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章 影片入围
    在遥远的法国戛纳。

    东方国家的电影《情书》极限卡着报名入围名单公布时间,提交了参展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申请。

    考虑到两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交流,评审团特别组织了一次临时加审。

    随着电影荧幕上剧情的缓缓展开,放映厅里渐渐响起了轻微的交流声。

    “这是一部采用双线叙述的电影,可东方人的爱情,我是真的有些看不懂。”

    “他们很适合当一名摄影师去拍雪景!”

    “听说这名新人导演是拿了二月份的柏林影帝。”

    “哈哈,上了年纪的女人都喜欢小年轻。”

    在放映厅的中间位置,坐着一位中年男人。

    他静静地观看着电影,没有参与周围人的讨论。

    ——雅克·德雷,第3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的主席。

    一位在法国颇负盛名的电影导演和编剧,尤其擅长执导犯罪和惊悚类型的影片。

    对于剧情叙事和推理,雅克·德雷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

    《情书》让他看到了一个女人对亡夫情感的追查,以及在这过程中逐渐揭开的那段跨越生死的三角恋谜题。

    将推理融入情感元素之中,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给了他一种别样的观影体验。

    可惜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没办法完全专注于画面细节,难以准确猜测那些复杂特写镜头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很快,电影中的结尾出现一个关键情节——法国作家的《追忆似水流年》上的卡片背面被翻开,一段隐秘的爱情故事呈现在众人眼前。

    评审团的成员们看到这一幕,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导演在刻意讨好法国。

    影片播放结束,放映厅里的交流声增多。

    “那两个亚洲女孩一直在互相写信,还有那些回忆片段,简直是把我的大脑难住了!”

    “那是同一个演员扮演的两个角色,她们在探寻关于同一个男人的事情。”

    “是这样?我竟然一直以为是两个演员。”

    “两个角色表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个女演员很棒!”

    “或许我们应该学习西德,给东方国家安排个表演奖和技术奖之类的。”

    “这是好主意,我们不能落后柏林电影节,这是戛纳引进东方国家的一个机会。”

    沉思许久的雅克·德雷,听到这些建议,果断插话道:

    “不,我觉得这部电影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

    在外国电影文化的主流印象里,常常展现出热情奔放的一面,人们直白地袒露自己的情感。

    喜欢就亲吻,爱就一起滚床单!

    而《情书》是一部含蓄又懵懂青涩,通过两人的书信来往,剧情节奏慢热,缓缓揭开一段尘封青春暗恋故事的电影。

    文化的差异,让戛纳评审团的很多成员,第一时间看不懂电影,领会不到镜头特写的深意。

    只有唯美的影像风格,细腻的镜头画面语言,能证明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当然像《傲慢与偏见》这一类的西方文学,同样也有细腻、含蓄表达爱情的情况。

    很快,戛纳国际电影节公布的入围竞赛单元作品里,来自东方国家的电影《情书》获得提名。

    第一时间得知消息的李文丽,便火急火燎地找到职工宿舍的龚樰,激动的说道:

    “你要和张华一起去法国啦!”

    “真的?”

    龚樰放下手中的书籍,脸上绽放出笑容。

    这段时间八一厂内部,都在等参展情况的消息。

    尤其是出国的人员名额,不少有心人惦记着。

    李文丽跟着高兴道:“张华之前说你能被提名,没想到真的说中了!”

    “嗯。”

    龚樰点头,随后语气透着一丝温柔呢喃道:“张老师写的剧本角色好!”

    她心里不禁在想,自己该怎么感谢张老师。

    可兴头过后,李文丽的脸上闪过一丝难过,不禁失落地说道:

    “可是,我也想跟着你们出国。”

    她在《情书》里饰演了一个重要的配角,没有获得表演奖的提名,自然是没有出国参加电影节的名额,让人心里落了空。

    龚樰连忙安慰道:“以后出国有的是机会,我还羡慕你呢,我只是提名,而你是去余杭领奖。

    由观众评选的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李文丽的拿奖呼声最高。

    ……

    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对影片的首映要求极为严格,通常要求参赛影片是全球首映。

    若影片已在本国商业院线上映,即丧失主竞赛资格。

    《情书》拿到戛纳入围提名的消息传回国内,电影总局可管不了那么多,立马大力造势宣传,迫不及待想在国内上映。

    因为下属发行公司,要卖电影拷贝胶片赚钱。

    按商业角度和宣传策略,通常片方会选择利用戛纳电影节这个国际平台,先进行曝光和造势,然后等拿奖后热度达到顶峰,再进行电影上映。

    可是这些跟电影总局一点半毛钱关系都没,电影票房都是各省电影公司的收入,下属发行公司只能拿个拷贝的钱,他们就只管卖自己的拷贝胶片。

    戛纳电影节大奖的提名,还有《山楂树之恋》主创团队参与的电影。

    各省电影公司的代表,没有等到组织看片会。

    拷贝胶片数量的订单,就达到国内市场的饱和状态。

    留守燕京城的一些省电影公司代表,第一时间挤在订单员前,抢着把自己报单递上去。

    “小姑娘,麻烦先把我的单子报上去!”

    “滚开,先报我的,明明是我先来的!”

    现场如此疯狂的一幕,也是把统计订单的小姑娘吓得不轻。

    一名总局发行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见状,连忙上前大声提醒道:

    “各位领导,看片会还没有组织,先回去等通知吧!”

    前排的一位电影公司代表闻言,没好气地说道:

    “你当我傻?等电影看完,我们省的订单,那要排到什么时候?”

