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章 心急如焚
    凭借着阳光俊朗的“老三”形象,张华迅速俘获了国内一众年轻女孩的芳心。

    而二十三岁便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表演奖,即便他几年不出作品,在国内电影行业的地位,依然远超当下的一线演员。

    结果柏林电影节获奖的喜讯,在国内还萦绕未散。

    一部自导自演的电影,竟又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入围提名。

    还是一直以对艺术电影高度重视和专业评判着称,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这简直是牛逼死了!

    在国内电影专业的最高学府——燕京电影学院。

    一群热爱电影的学生们围聚在一起,拿着一份《燕京日报》,相互交流讨论着。

    为首的白衬衫女青年,看着报纸上的内容,忍不住低声嘀咕道:

    “会不会是报纸写错了,老三不是演员?”

    一位男青年语气笃定地解释道:

    “戛纳评审团公开的入围信息,这怎么可能有错?”

    “老三比我们这群大学生还年轻。”

    白衬衫女青年惊讶声响起。

    话音落下,她还特意看向了一位年龄稍长的男青年。

    男青年注意到对方的目光,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脸上变得微红。

    但他是摄影系的,倒也没太往心里去。

    一个女孩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满怀憧憬的道:

    “真希望明年毕业,我们能分配到八一厂跟老三一起拍电影。”

    自从《山楂树之恋》老三的形象出世,国内当红的小生在她眼中,都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没有以往钦慕的情结。

    她觉得要是能和老三共事,每天仅是看着就感觉很幸福。

    白衬衫女青年闻言,点头认同道:

    “我们等《情书》上映一起去电影院吧,这电影名字听着就觉得非常浪漫。”

    ……

    《情书》获得戛纳入围提名,最尴尬的当属《大众电影》评选的百花奖。

    因为百花奖的颁奖时间,恰好撞上了戛纳电影节的开幕时间。

    作为被观众评选为最佳男主角的张华,自然不可能放弃参加国际电影节,跑来领百花奖。

    就算评奖协会施压,国内的观众和上面层也绝不会支持!

    因为国内太需要得到西方的认可,来提升国民的自信心了。

    金鸡奖和百花奖背后,是国内电影家协会操办。

    说白了,想颁发给谁就颁发给谁都行。

    临近余杭颁奖典礼开幕,重要委员们组织了一场临时座谈会。

    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围坐在一起,随意地交流打趣着。

    “这两年国内电影行业终于是熬到了春天啊!”

    “二十三岁的年轻导演,真是后继有人,我们这帮老家伙也能放下心。”

    “八一厂这次的年轻导演,不会是跟上次一样挂职的吧?”

    “不会,不会,这小年轻可是八一厂的重点培养对象,都已经进了上面的视野。”

    “电影出海确实是一件大事,可是听下面的一些人抱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呵,都是一群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也不怪上面提倡让位给年轻人。”

    “话说,小年轻两次被国际提名,电影家协会也很久没引进新人了,是不是?”

    一位老人没有把话说完,但在座的众人都心领神会。

    ……

    港岛,西贡清水湾大厦。

    邵亦夫心情低落地翻阅着报纸。

    因为方逸华的关系,他和子女又爆发了矛盾。

    一个陪伴了自己半辈子的红颜知己,想要给点名分是男人的心结。

    隔壁的赌王不一样是两房太太?

    然而,当他拿起《文汇报》,看到上面的一条国际电影节新闻时,心情更糟了,脸色瞬间大变。

    标题赫然写着:《戛纳国际电影节!大陆老三最新自导自演作品<情书>入围戛纳竞赛单元,又一部感人情爱电影面世?》

    老三正是《山楂树之恋》的男主角,在港岛的年轻人中人气颇高,媒体自然也懂得借这股流量炒作,直接引用角色名字。

    看完报刊内容,邵亦夫心急如焚,嘴里忍不住埋怨道:

    “维明到底在搞什么?大陆出了新电影,他居然都不关注一下?”

    邵亦夫向来生活作风很抠,这次通过从大陆低价购买片源大赚了一笔,他哪里舍得把这样的好机会,拱手让给港岛的其他电影公司?

    要知道花三百万买下的《山楂树之恋》版权,在柏林电影节两项大奖的加持下,港岛上映便创造了一千万的票房,还不包括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收入。

    对邵亦夫来说这笔收入,只要今年公司的电影的开支持平,他就心满意足了。

    更何况等左派电影公司反应过来,邵氏就更加没有机会。

    港岛不是邵氏一家独大,光电影发行公司就有五家之多。

    邵氏能通过买版权放映赚到钱,其他公司没理由看不到其中的商机。

    邵亦夫顿时没了看报纸的心情,连忙想着通过渠道联系大陆。

    生怕晚了一步版权就被其他公司抢走。

    ……

    哥伦比亚公司买下了《山楂树之恋》的版权后,在北美小范围地区进行了上映。

    更多的是将影片制作成录像带发行,供消费者购买或租赁观看。

    一部宣传国内特殊年代的电影,在华人圈子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原来在祖国谈恋爱,还是那样的保守和传统。

    在一个华人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一位气质儒雅的大学教授夫人回到家中。

    见到丈夫正看着自己前几天买的录像带电影,不禁调侃道:

    “你不是说不喜欢看国内的电影吗?

    中年男子脸红的羞愧地解释道:

    “我被那些假媒体宣传误导,其实国内拍的这部爱情电影真的不错!”

    妻子在他身旁坐下,笑道:

    “你年轻时追我的时候,不就像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青涩吗?

    “那时候我们的思想都比较传统嘛。”

    中年男子回想起往事,脸上露出了一抹温柔的笑容。

    妻子沉吟片刻,突然问道:

    “现在国家开放了,连这样的电影都能拍出来,说明应该不会再有那些事。你想不想回国看看?”

    中年男子闻言,陷入了沉默,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应。

    他心里当然渴望回国,可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又让他心生畏惧,不敢轻易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