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4章 旧案重燃,父亲的卷宗藏玄机
    1990年的南州市,秋意已浓。梧桐叶被风卷落,铺满公安局大院的水泥地,踩上去沙沙作响。

    林砚站在刑侦大队办公室的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沿。桌上,一份泛黄的卷宗静静躺着,封皮上“仓库纵火案”五个字,是父亲林卫东当年的亲笔字迹,笔锋刚劲,却带着一丝仓促。

    “林队,技术实验室的设备调试好了,省厅派来的专家下午就到。”苏晓端着两杯热茶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放在林砚手边,目光落在那份卷宗上,语气柔和了几分,“又在看叔叔的案子?”

    林砚转过身,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点头道:“嗯,这案子压了八年,该有个结果了。”

    八年前,1982年冬,南州市东风食品厂仓库突发大火,烧毁了价值数十万的年货储备,时任刑侦队副队长的林卫东带队勘查现场,却在后续调查中遭遇阻力,案件迟迟未能告破。半年后,林卫东在一次抓捕行动中牺牲,这起纵火案便成了悬案,尘封在档案室的角落。

    如今,南州市公安局首个刑侦技术实验室即将落成,林砚作为刑侦大队队长,第一件事便是申请重启这起旧案。

    “当年的卷宗我都整理过了,现场照片、证人证言、勘查记录都很齐全,但关键证据缺失。”苏晓在林砚对面坐下,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火灾现场被破坏严重,没有提取到有效的纵火残留物,唯一的线索是仓库管理员说,案发前几天,有个陌生男人曾在仓库附近徘徊。”

    林砚端起茶杯,温热的茶水驱散了些许寒意,他沉声道:“我父亲的勘查笔记里写过,火灾现场的西北角,有一块地面的灼烧程度明显比其他地方严重,他怀疑那里是起火点,但当时技术有限,无法证实。”

    “现在不一样了。”苏晓眼中闪过一丝笃定,“我们新引进的气相色谱仪,可以检测出微量的助燃剂成分,哪怕是八年过去了,只要现场还有残留,就能检测出来。”

    林砚点点头,站起身:“走,去现场看看。”

    东风食品厂早已改制,原来的仓库旧址如今成了一片废弃的空地,周围杂草丛生,只有几根残破的水泥柱还立在那里,诉说着当年的往事。

    林砚和苏晓带着两名年轻警员,拿着金属探测器和勘查工具,小心翼翼地走进空地。秋风吹过,杂草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在哭泣。

    “按照当年的卷宗记录,仓库的西北角应该是这里。”林砚根据记忆中的图纸,找到了大致位置,蹲下身,用手拨开杂草。地面上布满了碎石和尘土,看不出任何异常。

    “开始勘查。”林砚一声令下,几名警员立刻行动起来,用洛阳铲小心翼翼地挖掘,将土壤分层装入证物袋。

    苏晓则拿着金属探测器,在周围仔细探测,突然,探测器发出了“滴滴”的警报声。

    “林队,这里有东西!”

    林砚立刻凑过去,苏晓用小刷子轻轻扫去表面的尘土,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皮露出了一角。两人合力将铁皮挖出来,发现这是一块破碎的汽油桶残片,上面还残留着些许黑色的污渍。

    “这很可能是当年的助燃剂容器!”苏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小心翼翼地将残片装入证物袋,“回去立刻进行检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众人在现场仔细勘查,又提取了数十份土壤样本。夕阳西下,将几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砚望着这片荒芜的空地,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忙碌的身影,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查清真相,为父亲正名。

    回到警局,技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多时。苏晓立刻带着证物进入实验室,林砚则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当年的证人证言。

    卷宗里,最关键的证人是当年的仓库管理员王大爷,如今已经退休在家。林砚决定亲自去拜访他。

    王大爷家住在南州市老城区的一个四合院里,得知林砚的身份后,老人显得十分激动,拉着他的手,眼眶泛红:“小林啊,你父亲是个好人,当年那起案子,他查得那么辛苦,可惜……”

    “王大爷,您别难过,我这次来,就是想重新调查这起案子,希望您能再回忆一下,当年案发前后,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林砚递过一杯热茶,轻声问道。

    王大爷喝了口茶,陷入了回忆:“当年快过年了,仓库里堆满了年货,我每天都看得很紧。案发前三天,我看到一个陌生男人在仓库附近徘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装,个子很高,脸上有一道疤痕。我问他干什么的,他说找人,然后就走了。”

    “您还记得他的其他特征吗?比如年龄、口音?”

