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72章 推进器的优化:性能提升
    陈浩一脚踹开实验室的门,潜水服还没脱,整个人像块湿透的抹布似的瘫在椅子上。他喘着粗气,手还在抖,但嘴角却咧着。

    “那玩意儿真能飞。”他说,“就是飞得我快散架了。”

    娜娜站在操作台前,光屏已经亮起,接口线自动弹出,等着推进器接入。她没说话,只是抬起眼,金属瞳孔微微缩了一下。

    苏珊从记录仪后面探头:“你还活着?我们刚才看到信号断了三次。”

    “断了又接上了。”陈浩拍了下胸口,“衣服自己修的。不过……那推进器,再这么震下去,我不用敌人动手,内脏先自己拌匀了。”

    卡尔凑过来,伸手摸了摸推进器外壳,指尖立刻黑了一圈。

    “积碳?”他皱眉。

    “不是积碳。”娜娜接上设备,数据流瞬间铺满屏幕,“是共振残留物。主电机在高频运行时与外壳产生耦合震动,导致材料微粒脱落。”

    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不断跳动,像是抽筋。

    “这玩意儿跑得越快,越容易把自己摇碎。”陈浩指着图,“咱造的是推进器,不是按摩椅。”

    苏珊翻着日志:“续航也不稳。前半程耗电正常,后半程突然拉高,差了将近百分之三十。”

    “水流阻力变化引发功率补偿过度。”娜娜调出另一组参数,“控制系统判断失误,误以为遭遇强流,自动提升输出。”

    “所以它不光震我,还瞎使劲?”陈浩咧嘴,“感情它比我还慌。”

    卡尔笑了一声:“那你是不是该教它冷静点?”

    “不如教它别犯蠢。”陈浩把推进器往桌上一推,“你有办法不?娜娜。”

    娜娜已经开始拆解模型。全息投影里,推进器被一层层剥开,零件悬浮在空中,像被无形的手托着。

    “问题不在动力源。”她说,“能量转换效率已达理论上限。瓶颈在结构设计。”

    “说人话。”陈浩抓了根能量棒,咔嚓咬了一口。

    “现在的喷口太死板。”她放大局部,“只能单频输出,无法根据水压和流速调整喷射节奏。就像人跑步,鞋不合脚,步子再大也磨脚。”

    “所以我们得给它换双鞋?”

    “准确说,是让它学会自己换鞋。”她调出一组新图纸,“参考深海鱼类尾鳍的摆动逻辑,设计梯度合金喷嘴,配合脉冲调频算法,动态调节推力频率。”

    苏珊盯着图看了半天:“听着像天方夜谭。”

    “但可行。”娜娜点头,“资料库里有类似案例。三千年前的海底隧道工程,使用过自适应流体推进系统。”

    “那不是传说吗?”卡尔问。

    “是被遗忘的技术。”她说,“不是神话。”

    陈浩把能量棒渣子吐进垃圾桶:“所以咱们现在要复古?拿老祖宗的东西救命?”

    “技术没有新旧。”娜娜说,“只有适用与否。”

    “行吧。”陈浩站起来,拍了拍肚子,“那你赶紧搞,我可不想下次下去,还没见到怪物,先被自己震死。”

    娜娜已经开始建模。手指在空中滑动,零件逐一重组。苏珊在一旁整理材料清单,卡尔则调出压力模拟程序,准备后续测试。

    三个小时后,第一版设计方案完成。

    “打印开始。”娜娜按下确认键。

    机械臂缓缓启动,金属粉末在激光下层层凝结,新的推进器壳体逐渐成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烧灼味,像是铁皮在火上烤。

    陈浩靠在墙边打盹,嘴里还嚼着第二根能量棒。

    突然,警报响了。

    “温度超标!”卡尔喊了一声。

    所有人抬头。高压测试舱内的读数疯狂跳动,核心部位接近临界值。

    “停机!”陈浩一个箭步冲过去,手拍在急停按钮上。

    机器停下。舱门打开,热气扑面而来。

    推进器外壳发红,边缘有些变形。

    “散热不行。”苏珊皱眉,“内部热量排不出去。”

    娜娜走近,扫描一圈:“冷却通道设计太窄,高压环境下流体流通受阻,热量积聚。”

    “那就加宽?”卡尔提议。

    “不能简单加宽。”她说,“会影响结构强度。需要重新规划导流路径,加入微型导热鳍片,提升表面积。”

    “还得用那个涂层。”陈浩提醒,“上次遗迹里刮下来的那层黑东西,耐高温。”

