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章 第7集:回归有熊
    第7集:回归有熊

    晨露还凝在崆峒山顶的草叶上时,轩辕已对着初升的朝阳行完最后一遍导引术。他的动作舒展如流云,气息匀净似山风,三个月来,广成子那句“抱神以静,形与神俱”早已刻进骨血里。昨日傍晚,他向广成子叩别,老人只是挥了挥手,指着东方天际渐沉的长庚星:“去时路,亦是来时道,万民在等你。”

    此刻,轩辕望着山下蜿蜒的山道,药囊里除了临行前广成子塞给他的一把晒干的柏子仁——说是“遇乱心者,煮水饮之”,再无他物。三名随从早在山腰的木屋等候,见他身影出现,忙迎上来接过药囊。“首领,真不再多留几日?那老神仙的学问,听着就像天书。” you的随从石生忍不住问,他脸上还带着被山风吹出的皲裂。

    轩辕笑了笑,指尖抚过石生开裂的脸颊,从药囊里摸出一小撮油脂——那是他在崆峒山用松子仁和蜂蜡熬的,专治风寒裂肤。“学问不在山里,在心里,在脚下。咱们出来三个月,部落里的药草该换茬了,岐伯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他说着,将油脂塞进石生手里,“回去路上,记得让大家每日清晨对着太阳深吸三口气,再慢走百步。”

    归途比来时顺遂得多。或许是心境变了,先前觉得陡峭的山路,此刻踩在脚下竟稳当许多。轩辕走在最前,目光扫过沿途的草木,心里默默记着:这株开紫花的草,叶齿锋利,气味辛烈,摸过的地方皮肤发红,怕是性热,能驱寒;那丛贴地生长的蕨类,叶片肥厚,嚼着带点甜味,汁水丰富,许是能解燥……这些琐碎的观察,从前也做,但如今心里多了层“阴阳”的影子——向阳的草木多偏热,背阴的或许偏凉,这是不是广成子说的“天地有常,万物有性”?

    行至第三日午后,他们走进一片狭长的河谷。河水刚过脚踝,清澈见底,水底的卵石上覆着青苔。轩辕正让众人停下来饮水,忽然听见上游传来一阵哭喊。那声音尖利,带着绝望,不似寻常打闹。他对随从使个眼色,拨开河边的芦苇往上游走。

    没走多远,就见几个人围在一块大青石旁,为首的是个穿着兽皮裙的中年汉子,正红着眼眶跺脚。青石上躺着个孩子,约莫五六岁,脸色发青,四肢抽搐,嘴唇咬得出血。一个披头散发的老妇人,手里拿着根燃烧的树枝,正往孩子身上点,嘴里念念有词:“打!打走这恶鬼!再不走,就烧你的骨头!”

    “住手!”轩辕大喝一声,快步冲过去。那老妇人被吓了一跳,树枝掉在地上,火星溅到孩子的小腿上,孩子却没半点反应,依旧抽搐不止。

    “你是谁?敢管我们部落的事!”中年汉子拦住轩辕,满脸警惕。他身后的几个人也围了上来,手里握着石斧和木棍。

    轩辕没理会他们的敌意,目光落在孩子脸上。那孩子双眼紧闭,睫毛上挂着泪珠,呼吸又急又促,胸口起伏得像风里的叶子。他伸手想探孩子的额头,却被汉子一把打开:“别碰我儿子!他是被山里的恶鬼缠上了,只有火能驱走!”

    “恶鬼?”轩辕眉头微蹙,指尖转而搭上孩子的手腕。入手滚烫,脉搏又快又乱,像惊惶逃窜的兔子。他想起岐伯讲过的“热极生风”——去年部落里也有个孩子发高热,后来四肢僵直,和这情形有些像。“他是不是昨天淋了雨?或者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中年汉子愣了一下,眼神有些松动:“昨天……昨天他跟着我们去采野果,掉进水洼里了,回来就发烧,夜里开始抽风……巫婆婆说,这是水鬼要拉他做伴。”

    “不是水鬼。”轩辕语气肯定,他站起身,对那巫婆婆说,“火能烧东西,却烧不了病气。你越烧,他身上的热邪越盛,反而害了他。”

    巫婆婆冷笑一声:“你懂什么?我治好了多少人,轮得到你个外乡人说三道四?”她说着,捡起地上的树枝就要再烧。

    轩辕侧身挡住,声音沉了些:“让我试试。若半个时辰内他没好转,任凭你们处置。”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沉静。中年汉子看着抽搐不止的儿子,又看看轩辕笃定的眼神,咬了咬牙:“好!就信你一次!要是我儿子有个三长两短,我拆了你的骨头!”