    “这部电影总局要求5月20号统一上映,各省的订单拷贝胶片数量会按时交付的。”

    “唉,我这个大佬粗可不管你这些,赶紧给我记单。”

    总局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只好停止劝说,开始帮忙统计订单,并维持现场秩序。

    各省的电影公司代表,哪里管要求什么时候上映。他们心里只想着把拷贝胶片带回去,早一天放映就能多赚一天的钱。

    ……

    《情书》电影再度在国际电影节上整出动静,作为同在燕京城的北影厂很不是难滋味。

    北影厂成立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

    承载了国内电影发展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使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一。

    结果出海参展为国争光、挣外汇的事,全让一个部队性质半外行的八一厂实现。

    这理跟谁说去?

    汪厂长将最新一版的《燕京日报》砸在桌子上,痛心疾首的对众厂领导斥责道:

    “一直让你们培养年轻人,都培养到哪里去了?八一厂一个二十三岁毛都没长齐的小年轻,都能拍出一部被提名的电影,我们厂的年轻人呢?”

    一旁的胡其明连忙提议道:“电影学院明年有一批优秀的导演专业毕业生,我建议厂里增加导演专业岗位名额。”

    厂里的制片都是由他负责,要是有优秀的年轻人。

    他早提了!

    汪厂长一听,顿时炸毛,猛地一拍桌子,

    “等明年学生进来,不需要时间培养?我们现在应该注重的是剧本故事质量和市场调研。”

    坐在会议室主位上的谢书记微微点头,附和道:

    “我从总局那边得到消息,八一厂这次拍的电影,故事确实非常出彩。”

    按常理来说,他作为主管行政的领导,不应该过多地插手制片业务。

    但最近八一厂的老陈,在上级领导面前风头正盛。据说他插手厂里制片的事情,也没见受到什么严厉的责罚。

    这让谢书记这个纯粹负责行政的书记,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质疑。

    颜面上有些挂不住。

    汪厂长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

    “爱情题材的电影不仅在国内市场等到考验,同样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咱们厂是不是也该跟进,多立项几个相关题材的项目?”

    自从《庐山恋》大火之后,北影厂同样开始关注相关题材的电影创作。

    然而,与八一厂的《山楂树之恋》和《情书》这两部作品相比,北影厂的项目总是生硬地加入一些主旋律、红色意识等复杂元素。

    国内市场都经不住考验,更别谈想出国了。

    李副厂长思索许久,有了不同的看法,向众人分析道:

    “厂里的项目都已经立项开拍,更何况国内的电影厂扎堆拍爱情题材,只是一时的新鲜感。我个人觉得,我们更应该考虑部里正在推进的《少林寺》功夫题材类型的电影,毕竟国外观众对这种元素的接受度更高。”

    北影厂面临市场经济的压力,一直有调研电影市场观众的需求。

    港岛流行的古装武侠片,一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题材。

    只是一直被要求多制作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聚焦社会变革、历史事件或普通人生活。

    汪厂长闻言,点了点头,“外交来访的国外友人,确实对国内的功夫非常感兴趣。”

    说完,他不下意识看向谢书记。

    希望谢书记能跟八一厂的陈老一样,跟上面再给北影厂争取一些制片费用。

    谢书记感受到那热切的目光,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说起:

    “其实你们更应该明白,真正关键的是要有能拍出好电影的人才。

    “八一厂能拍出成绩,就是靠着那几个优秀人才。文化部的领导私下里也跟我提过,建议把人才调到咱们北影厂来。”

    话音刚落,会议室顿时喧哗了起来,因为他们明白谢书记话语中的含义,不禁心里期待起来。

    ……

    《归国恋人》拍摄被彻底叫停,出演男主角的杨伟心态都崩了。

    他气冲冲地跑到自己父亲的办公室,将手中的剧本狠狠摔在地上。

    “他们凭什么叫停我的项目!我每天辛辛苦读剧本,都说我演的好,这电影上映大家肯定喜欢,他们懂什么啊?”

    杨伟嘴里不停地咒骂着,心里恨不得立刻跟那群老东西争论。

    本来内心就一片烦躁的杨副厂长,在杨伟的一顿牢骚输出下,内心瞬间破防。

    随后站起身来指着杨伟的鼻子,怒声骂道:

    “你还有脸说!你看看你拍的都是什么东西?老子看了都嫌丢人,你还想给全国人民看你出丑?你就不能有点长进,多学学人家的长处?”

    杨伟被父亲这一顿怒骂,顿时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根本不敢直视愤怒的目光,涨红的脸瞬间变得煞白。

    他低下头,待没了声,嘴里小声嘟囔着:

    “我怎么就没长进了?我都是按周姐要求演的……”

    “你没看过张建国儿子演的角色?像个二愣子一样念台词,你还觉得没问题?她周海燕就是一个老古董,你要是早点说有问题,老子立马就给你换掉,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杨副厂长越说越气,声音也越来越大。

    杨伟心中虽然依旧不服气,但面对父亲的怒火,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周海燕在项目把他当弟弟一样哄,他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杨副厂长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他坐回椅子上,看着杨伟,深深叹了口气,严肃地叮嘱道:

    “阿伟,你要看清处境,我也要看清处境。在这段关键时期你必须得学会隐忍,千万不要给我惹出事情来。”

    “可是爸,我真的不甘心就这么放弃……”

    杨伟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丝倔强。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杨副厂长于心不忍,随后安慰道:

    “他们叫停项目对大家都是好事,起码压下来不会对你的未来有影响。我已经给你找好其他路,会有机会出头的。”

    杨伟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爸,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