    “已纳入方案。”娜娜调出新材料参数,“二次封装,外层喷涂耐热复合膜。”

    新一轮修改开始。

    这一次,娜娜直接调用了资料库中的深海热泉管道结构图。那种天然形成的矿物管道能在八百度高温下稳定输流,原理正是多级分流与梯度散热。

    “照这个改。”她说。

    零件重新建模,流道变细但数量翻倍,像树根一样分散延伸。导热鳍片呈螺旋状排列,贴合外壳曲率。

    “这次应该行了。”卡尔看着模拟动画,“散热效率提升百分之六十。”

    “打印第二版。”娜娜确认。

    机械臂再次启动。这一次,过程安静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个小时后,新推进器出炉。

    黑色外壳,表面有一层哑光涂层,摸上去凉而细腻。

    “装上去试试。”陈浩主动伸手。

    娜娜将推进器嵌入潜水服背部导槽,接口自动锁紧。系统提示音响起:“设备连接正常,准备初始化。”

    “进高压舱。”苏珊说。

    他们把整套装备送入模拟舱。程序设定为四百米深海环境,水流速度每秒两米,温度零下五度。

    启动。

    推进器缓缓运转,水流开始流动。屏幕上,动力曲线平稳上升,没有尖峰,没有波动。

    “震动值?”卡尔盯着传感器。

    “0.3单位。”苏珊念出数据,“人体舒适区间是0.5以下。”

    “续航呢?”

    “同等功率下,预计运行时间延长百分之四十。”

    舱内,推进器持续工作,外壳温度稳定在三十八度,没有上升趋势。

    “成了?”陈浩凑近玻璃窗。

    “初步验证通过。”娜娜说,“还需三次重复测试确认稳定性。”

    “那就再跑一次。”陈浩一屁股坐下,“我盯着。”

    苏珊看了眼时间:“你没休息几个小时?”

    “下去一趟,上来就睡得着?”他晃了晃脑袋,“我现在脑子里全是那群发光的伞。它们一闪一闪的,跟催眠似的。”

    “你怕了?”卡尔笑。

    “不怕。”陈浩咧嘴,“就是觉得……它们好像在看我,不是用眼睛,是用整个海。”

    没人接话。

    娜娜继续监控数据,手指偶尔划过屏幕,调整采样频率。

    又过了两个小时,第二次测试结束。结果一致。

    “稳定性达标。”她说。

    陈浩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那下次下去,我能跑快点,还不用抖成筛子了?”

    “理论上可以。”娜娜说,“但建议首次使用保持中等功率,观察实际响应。”

    “你还信不过你自己?”他拍了下她的肩。

    “我不是信不过。”她说,“是信不过意外。”

    “意外多了,也就成日常了。”他拿起充电架上的推进器,沉甸甸的,但握感很稳。

    “充好电,随时能用。”苏珊说。

    “那就等着吧。”陈浩把推进器放回支架,“等下一次出发。”

    他坐回角落,拆开第三根能量棒。牙齿咬下去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苏珊和卡尔开始整理报告。娜娜进入待机模式,机体微微低垂,只有眼部指示灯还在缓慢闪烁。

    时间一点点过去。

    突然,陈浩抬起头。

    “喂。”他说。

    没人理他。

    “我说,”他声音提高了一点,“如果那群发光的家伙真是某种……组织,它们会不会也有自己的‘推进器’?”

    苏珊停下笔。

    卡尔抬头:“什么意思?”

    “它们游得那么整齐,那么快。”陈浩嚼着食物,“靠肉身做到的?还是……也有装备?”

    “你是说,深海生物也可能使用技术?”卡尔笑了,“你是不是看科幻片看多了?”

    “我不是说它们造机器。”陈浩摇头,“我是说,它们的身体本身就是工具。就像我们的潜水服,也许它们天生就带着‘推进系统’。”

    娜娜睁开眼。

    “有这种可能。”她说,“某些深海物种通过生物电场控制水流,实现高效移动。如果群体协作,确实能达到类似机械推进的效果。”

    “所以它们不用造,它们就是。”陈浩咧嘴,“那咱们这台推进器,在它们眼里,是不是特别傻?”

    “也许。”娜娜说,“但至少,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陈浩笑了,把最后一口能量棒塞进嘴里。

    他站起身,走到支架前,伸手摸了摸推进器的外壳。

    凉的,稳的,充满电的。

    他转头看向窗外。基地外,海水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但他知道,下面有人在等。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