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3章 旧案重燃,父亲笔记藏玄机
    1990年春,南州市的风里还带着料峭寒意,刑侦大队办公室里,林砚正对着桌上一份泛黄的档案出神。档案袋边角磨损严重,封皮上“1982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几个字,是父亲林卫国当年亲笔书写的,字迹遒劲有力,却透着一股未竟的遗憾。

    三天前,市局决定重启一批历史遗留悬案,林卫国牺牲前负责的这起纵火案,自然而然落到了已是刑侦大队队长的林砚头上。父亲的牺牲一直是林砚心中的痛,穿越到这个年代五年,他破获了无数大案要案,却始终没勇气触碰这起与父亲息息相关的旧案。如今,他终于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父亲查明真相。

    “林队,省厅刚送来的技术支持申请批下来了,火灾现场勘查的红外测温仪和残留物分析仪,下周就能到。”苏晓端着两杯热茶走进办公室,将其中一杯放在林砚面前,目光落在那份旧档案上,“准备开始了?”

    林砚点点头,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暖意驱散了些许寒意:“嗯,等设备到了,就去当年的纵火现场看看。当年技术太落后,很多痕迹都没能提取出来,现在或许能有新发现。”

    苏晓在他对面坐下,翻开自己手中的笔记本:“我这几天整理了当年的卷宗,发现几个疑点。第一,仓库管理员说案发前一天晚上,看到一个陌生男子在仓库附近徘徊,但没看清样貌;第二,火灾现场残留的助燃剂成分,当年只检测出是煤油,却没查到来源;第三,案发后不久,纺织厂的一个副厂长突然辞职,去了外地,再也没回来过。”

    林砚眼神一凝,这些细节当年的卷宗里虽然有记载,但由于缺乏技术手段,线索都断了。他拿起父亲留下的那本刑侦笔记,这是他穿越过来后,在宿舍的旧木箱里找到的,笔记里详细记录了父亲办案的过程和心得,唯独关于这起纵火案,只写了寥寥几笔,最后一句是:“疑点重重,需进一步核查副厂长张启明。”

    “张启明,当年的纺织厂副厂长,”林砚指着笔记上的名字,“我查过他的资料,他1982年辞职后,去了广州,后来又辗转到了深圳,现在在一家外贸公司当经理。”

    “要不要我联系深圳警方,先了解一下他的近况?”苏晓问道。

    “可以,但不要打草惊蛇。”林砚沉吟道,“我们先从当年的现场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当年的纺织厂仓库,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问过老同事,纺织厂在1985年就倒闭了,仓库一直闲置着,后来被一家废品收购站租了下来,用来堆放废品。”苏晓回答。

    林砚站起身:“走,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两人驱车来到当年的纺织厂旧址,如今这里早已不复当年的热闹,破败的厂房墙壁斑驳,荒草萋萋。仓库位于厂区的西北角,门口挂着“兴盛废品收购站”的牌子,大门虚掩着。

    林砚推开门,一股刺鼻的霉味和废品的异味扑面而来。仓库里堆满了各种废旧纸箱、塑料瓶和金属废料,几乎看不到当年的原貌。他眉头微皱,这样的环境,想要找到当年的火灾痕迹,难度极大。

    “当年的火灾是从仓库的东南角燃起的,”苏晓根据卷宗记载,指着仓库的一个角落,“这里应该是起火点。”

    林砚走到东南角,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地面。地面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和废品碎屑,他用手拨开灰尘,露出了下面的水泥地面。水泥地面上有明显的灼烧痕迹,颜色比周围深了许多,部分区域还出现了龟裂。

    “当年的勘查记录说,起火点周围没有发现明显的助燃剂痕迹,”林砚回忆着卷宗内容,“但根据父亲的笔记,他怀疑是人为纵火,而且助燃剂可能被水冲掉了。”

    “1982年案发当天,南州下过一场小雨,”苏晓补充道,“这可能就是助燃剂痕迹消失的原因。”

    林砚点点头,从随身携带的勘查包里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灼烧痕迹的边缘。突然,他眼睛一亮,在一块龟裂的水泥缝隙里,发现了一点黑色的残留物。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残留物提取出来,放进证物袋里。

    “这是什么?”苏晓凑过来问道。

    “不好说,可能是当年助燃剂的残留,也可能是后来堆放废品留下的。”林砚将证物袋收好,“等下周设备到了,化验一下就知道了。”

    两人在仓库里勘查了整整一个下午,除了那点黑色残留物,没有找到其他有价值的线索。离开的时候,林砚回头看了一眼这座破败的仓库,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找到当年的真相,为父亲正名。

    回到警局,林砚将提取到的残留物交给技术科的同事,让他们先进行初步检测。随后,他又翻开父亲的刑侦笔记,仔细研读起来。笔记里除了办案记录,还有一些父亲对刑侦工作的思考,字里行间,都透着一名老刑警对真相的执着和对正义的坚守。

