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6章 门窗安装出状况,调整方案保质量
    天刚亮,陈浩就蹲在三号生活区的窗框边,手里捏着卷尺,眉头拧成一团。

    “七十九点三。”他报出数字,把尺子往地上一扔,“墙口才七十八。”

    苏珊站在旁边,脚边堆着四扇刚拆下来的风盾窗。她伸手摸了摸窗框边缘,又抬头看那道窄缝:“差一点都塞不进去。”

    卡尔从另一头走过来,肩上扛着最后一扇,放下时发出一声闷响。“不是说每批都试过尺寸吗?”

    “试了。”陈浩站起身,拍了下手,“但试的是平地组装,没往墙上按。”

    娜娜已经调出了三维模型,投影在墙面上。她手指轻点,画面切换成对比图:“设计允许误差±0.5毫米,共六道工序,最大累积偏差可达3毫米。”

    “合着我们每一刀都差点,最后差出一条缝。”苏珊叹了口气。

    陈浩弯腰捡起一块废料,翻来一看,上面还贴着合格标签。“问题不在哪一刀,而在每一道都觉得‘差不多’。”

    他转身走向车间,脚步不快,但没人敢拦。

    苏珊跟上来:“现在怎么办?重做?”

    “先停。”陈浩说,“所有没装的,暂停出厂。”

    车间里,裁剪组的人正准备开工。看到他们进来,动作都慢了下来。

    陈浩走到公告板前,撕下写着“日产量:6”的旧纸条,换上一张新的。上面只写了两个字:**返工**。

    “昨天做的十扇,四扇装上了,全拆回来。”他说,“剩下六扇,全部重新测量,按实际尺寸分级。”

    有人小声嘀咕:“就差一厘米,锯掉点不就行了?”

    “锯掉?”陈浩转头看他,“你锯的是橡胶回弹层,压不紧,风吹两下就漏。”

    那人缩了缩脖子。

    娜娜走上前,屏幕亮着一组数据:“根据资料库记录,密封结构在极端环境下,0.2毫米间隙即可导致气流穿透。当前多扇窗存在局部未贴合现象。”

    “也就是说,就算勉强塞进去,也挡不住风。”苏珊接话。

    “对。”陈浩点头,“我们现在不是在装窗户,是在保命。”

    卡尔蹲在一台组装台前,手里拿着一段橡胶条反复弯折。“轮胎皮厚度不一,压出来自然不一样。”

    “所以得筛。”娜娜说,“建议将材料按厚度分为三级,匹配不同压力需求的窗型。”

    “那就分。”陈浩拍板,“苏珊,你带人重新分类;卡尔,你负责试装组,拿空墙框当标准,每一扇先试再定。”

    “还要记工时吗?”有人问。

    “今天不算产量。”陈浩说,“只算修正量。谁返工做得好,明天优先排产。”

    空气静了一瞬。

    然后裁剪组的人默默收起了工具,开始搬料。

    苏珊拉出一堆半成品,挨个测量记录。她发现有些橡胶环切口偏斜,有的厚薄不均,明显是刀片钝了还在用。

    “这哪是生产,这是凑活。”她嘟囔着,把一批不合格的扔进废料箱。

    卡尔带着两人在墙边搭了个简易架,把第一扇返修窗推上去试嵌。还是卡住。

    “高了。”他摸着上沿,“削两毫米。”

    “别削。”娜娜突然开口,“建议调整压合夹具压力曲线,使框架在安装时具备微调空间。”

    “你是说,让它自己缩一点?”卡尔抬头。

    “是。”娜娜调出参数图,“预设0.8毫米压缩余量,安装时自动贴合。”

    “听着像骗风。”卡尔皱眉。

    “但能行。”娜娜说,“已有十七个类似案例验证该机制有效性。”

    陈浩在边上听了半天,忽然笑了:“咱们以前总想着严丝合缝,其实留点喘气的余地更好。”

    “关键是知道它往哪喘。”苏珊插嘴。

    “所以以后每扇窗出厂前,必须过三关。”陈浩竖起三根手指,“一测尺寸,二试嵌合,三做动态压测。”

    “又要加步骤?”卡尔一脸苦相。

    “不想半夜起来堵漏,就得加。”陈浩说,“你现在嫌麻烦,等风灌进来的时候更麻烦。”