    “年龄大概三十多岁,口音不是本地的,像是北方口音。”王大爷努力回忆着,“对了,他手里还拿着一个黑色的包,看起来沉甸甸的。”

    林砚心中一动,立刻让随行的警员记录下来。他又问了一些其他问题,王大爷都一一作答。临走时,王大爷紧紧握着林砚的手:“小林,你一定要查出真相,告慰你父亲的在天之灵啊!”

    “您放心,我一定会的。”林砚郑重承诺。

    回到警局,苏晓已经拿着检测报告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林队,检测结果出来了!汽油桶残片上的黑色污渍,确实是汽油残留,而且土壤样本中,也检测出了汽油成分,与汽油桶残片上的成分一致!”

    “太好了!”林砚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说明,当年的火灾,确实是人为纵火,而且使用的助燃剂是汽油!”

    “接下来怎么办?”苏晓问道。

    “立刻排查当年东风食品厂的相关人员,特别是有北方口音、脸上有疤痕的男性。”林砚沉声道,“另外,调取当年的户籍档案和用工记录,一定要找到这个神秘男人!”

    接下来的几天,刑侦大队全员出动,对当年东风食品厂的员工进行逐一排查。然而,八年时间过去了,很多人已经离开了南州市,排查工作进展缓慢。

    就在林砚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老警员带来了一个重要线索:当年东风食品厂有一个叫张彪的搬运工,是北方人,脸上有一道疤痕,而且在火灾案发后不久,就突然辞职,离开了南州市,再也没有回来过。

    “张彪?”林砚立刻翻阅卷宗,在当年的用工记录中,找到了张彪的信息。照片上的男人,三十多岁,个子很高,脸上果然有一道明显的疤痕,与王大爷的描述完全吻合。

    “立刻联系张彪的老家,请求当地警方协助调查。”林砚当机立断。

    三天后,当地警方传来消息:张彪在老家因盗窃入狱,三个月前刚刑满释放,目前下落不明。

    “继续追查!”林砚下令道,“调取全国的流动人口信息,一定要找到他!”

    又过了一个星期,警方终于在邻省的一个小县城里,发现了张彪的踪迹。林砚立刻带领专案组,驱车前往。

    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众人在一个破旧的出租屋里,将张彪抓获。面对警方的审讯,张彪起初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当林砚拿出汽油桶残片的检测报告和王大爷的证言时,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如实交代了当年的犯罪事实。

    原来,张彪当年因为赌博欠下了巨额债务,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他得知东风食品厂仓库里堆满了年货,便动了歪心思,想放火烧毁仓库,趁乱盗取年货变卖。案发当晚,他携带汽油桶潜入仓库,点燃了汽油,然后逃离了现场。

    “当年你父亲已经查到了我的头上,我害怕被抓,就辞职跑了。”张彪低着头,声音沙哑,“我对不起林队长,也对不起那些因为火灾蒙受损失的人。”

    案件终于告破,林砚拿着审讯记录,走到父亲的遗像前,深深鞠了一躬:“爸,案子破了,您可以安息了。”

    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遗像上,林卫东的笑容依旧慈祥。苏晓走到林砚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恭喜你。”

    林砚转过身,眼中带着一丝释然,又带着一丝坚定:“这只是开始,还有很多悬案等着我们去破解,还有很多正义等着我们去守护。”

    此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林砚拿起电话,语气沉稳:“喂,刑侦大队。好,我们马上到!”

    挂掉电话,林砚对众人说道:“有新案子了,出发!”

    警车鸣着警笛,驶出公安局大院,消失在茫茫夜色中。对于林砚和他的团队来说,守护南州市的安宁,永远没有终点。而那个即将落成的刑侦技术实验室,也将成为他们手中最锋利的武器,让罪恶无所遁形。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