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5章 吹牛?
    “你这败家孩子,你这得花多少钱呐!”

    看着一大堆东西,周氏心疼地都要抽抽过去了!

    “你哪儿来的钱买东西?”

    何四郎立刻一挺胸,一昂头:“娘,你别看不起我,我在京城可是有活计干的,挣了不少银钱呢。”

    “啥?京城你有活计干?!”

    周氏闻言更着急了,一巴掌就朝着何四郎的脑门招呼过去。

    “你这个傻小子,你在京城有活计干,你还回什么家?!”

    “真是的,不知道多在京城挣点银钱,回来孝敬你爹妈!”

    何四郎顿时被自己亲娘噎了一嗓子。

    他之前在村里和其他村中小孩子一样,嘻嘻哈哈地战斗尬了。

    他娘做事说话没有分寸,他也一直没什么感觉。

    如今在京城待了一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也知道了眉眼高低。

    何四郎终于意识到……好像他娘……呃,说话做事都有点问题?

    何四郎猛然想到,自己回家是因为撞倒了廖太后身边的徐嬷嬷。

    他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赶紧甩甩头,没事的,他都跑回家里来了。

    “娘,不说这个了。”

    何四郎挥挥手:“我和你们说说在京城见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吧。”

    “哎哟,这个好!”

    大嫂郑氏早就迫不及待了,抓了把瓜子儿,一边嗑瓜子,一边好奇地看着何四郎:“四郎,你快和咱们讲讲,京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

    一家人围着火盆坐下,热腾腾的茶水端上来。

    何四郎一口气先喝了杯茶,放下茶杯就开始讲起来了。

    “哎呀!京城那地方,可了不得!”

    何四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见过世面的自豪。

    “那城墙,比咱们后山还高!城门楼子,气派得跟神仙住的地方似的!”

    “那街道,宽得能并排跑四辆马车!地上铺的都是大青石板,下雨都不沾泥!”

    “嚯!”

    大伯何有田听得直咂嘴。

    何见山和刘氏也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这他们都舍不得拿青石板盖房子呢,京城的路竟然全都铺的是青石板!

    难怪都说京里人有钱呢!

    “那人多得像蚂蚁,天南地北的,穿啥的都有!”

    “绫罗绸缎,金银首饰,晃得人眼晕!还有好多蓝眼睛黄头发的外邦人,说话叽里咕噜的!”

    何四郎比划着,唾沫星子横飞。

    “我的老天爷!”

    周氏拍着大腿:“那不成妖怪了?”

    “娘,人家就是长得不一样!”

    何四郎纠正道:“京城啥都有!吃的?啧啧,那才叫一个讲究!”

    “烤鸭,皮脆肉嫩,卷着小饼蘸酱吃,香掉舌头!”

    “还有啥‘佛跳墙’,听说里面全是海参鲍鱼,香得连和尚都忍不住跳墙过来偷吃!我跟着小五,可没少吃好东西!”

    提到何明风,何四郎更是来了劲儿。

    “咱家小五,那可真真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在京城,谁不知道解元何明风?”

    “那可是乡试头名!还去参加了鹿鸣宴,好多大官都跟他说话了!”

    “我跟着他,也见了不老少官老爷,那派头,那轿子,啧啧!”

    何四郎开始吹牛皮。

    “真的啊?小五真这么出息了?”

    陈氏听得又是激动又是心疼:“那他得多累啊?”

    “三婶放心,小五厉害着呢!他还办了个大事!”

    何四郎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随即又拔高:“叫《玉撰录》!”

    “玉……玉啥录?”

    何有粮没听清。

    “《玉撰录》!就是……就是……”

    何四郎卡壳了,他其实也解释不太清:“就是一本书,不对,是好多本书!每个月都出新的!”

    “上面写满了京城最好吃的东西,最好玩的地方,还有学问呢!”

    “读书人都爱看,我还帮着起过一些文章的名字呢!”

    提起来这个,何四郎就自豪极了:“因为这事儿,我还能分银钱呢!”

    何三郎在一旁听得心里发酸,立刻撇撇嘴:“拉倒吧,就你这大字不识一个的,还帮人家起名字。”

    “谁信啊,你就是吹牛皮也得打草稿吧?”

    “我这是真的!”

    何四郎急急忙忙道:“三哥,你可别不信,小五还夸我名字起的好呢!”

    何三郎闻言一愣。

    这小子,之前可从未叫过他三哥啊。

    怎么,这是出去一趟,变懂事了不成?

    “写书?那得认多少字啊?”

    何大郎憨憨地问。

    “写书赚钱不?”

    何二郎更关心实际。

    “哎呀,你们不懂!”

    何四郎有点急。

    “这《玉撰录》可厉害了!京城那些有钱人、读书人,都抢着看!”

    “有了它,就知道京城啥最好!我帮着跑过腿,那印书的地方,墨香喷鼻,纸堆得跟小山似的!”

    可惜,何家人,对于“杂志”这个概念实在太过陌生。

    他们只能模糊地理解为,何明风在京城弄了个很厉害、很多读书人看的“书册子”,何四郎也跟着沾光,见了大世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四郎的嗓门大,故事又新鲜刺激。

    加上来的时候骡子车动静大。

    没过多久,何家小院就挤满了闻讯而来的村民。

    动态快过年了,地里没活,大家正闲得发慌,听说何家四郎从京城回来,谁不想来听听新鲜?

    院子里,墙头上,甚至门外都站满了人。

    男人们叼着旱烟袋,女人们抱着孩子,半大的小子们更是挤在最前面,眼巴巴地看着何四郎。

    何四郎被这阵仗刺激得更加兴奋,简直是口若悬河,手舞足蹈。

    “京城有人娶亲的,从大街上过,好家伙,那聘礼嫁妆,一整条街都放不下,抬箱子的人都得等着前面的队伍走过一条街才能动弹!”

    “京城过年才叫热闹!那灯笼,从街这头挂到那头,亮得跟白天似的!”

    “还有耍把式的,唱戏的,卖稀奇古怪玩意的,看都看不过来!”

    “我还跟着明风哥去见过一个什么……什么刘老爷府上!”

    “那宅子,我的妈呀,比咱们整个村子都大!门口的石狮子比牛还壮!”

    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我的娘哎,京城人娶媳妇要这么多东西,那谁娶得起啊!”

    “比村子还大的宅子?那得多少间房啊?”

    “四郎,那刘老爷府上的人,穿的是不是绸子?说话是不是跟唱戏似的?”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