必定尚轻。

    否则

    不可能在魏明帝时期仍效力于曹魏,以给事中身份与常侍中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当庭争辩。

    更不可能有机会改良仿制日后的诸葛连弩。

    想到这里。

    诸葛川愈发心潮澎湃。

    ......

    马府。

    雨中的凉亭下。

    正在檐下习武避雨的马超,惊讶地望着冒雨前来、未执伞具的诸葛川。

    \"伯治,你是说......\"

    \"要在扶风郡寻找一个叫马钧的人?\"

    马超困惑地望着眼前之人。

    不知他打的什么主意。

    与此同时。

    他在心里也默默回想了一番。

    想知道是否听说过一个叫马钧的名士、文人、游侠,或是将军。

    可想了半天——

    马超只能承认……

    他压根没听过这号人物。

    马超苦笑道:\"伯治,你只给个名字,恐怕一时半会儿难有结果。\"

    \"毕竟!\"

    \"扶风马姓人众多,重名的更是不少!\"

    \"可有更详细的线索?\"

    \"这样我派人去寻,也能省些工夫。\"

    听马超这么说,诸葛川稍作补充:

    \"他年纪应在十几到三十岁之间,绝不会超过三十。\"

    \"最关键的是——\"

    \"此人说话应当有些结巴。\"

    \"另外,\"

    \"他擅长机巧之术,喜欢制作些新奇物件。\"

    得到这些信息,马超眉头舒展:

    \"伯治若早这么说,反倒容易多了!\"

    \"马钧,年少或青年,口吃,爱好机巧……\"

    \"等着,我这就命人搜遍扶风郡!\"

    \"凭我马家在此地的根基,最多一日便有消息。\"

    \"定在你我领兵赴金城前,将人找到。\"

    马超顾不上雨中练拳了。

    把诸葛川独自留在凉亭,匆匆离去。

    约莫半炷香后。

    他快步折返回来。

    \"哈哈!\"

    \"伯治,已安排妥当,静候佳音吧!\"

    \"只要那马钧是个活人——\"

    \"我派去的人,挖地三尺也能揪出来,便是鬼魂,也能从坟里给你刨出。\"

    马超冲诸葛川打趣了一句。

    接着,他一脸好奇地问:“伯治,你怎么突然想起找马钧这个人了?”

    “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你头一回来扶风吧?”

    “而且,你似乎对他格外重视,比我那妹子还上心。”

    “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

    见马超满脸疑惑,诸葛川早有准备。

    “孟起将军,川儿虽……”

    话未说完,马超便摆手打断:“伯治,你现在是我那两个儿子的老师,咱们算是平辈相处!”

    “直接叫我孟起就行!”

    “你之前一口一个‘孟起将军’,听得我浑身别扭。既然互称表字,再加个‘将军’,反倒不伦不类!”

    “这……”诸葛川没料到马超在意的竟是称呼问题,一时哭笑不得。

    他年纪比马超、韩遂小得多,若直呼二人表字,难免显得失礼。

    因此,他一直以“孟起将军”“韩将军”相称。

    “好吧,那川儿就斗胆喊你一声孟起了!”

    “孟起!”

    初次这样称呼时,诸葛川还有些生硬,但很快便适应了。

    “川儿确实没来过扶风,但有人来过啊。”

    “我外祖父黄承彦,是荆襄名士。与其他名士不同,他虽精通经典,却更痴迷奇门遁甲与墨家机关术。”

    “几年前他曾游历关中、西凉,偶然听闻过马钧之名。”

    “可惜当时未能寻到。”

    “我来北方前,恰好听他说起此事。”

    ------

    \"今早突然想起来了。\"

    诸葛川毫不犹豫地把责任推给了黄承彦。

    反正现在马超也不认识黄承彦,更不可能跑去荆州查证。以后他们估计也不会有太多来往——黄承彦是隐居的名士,马超这样的武将根本进不了那个圈子。就连他诸葛川,想融入那个隐士圈子都不容易。

    果然,马超听完露出明白的神情,完全没有怀疑。\"原来如此!既然是你外祖父黄承彦这位江南名士都关注过的人,确实应该好好寻找。只要找到人,就算他不愿意来,我也给你绑来!\"

    诸葛川看着马超的表情差点笑出来。他猜马超可能连黄承彦是谁都没听过——随便编个人名都能糊弄过去。

    交代完这事,诸葛川没再打扰马超,叫上关平和张苞直奔马府的柴房。在那里,他看到了抱着胳膊躺在干草堆上的郭淮。

    \"伯济,愿意归降吗?\"

    比起招降早已成名的徐晃,诸葛川更想收服这位年轻将领。已成曹魏支柱的徐晃难以改变,但初露锋芒的郭淮还有机会被打上蜀汉的印记。

    柴房里,郭淮对诸葛川的招揽毫无反应。

    诸葛川叹了口气。

    《617》

    “伯济,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