    轩辕没再说话,蹲下身子,轻轻掰开孩子咬着的嘴唇,免得他咬伤舌头。然后,他伸出双手,拇指按在孩子头顶的百会穴上,其余四指虚虚拢着,不重不轻地揉按。这手法是他在崆峒山跟着广成子学的——老人说,头顶是“诸阳之会”,心神乱了,在这里轻轻安抚,能让阳气归位。

    他一边按,一边低声说着话,声音轻得像风吹过草叶:“别怕,好孩子,不冷了……风停了,雨也住了……你看,太阳出来了,暖暖地照着呢……”这些话没什么道理,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围看的人渐渐安静下来,连那巫婆婆也停住了嘴,疑惑地看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生在一旁看得紧张,手心全是汗。他知道首领懂些草药,可这抽搐的孩子,看着就凶险,首领真能治好?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奇迹慢慢发生了。孩子抽搐的幅度渐渐小了,脸色虽还是红,但青气退了些,呼吸也平稳了些。轩辕额头上渗出汗珠,按在百会穴上的手指微微发酸,但他没停,只是换了个手法,用指尖轻轻叩击孩子的太阳穴。

    又过了片刻,孩子忽然哼唧了一声,眼皮动了动。中年汉子惊叫起来:“动了!我儿子动了!”

    轩辕松了口气,收回手,对汉子说:“去河边打些凉水来,找块干净的布蘸湿,敷在他额头和脖子上。别太冰,温凉就好。”

    汉子忙不迭地跑去打水,巫婆婆站在一旁,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来。轩辕从药囊里掏出那把柏子仁,对石生说:“找个陶罐,煮些水,少放些这个。”

    等柏子仁水煮好,放温了,轩辕用小勺一点点喂给孩子。孩子喝了几口,喉咙里发出吞咽的声音,眼睛终于慢慢睁开了。他看着轩辕,眼神还有些迷糊,却不再是刚才的惊恐。

    “水……”孩子小声说。

    “能说话了!”中年汉子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在轩辕面前,“恩人!大恩人!我刚才瞎了眼,您别见怪!”

    轩辕扶起他,笑着说:“孩子只是受了风寒,热邪积在心里,才会抽搐。不是什么恶鬼。”他又转向巫婆婆,语气平和,“婆婆,火能取暖,能做饭,是好东西,但治病得看根由。就像这河水,能解渴,也能淹人,得看怎么用。”

    巫婆婆张了张嘴,叹了口气:“我……我治了一辈子病,都是这么过来的。今天才算明白,有些病,不是靠吓唬就能好的。”

    轩辕让孩子喝了些温凉的河水,又教中年汉子怎么继续用湿布敷额头,嘱咐他回去后找些薄荷样的清凉草木煮水给孩子喝。“这孩子身子弱,往后别让他受惊吓,也别吃太多热性的东西,比如刚烤好的肉。”

    临走时,中年汉子非要把背上的野猪肉分一半给轩辕,轩辕推辞不过,只取了一小块。石生跟在后面,忍不住说:“首领,您刚才那手法真神!要是以前,这孩子怕是……”

    “不是手法神。”轩辕望着远处的山峦,“是这孩子的阳气没绝。广成子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能做的,只是帮他把乱了的气理顺,让正气自己站起来。”他忽然想起什么,脚步加快了些,“得快点回有熊部落,这些道理,得跟岐伯好好说说。”

    接下来的路,轩辕走得更急了。他心里像揣着团火,那些在崆峒山听着玄奥的“静”与“动”,此刻和沿途见到的草木、河谷、病患一结合,忽然变得清晰起来。阴阳不只是天上的日月,也是人体内的寒热;神气不只是虚无的东西,是能让孩子从抽搐中平静下来的力量。

    快到部落边界时,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山坡上张望。那身影佝偻着,手里拄着根木杖,不是岐伯是谁?轩辕心里一暖,加快脚步跑过去。

    “岐伯!”

    岐伯抬起头,看清是他,浑浊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迎上来:“轩辕!你可回来了!我算着日子,以为你还要过几日才到。”他拉着轩辕的手,上下打量,“瘦了些,但气色比走时好。崆峒之行,看来收获不小。”

    轩辕笑着点头,刚想说话,却见岐伯身后跟着个少年,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些草药。少年见了轩辕,忙低下头,脸颊通红。

    “这是……”

    “哦,这是山子,前阵子跟着我认草药,学得挺快。”岐伯拍了拍少年的肩膀,“你走后,部落里倒安稳,就是上月闹了场风寒,我用你教的法子,煮了些生姜水,倒也控制住了。”

    轩辕心里一动,指着山子篮子里的草药问:“这些是治什么的?”

    山子小声说:“回首领,这是紫苏,岐伯说风寒咳嗽的人,煮水喝了管用。”

    “紫苏性温,能散表寒,”岐伯补充道,“我发现它叶子背面是紫的,正面是绿的,倒像个阴阳合在一块儿的东西。”

    轩辕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他路上琢磨的吗?他拉着岐伯的手,往部落里走:“岐伯,我跟你说,这次去崆峒,我好像明白了……”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身后跟着石生和山子,还有那些沉甸甸的收获与等待被解开的谜团。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轩辕会如何与岐伯分享崆峒所学,且看下集分解。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