    看着笔记上熟悉的字迹,林砚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伏案工作的身影。他想起穿越过来的第一天,在宿舍里发现这本笔记时的心情,激动、悲伤、又带着一丝迷茫。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刑警队长,有能力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队,深圳警方那边有消息了。”苏晓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传真,“张启明现在确实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当经理,生意做得不小,社会关系也比较复杂。他们还提供了张启明的近期照片和住址。”

    林砚接过传真,照片上的张启明已经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里透着一股精明。“看起来倒是春风得意,”林砚冷笑一声,“越是这样,越说明他有问题。”

    “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深圳一趟?”苏晓问道。

    “暂时不用,”林砚摇摇头,“我们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去深圳,很可能打草惊蛇。等残留物的检测结果出来,如果能证明当年的纵火案和他有关,我们再申请逮捕令,去深圳抓他。”

    苏晓点点头:“好,那我再去查查当年纺织厂的其他员工,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接下来的几天,林砚和苏晓分头行动,林砚负责整理当年的卷宗,寻找遗漏的线索,苏晓则走访了当年纺织厂的老员工,了解张启明的情况。

    据老员工们回忆,张启明当年在纺织厂担任副厂长期间,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中饱私囊,还和几个女员工关系暧昧。案发前,厂里正在对财务进行审计,张启明的挪用公款行为即将暴露。而且,案发后不久,张启明就突然辞职,离开了南州,这确实疑点重重。

    一周后,省厅送来的设备终于到了。林砚立刻将提取到的黑色残留物送到技术科进行化验。第二天,化验结果出来了,残留物中含有煤油成分,而且还检测出了一种特殊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1982年只有南州市一家化工厂家生产,而这家化工厂家的老板,正是张启明的亲戚。

    “证据确凿!”林砚猛地一拍桌子,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张启明就是当年纵火案的凶手!他为了掩盖自己挪用公款的罪行,故意纵火焚烧仓库,销毁证据!”

    “太好了,终于找到凶手了!”苏晓也十分激动,“我们现在就申请逮捕令,去深圳抓他!”

    林砚点点头,立刻向上级汇报了情况,申请逮捕令。上级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林砚带着几名警员,连夜赶往深圳。

    到达深圳后,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林砚等人很快找到了张启明的公司。此时,张启明正在办公室里和客户谈生意,看到突然出现的警察,他脸色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张总,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的,有一起1982年的纵火案需要你配合调查,请你跟我们走一趟。”林砚出示了逮捕令。

    张启明脸色煞白,身体微微颤抖,但还是强装镇定:“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1982年的纵火案,和我有什么关系?”

    “有没有关系,到了警局你就知道了。”林砚冷冷地说,示意警员将张启明带走。

    在审讯室里,张启明一开始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当林砚拿出化验报告、当年的卷宗以及老员工的证言时,张启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如实供述了自己当年纵火的罪行。

    1982年,张启明在担任南州纺织厂副厂长期间,挪用了大量公款用于赌博和挥霍。厂里即将进行财务审计,他知道自己的罪行即将暴露,于是便想焚烧仓库,销毁财务账目。案发当晚,他趁着夜色,潜入仓库,用煤油作为助燃剂,点燃了仓库。为了掩盖罪行,他还伪造了意外失火的假象。案发后,他害怕事情败露,便辞职离开了南州,辗转到了深圳,凭借着挪用的公款,做起了外贸生意,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我对不起林卫国警官,当年他已经开始怀疑我了,我却因为害怕,一直没有自首。”张启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这些年来,我每天都活在愧疚和恐惧中,生怕有一天警察会找上门来。”

    林砚看着眼前的张启明,心中五味杂陈。父亲当年的心血没有白费,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南州市公安局的号码,向局长汇报了案件的侦破情况。

    “好,好啊!林砚,你为你父亲,也为我们南州公安系统,讨回了公道!”局长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我代表市局,向你和你的团队表示祝贺!”

    挂掉电话,林砚走出审讯室,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温暖而明亮。他抬头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

    “爸,您放心吧,真相已经大白,凶手已经伏法,您可以安息了。”林砚在心中默默地说。

    几天后,林砚带着张启明回到了南州。消息传开,南州市民无不拍手称快,纷纷称赞林砚是“神探”。市局为林砚和他的团队举行了表彰大会,授予他们“集体三等功”。

    表彰大会结束后,林砚来到父亲的墓碑前,将案件侦破的消息告诉了父亲。他拿出父亲的刑侦笔记,放在墓碑前:“爸,您的笔记我一直带在身边,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刑警队长,我会继续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不辜负您的期望。”

    春风拂过,墓碑前的青草随风摇曳,仿佛在回应着他的话语。林砚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这起旧案的侦破,只是他刑侦生涯中的一个节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案件等着他去破解,还有更多的正义等着他去守护。

    回到警局,林砚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起来。他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了值班警员的声音:“林队,辖区内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现场情况比较复杂,请你立刻过去一趟!”

    林砚眼神一凛,立刻站起身:“好,我马上到!”

    他挂掉电话,拿起勘查包,对苏晓和其他警员说:“出发,有新案子了!”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照在林砚坚毅的脸上,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口,留下的,是对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责任的坚定担当。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年代,林砚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破解一个又一个悬案,守护着南州市的平安与和谐。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