    中午前,第一批修正后的窗完成了。

    卡尔亲自推到墙边,慢慢推进去。这次没有硬顶,而是稳稳滑入,到底时发出一声轻响——像是锁扣归位。

    “进了。”他松了口气。

    苏珊伸手检查四周缝隙,指尖划过一圈,没感觉到明显空隙。

    “看着可以。”她说,“但还得吹一下。”

    他们把鼓风机搬来,接上电源,对着窗缝猛吹。

    一开始没事。三十秒后,左下角传来一丝哨音。

    “有漏。”苏珊立刻指过去。

    卡尔趴下去看,发现是拉带固定点偏移,导致橡胶条局部悬空。

    “夹具压力还是不均。”他说,“这边压太狠,那边没压住。”

    “改。”陈浩说,“把夹具弹簧换一组,两边同步调。”

    下午三点,第二轮试装开始。

    这次他们用了新夹具,压合时能实时反馈力度。每一扇做完,都要在空框上试一遍,标记偏差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扇装完,测试十分钟,无漏气。

    第四扇,同样。

    “成了?”卡尔看着仪表盘上的读数。

    “暂时。”陈浩没放松,“再试两扇。”

    第五扇出现轻微抖动,但密封完好。

    第六扇完全达标。

    “可以了。”苏珊擦了把汗,“只要保持这个标准,问题不大。”

    陈浩走到操作台前,翻开返工台账,写下第一条记录:**首批修正完成,六扇合格,四扇待二次调整。**

    他抬头问:“后面几批材料还有多少?”

    “够做三十扇。”苏珊答。

    “那就一扇都不能错。”

    娜娜更新了生产手册,新增三条强制流程:

    一、材料入库前分级标注;

    二、每扇窗出厂前必须完成预安装试 fitting;

    三、动态压力测试纳入质检必检项。

    “以后这就是规矩。”陈浩说,“谁跳步骤,谁回去重学。”

    夜幕降临时,车间灯还亮着。

    第一批修正窗被重新编号,整齐码放在待装区。安装区拉起警戒线,上面贴着红纸条:**未经试 fitting,禁止安装。**

    苏珊正在清点橡胶材料,按厚度分开堆放。她手边放着一份新做的速查表,写着各级材料适用范围。

    卡尔蹲在组装台边,手里握着扳手,一点点调校夹具的螺丝。他每拧一下,就用手摇一摇框架,听有没有松动感。

    娜娜站在终端前,屏幕上滚动着新的工艺参数。她每隔几分钟就同步一次数据,确保所有设备接收最新指令。

    陈浩坐在角落的工具箱上,手里拿着一块返修过的窗角。他翻来覆去地看着接缝处,忽然问:“你说,咱们之前为啥非得追求一步到位?”

    娜娜转过头:“因为人类倾向于相信完美方案的存在。”

    “可哪有什么完美。”陈浩笑了笑,“全是修出来的。”

    他站起身,把那块废料丢进回收桶。

    “明天继续。”

    卡尔抬起头:“真要两班倒?”

    “不然呢?”陈浩说,“早点改完,早点睡安稳觉。”

    苏珊把最后一摞材料归类完毕,贴上标签。

    “我明早六点到。”她说。

    “我晚班。”卡尔说,“顺便盯夹具。”

    娜娜的声音响起:“已生成新版排班表,陈浩为机动岗。”

    陈浩没说话,只是走到公告板前,拿起记号笔,在进度条下方写下:

    【返修完成:6】

    【待处理:4】

    【明日目标:全部清零】

    他放下笔,活动了下手腕。

    车间外风声渐大,吹得铁皮棚哗啦作响。

    他走回数据桌,翻开台账本,准备登记今日总结。

    笔尖刚碰到纸面——

    “等等。”苏珊突然出声。

    她正拿着一扇刚测完的窗,手指沿着下沿慢慢移动。

    “这里……有点松。”

    陈浩立刻起身走过去。

    她指着右下角的一个固定点:“拉带看起来拧紧了,但框架有点翘。”

    卡尔也凑上来:“是不是垫片没压平?”

    娜娜调出检测图:“此处压力值低于标准12%,建议重新压合。”

    陈浩蹲下身,用手按了按那块区域。

    果然,轻微晃动。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