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4章 运输大队长·李
    大明宫里气氛略显的诡异,鲜血从李林甫的脖子处汩汩流出,腥味混杂着骚味弥漫在了大殿上,然而这样的一副场景,群臣居然没有一点的胆缩,纷纷仰着头,目光炙热的望着一脸鲜血的天子。

    回来了!都回来了!

    我们的三郎!他回来了吗?!

    张九龄朝着李隆基深深鞠了一躬,摆手让内侍过来清理。

    “还不错,朕告诉你,我会一直监督的!”李世民淡淡道。

    “祖宗放心,孙儿一定以史为鉴,向您学习的。”

    李隆基挤出一抹微笑讨好道。

    只是他脸本来就肿着,又溅上了血,这会宫人还没为他擦拭,这一幕怎么看怎么滑稽。

    「但唐玄宗选择听信了杨国忠的话,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一个使者接着一个,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

    「天宝十五载六月四日,哥舒翰率军大哭着率军出了潼关,结果在灵宝西原遭遇了叛军埋伏,河西系几乎全军、北庭系全军、半个安西系军队,总计二十余万人几乎全军覆没,仅剩八千人生还。」

    「潼关失守。」

    天幕上画面切换,原本占据了优势的潼关守军,在长安一道道金牌的催促下,不得不开始进攻。

    画面犹如一幅史诗长卷,将讲到的战争全过程深入又详细的进行描绘。

    叛军的埋伏,唐军的英勇抵抗,军令的混乱,惨烈的屠杀,那昏无天日的战争场景看得各朝的观众为之震动,为之揪心不已。

    战场上到处都是厮杀声、呐喊声,战场外更是千家万户的嚎哭声!

    各朝时空的百姓们看得心底揪疼,明明哥舒翰知道自己的状态不足以指挥大军,只能守城避战。

    大唐的将帅们也知道要守好长安,他们才能放开手脚。

    就连叛军都知道,哥舒翰虽然不能战但守城足矣。

    为什么那皇帝就是不知道?

    人们眼见着一道道金牌自长安而来,逼着不断咳血的哥舒翰出战,他们仿佛已经见到了宰相杨国忠在长安豪华的府邸里得意的窃笑。

    他以为搞死了哥舒翰,自己就能平安苟活了吗?

    观众们泫然垂泪,心底愈发的悲楚。

    曾几何时,他们也曾在天幕里看到过这样的画面。

    那一日,岳元帅即将收复开封府,还于旧都,却被来自临安行在的一道道金牌紧急召回。

    太阳底下无鲜事!

    人类能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

    不会从过去得到任何教训!

    「七十二岁的唐玄宗带着几千禁军,携后妃亲信在夜色中逃离长安。」

    「六月十七日,叛军攻陷长安,帝国首都陷入了战火之中。」

    「如此强大的帝国几乎瞬间崩塌,被当时世界誉为永远不可能从外部战胜巨唐就这样潦草的崩塌了!」

    叛乱者安禄山恰恰是皇帝一手提拔,重用宠信之人。

    安禄山的势力和野心,最后刺破了绚烂盛景的气泡,帝国潜在已久的危险以最激烈的方式席卷了所有人。

    长安再不是那座流光溢彩的都城!

    原本将要断粮的叛军也因为长安的沦陷,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军方推测的在天宝十六年就可彻底平息的叛乱,也因此耗时到了八年。

    盛唐,再也回不去了。

    ......

    天幕上画面转换。

    “杨国忠误国,论律当诛九族!”

    “将士们已杀杨国忠,可贵妃还在圣上左右。”

    “不杀杨贵妃,众军不敢护驾。”

    “贵妃不死,六军不发,还请圣上割恩正法!”

    「就在皇帝一行向西逃亡的第三天,护卫的禁军在马嵬驿止步不前,矛头直指杨氏一族。

    威名一世的唐玄宗,放弃了他的爱人。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也被哗变的禁军逼迫自缢。」

    天幕上叛军狰狞着提着滴血的刀在长安城里挨家挨户的索取,呐喊声、哭嚎声在城中四处响起。

    安宁又繁荣的国都沦为了人间炼狱。

    ......

    贞观年间

    李世民双目赤红,咬牙切齿:“李隆基,你特么怎么不去死!”

    “老子忍不了了,我草!!!”

    天幕讲述下的安史之乱,大唐明明有着无数的机会可以尽快的平息这一场叛乱。

    彼时的大唐中枢强盛,东汉那种情况完全不能碰瓷,休养生息恢复以往盛状绝对可以。

    可所有的机会都让李隆基那个蠢货给葬送出去了!

    叛军都要被河西军逼得回防幽州了,粮草都要断绝了,可李隆基的瞎指挥做了什么?

    密码的,你是运输大队长吗?

