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1章 汝南陈叔至
    许褚并未理会众人的议论,对任峻道:“任兄,此刻你愿随我去庐江了吗?”

    任峻快步上前,躬身行礼,语气坚定:“峻愿往!能追随主公,是任峻的福气!日后定当竭尽所能,为庐江屯田安民,不负主公所托!”

    “好!” 许褚大喜,伸手扶起任峻,“有任兄相助,庐江的农事便有了指望!”

    周仓和糜芳等人也跟着高兴 —— 主公不仅没白来一趟,还招揽到了一个懂农事的人才,这趟汝南之行,总算有了收获。

    许褚对周仓、糜芳等人道:“我们走。”

    几人转身离去,背影在暮色中渐渐远去,只留下满场哗然和那面写满狂诗的照壁。老仆看着照壁上的诗句,急得团团转,却不敢擅自擦掉 —— 这诗若是擦了,反倒显得许劭心虚;若是不擦,明日定会引来更多人围观,许劭的脸面怕是要丢尽了。

    果不其然,次日清晨,许府照壁前便挤满了人。士子们争相诵读许褚的《上许子将》,议论纷纷。有人赞其 “才高万丈,狂而不傲”,觉得他为寒门士子出了一口恶气;有人斥其 “无礼犯上,目无尊长”,认为他不该冲撞许劭;还有些关注农事、兵法的实干之人,却暗中叫好,觉得许褚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传遍平舆县城,又蔓延到整个汝南郡。“谯县许褚” 这个名字,以一种极其强势的方式,闯入了天下士人的视野。许劭得知此事后,气得砸碎了书房的茶杯,却不敢公开回应 —— 他若反驳,便是承认自己 “轻年少、重门第”;若不反驳,又咽不下这口气,只能暗中命门生故吏散布许褚 “粗鄙无礼”“狂悖之徒” 的言论。

    然而,越是压制,这首诗传播得越广。甚至连远在洛阳的袁隗、袁逢,都听闻了此事,特意让人将诗句抄录下来,传阅于袁家子弟之间。袁逢看着诗句,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此子虽狂,却有英雄气,还懂得招揽实干之人。汝南袁氏,当留意此人。”

    此时的许褚,早已离开平舆,正带着周仓、糜芳、任峻等在汝南郡的汝阳县游历。任峻一路上都在与许褚谈论农事,从土壤状况,到水渠修建的细节,再到麦种的改良,说得头头是道,许褚越听越满意,越发觉得招揽任峻是明智之举。

    “主公,前面有个茶寮,咱们去歇歇脚吧?” 糜芳指着前方不远处的茶寮,说道。连日赶路,几人都有些疲惫,尤其是任峻,虽出身农家,却也经不起这般车马劳顿。

    许褚点头,四人刚走到茶寮门口,便看到一个身着灰色劲装的青年正坐在茶寮外的石凳上,目光灼灼地盯着许褚。这青年约莫十七八岁,身材挺拔,面容刚毅,腰间佩着一把长刀,背上背着一张长弓,箭囊里插着十几支羽箭,一看便知是习武之人,身上还带着几分沙场历练出的悍气。

    青年见许褚看来,立刻站起身,快步走上前,单膝跪地:“在下汝南陈到,字叔至,久闻许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幸甚!”

    许褚一愣,陈到?他怎会不记得此人!后世蜀汉的 “白毦兵” 统领,以忠勇闻名,曾多次保护刘备脱险,乃是难得的猛将。没想到竟会在此地遇到他,还主动前来投奔!

    许褚连忙扶起他,笑着道:“叔至不必多礼。我不过是一个无名之辈,怎敢当‘将军’之称?”

    陈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许褚:“将军在平舆题诗,讥讽许子将重门第轻才学,为天下实干之人发声,此乃英雄之举!在下虽是汝南人,却出身寒门,自幼习武,曾想投军报国,却因无世家举荐,连军营的门都进不去。昨日听闻将军的事迹,又听闻将军在庐江招揽人才、善待百姓,心中便有了追随之意。今日特意在此等候,便是想求将军收留,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许褚看着陈到眼中的真诚,心中大喜过望 —— 此次汝南之行,本是为了扬名,却没想到竟招揽到了两个大才:任峻善农事,陈到善军事,一文一武,正好补齐庐江的短板!

    他郑重地看着陈到:“叔至,我在庐江虽有一席之地,却也面临诸多挑战,你若追随我,怕是要面临刀光剑影,甚至性命之忧。”

    陈到毫不犹豫地说道:“将军放心!在下习武多年,便是为了平定乱世、保护百姓。若能追随将军,即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

    许褚站起身,紧紧握住陈到的手:“好!叔至,从今日起,你便是我许褚的麾下!我必不会辜负你的信任,他日定让你统领精锐,驰骋沙场!”

    陈到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再次单膝跪地:“多谢将军收留!属下陈到,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任峻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更是安定 —— 许褚不仅能招揽他这样的实干之人,还能吸引陈到这样的猛将,足见其人格魅力。跟着这样的人,定能实现自己 “屯田安民” 的抱负。

    周仓和糜芳也满脸喜色,周仓拍着陈到的肩膀,粗声笑道:“好小子!有眼光!跟着咱们主公,保你有仗打、有酒喝!”

    茶寮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五人身上,温暖而明亮。许褚看着身边的几人 —— 周仓忠诚勇猛,糜芳细致周全,任峻善农事,陈到善军事,心中充满了底气。他知道,此次汝南之行,不仅达成了 “扬名” 的目的,更为庐江招揽了两根坚实的支柱。

    “伯达,叔至,” 许褚看着两人,笑着道,“咱们即刻返回庐江。任兄,庐江的屯田事宜,我已让吕岱先做了些准备,你回去后便可接手;叔至,庐江工坊新造了一批兵器,还有上千骑兵待练,正好让你试试手。”

    任峻和陈到齐声应道:“属下遵命!”

    五人收拾行装,踏上返回庐江的路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