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吃上尚书长女软饭的那个书生8
    石氏正好听到这番对话。

    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慈和笑容,对福伯和元宝道:

    “二位便是纪公子的家人吧?快请进来。”

    “昨日事发突然,让二位担心了,实在是我府上疏忽,该早些派人去告知一声的。”

    她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歉意,又把责任揽了过去,显得极为大气体贴。

    福伯和元宝被请进院子。

    元宝一看到倚门而立,脸色苍白,一手还虚虚扶着门框的纪黎明。

    他眼圈立刻就红了,扑过去又想查看又不敢碰:

    “少爷!您怎么...伤得重不重?还疼不疼?”

    纪黎明对他虚弱地笑了笑:

    “无甚大碍,只是扭伤了肩膀,休养几日便好。”

    “夫人待我极好,你们不必担忧。”

    福伯上前。

    先是仔细看了看纪黎明的气色,又注意到他僵硬的右肩,眼中闪过心疼。

    但礼仪周全,先是对纪黎明行了礼,然后又对石氏深深一揖:

    “多谢夫人援手之恩,照料之情。”

    “只是我家少爷年轻,不敢过多叨扰贵府。”

    “既然老奴已到,便该接少爷回去休养,也好方便家中下人伺候,实在不敢再劳烦贵府。”

    石氏岂会放人?

    她笑容更深,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

    “纪管家太客气了,纪公子受伤,全因我家之过,岂有半途而废之理?”

    “府中一应俱全,又有府医随时看顾。”

    “再说,纪公子伤势未愈,来回移动反倒不妥。”

    福伯是老人精,心下诧异这尚书夫人未免太过热情,但面上依旧恭敬:

    “夫人厚爱,老奴感激不尽。”

    “只是少爷毕竟年轻,久居贵府恐多有不便,也于心难安......”

    “福伯。”

    纪黎明适时地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坚持”:

    “夫人盛情难却,且府医也说了需静养,不宜挪动,我们便再叨扰几日吧。”

    “待我好些,再回不迟。”

    他再次顺水推舟。

    石氏闻言,笑容更真诚了几分:

    “瞧瞧,还是纪公子明事理,纪管家就放心吧。”

    福伯看看自家少爷,又看看态度坚决的尚书夫人,只得躬身道:

    “既如此...便厚颜再叨扰贵府几日,一切但凭夫人安排。”

    元宝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他也是个心大的,少爷在哪里,他在哪就无所谓。

    石氏满意地点头,吩咐管事好好安置福伯和元宝,这才离去。

    福伯和元宝被安置在听竹轩的厢房住下。

    元宝很快就被尚书府的精致点心和周到伺候收买了大半,只觉得少爷在这里养伤似乎也不错。

    福伯却远没有元宝那么心宽。

    他趁着四下无人,悄悄向纪黎明询问昨日“意外”的细节,眉头始终紧锁着。

    “少爷,”

    福伯压低了声音,苍老的眼中满是忧虑:

    “这尚书府...待您是否太过殷勤了些?”

    “老奴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表少爷撞了您,赔礼道歉请医问药已是足够。”

    “何至于将您一个外男直接接回府中静养?这于礼数上......”

    纪黎明半倚在榻上,闻言虚弱地笑了笑,宽慰道:

    “福伯多虑了。”

    “尚书夫人是极重礼数之人,许是觉得石兄那一撞力道不小,怕我独自回去无人照料,万一伤势加重,于他们府上名声有碍,方才如此安排。”

    “再者,夫人也是爱才之人,听闻我是来应试的举子,便更多了几分关照。”

    他这番说辞早已打好腹稿,听起来合情合理。

    只是完全忽略了他们家那一大堆下人。

    福伯将信将疑。

    但见纪黎明神色坦然,又确实一副伤患模样,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道:

    “既是如此,少爷便好生将养。”

    “只是我们毕竟客居在此,一切还需谨慎,莫要失了礼数,也...莫要过于叨扰主家,尤其是府上的女眷。”

    他意有所指地提醒道。

    方才进府时,他似乎隐约听到下人间低语。

    提及夫人有意为大小姐相看云云。

    这让他心里更是敲响了警钟。

    自家少爷固然千好万好。

    但高门大户的姻缘,往往牵扯甚多。

    他怕少爷年轻,卷入其中难以脱身。

    纪黎明自然听懂了福伯的言外之意。

    他心中暗笑,面上却一派光风霁月:

    “福伯放心,我省得。”

    接下来的两日,纪黎明便安安分分地在听竹轩“养伤”。

    他每日按时敷药、喝药。

    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或是倚窗欣赏春景,偶尔在元宝的陪伴下于听竹轩附近的小花园里散散步。

    表现得极为安守本分,充分扮演着一个知礼的借住客人角色。

    然而,这种“安静”却并非毫无存在感。

    他俊逸的容貌,略显单薄却挺拔的身姿,以及那份因“伤痛”而带来的脆弱书卷气。

    本身就如一幅动人的画,点缀在尚书府的春色里。

    偶尔有丫鬟婆子路过瞧见,都不免多看几眼,低声议论几句。

    关于“安南纪公子”如何俊俏、如何有才学、如何温润知礼的风声,便在府中不经意地传开了。

    这风声,自然也或多或少地传到了孟枕月的耳中。

    这日午后,孟枕月正在自己院中的小书房里核对这个月的铺子账目。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紫檀木书案上,算盘珠子在她纤细指尖下发出清脆规律的声响。

    然而,她的效率却比平日慢了些许。

    丫鬟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忍不住小声笑道:

    “小姐,方才听厨房的张婶说,那位纪公子今日换药时,疼得额头都冒汗了,却还强忍着一声不吭,反倒安慰那小药童说不妨事,真是好性子。”

    孟枕月拨算盘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眼睫未抬,只淡淡“嗯”了一声。

    丫鬟没察觉异常,继续道:

    “还有呢,听说纪公子右手不便,就用左手练字,写得虽慢,却也极工整呢。”

    “元宝小哥说,他家少爷若不是伤了手臂,字写得才叫一个好,是什么...台阁体?”

    孟枕月的目光终于从账本上抬起些许。

    台阁体?

    那是需要极深功底和腕力才能写好的字体,非一朝一夕之功。

    看来这位纪公子,于学问上倒是下了苦功的。

    她想起那日在荷塘边,他谈吐和洞察力......

    似乎并非徒有虚名。

    “还有啊,”

    丫鬟见小姐似乎没有不耐烦,说得更起劲了:

    “纪公子今日散步时,瞧见园丁正在修剪花木,还随口提了句什么‘修剪得宜,方能花繁叶茂’,说得那老园丁直点头,夸公子懂行呢......”

    孟枕月放下手中的笔,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

    他懂花木修剪之道?

    这倒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寻常书生,多半只知吟风弄月,哪会留意这些实务。

    心中那点因为对方容貌而产生的细微好感,似乎又掺入了一丝别样的探究。

    她忽然想起娘亲昨日似乎提过。

    库房里新收了一批上好的松烟墨和澄心堂纸,正要给父亲和表哥送去。

    或许......

    孟枕月放下茶盏,对丫鬟道:

    “去库房,取一份松烟墨和澄心堂纸来。”

    丫鬟一愣:

    “小姐是要写字吗?”

    “不是。”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