    缺什么给人家递过去什么,叛军刚瞌睡就给安禄山送上了枕头!

    高仙芝两个人有错吗?哥舒翰有错吗?那些死守潼关保卫长安,让友军出关平叛的将领们,都是猪吗?

    人家在战场上以此为生了一辈子,不比你的微操懂情况?

    说你有太宗遗风,你真把自己当成李世民了?

    “大唐本不该如此,历史本不应如此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明有那么多的机会,为什么,为什么!”

    天幕上长安百姓的哀嚎痛哭声落在了甘露殿每个人的耳朵里,李世民心疼的滴血。

    群臣不忍再看画面上的惨烈,他们不愿相信此前还生活在安逸繁华盛世的百姓们,下一刻就堕入了炼狱。

    从天堂到地狱,仅仅只是一个转场!

    各朝的观众们看到大唐百姓们的不幸遭遇,心底也跟着痛楚,眼眶泛红。

    盛唐就像一场美梦,来得轰轰烈烈如在云端,一朝梦醒,坠入谷底又摔的粉身碎骨。

    开元年间

    李隆基眼皮子直跳,再看见那一幕惨烈画面时,人就下意识的起身离座,靠在屏风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他余光倾斜到小光幕上,见到太宗爷几欲噬人的目光,更不敢回到位置上了。

    太吓人了!

    开元天子欲哭无泪,他知道错了,发誓再也不敢这么胡作非为了,能不能别再点名我了。

    心底又委屈无比,明明我现在都没做过那等事,为什么要发怵发慌?

    「战火不断蔓延,仗一打就是数年。

    各路势力纷纷卷入,昔日繁花似锦的大唐,已是哀鸿遍野。

    直至彻底将帝国打烂,将中枢打崩,将诸夏打成了汉末模样!

    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深重的震荡,无人幸免!

    安禄山最后也死在了儿子之手,他的儿子又被史思明杀死,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杀死。

    公元763年春,唐军终于打赢了。」

    西汉

    武帝年间

    刘彻长叹了一口气,虽然他一直眼红大唐的盛世,眼红李世民被后世的喜爱,可见到了这样的坠入谷底的结局,见到了百姓们的嚎哭也有心不忍。

    人之初,性本善。

    反正不是大汉的百姓。

    看到同胞们遭受这样无端的祸事,刘彻怅然了许久,思考了许久。

    汉末三国的画面浮现脑海,曾经的他只关注那个波澜大世的精彩故事,未曾低眼去看过想过大世下的百姓,大世下的汉国。

    朕的大汉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吗?

    哎!好在朕的大汉没有李唐的那种不堪,刘备还是争点气的。

    也不对,中山靖王的后裔又特么不是我的!

    我唉什么声,叹什么气啊!

    据儿也太不争气了!

    “那安禄山身为一个胡人,居然能掌握三镇十五万大军,唐皇也是个人才!”刘彻嗤笑一声,“胡人!异族!”

    “之前天幕说什么?盛唐是开放包容的,朕看太开放了也不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打赢了又如何?”刘彻冷笑道。

    殿中群臣也是聪明人,能够看出叛乱平息后唐朝朝廷的削弱。

    如果皇帝没有微操,交给将帅们去操作,或许真能一年内平息了叛乱。

    可叛乱连绵了数年,更是攻破了帝国两都,这一场灾难是毁灭级的!

    将会彻底摧毁中枢的力量。

    桑弘羊摇了摇头,叹道:“好一个邦周故事再现!”

    “天下自此枝干强而主干弱!”

    刘彻冷哼了一声:“这盛唐也是咎由自取!”

    “据儿,你以后千万别学这唐朝,太包容异族了!”

    唐朝异族:?

    我寻思我家不是离大唐五百多里吗?

    啥时候大唐边境线到我家门口了?

    啥时候我家在大唐边境线里了?

    什么?你说这是大唐自古以来的土地?

    「据粗略统计,这场历时七年多的叛乱中,约有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死于战乱或饥荒。

    根据史料记载,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全国共拥有891万户,5291万人。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户数293万,人口仅余1690万。

    大唐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若是按照历朝都存在的隐户情况进行粗略统计。

    叛乱前大唐约拥有八千万人口,战乱导致逃逸、流离、死亡、藏匿的人口至少在三千多万!」

    「贞观初年,李世民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记录在籍人口约一千六百万,就算是加上隐匿的人口,也绝超不过三千万。」

    「也就是说,这一场叛乱死掉了整个贞观朝的人口!」

    「包括李世民在内。」

    贞观年间

    “孙神医来了!陛下!孙神医来了!”

    “噗呲!”

    大唐皇帝胸膛里的那团气久久郁结不下,在天幕的最后一句话音落下后,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仰头倒下!

    “陛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