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5章老百姓不种地了怎么办?
    朱瞻基召开午朝。

    文武百官收到消息,不管大臣是在家,还是在各部办公,都急忙赶来紫禁城,气喘

    吁吁,有的还衣衫不整。

    “臣等参见陛下!”

    “免了!*

    朱瞻基眼睛很好使,看到有个官员帽子戴歪了,也看到几个官袍扣子系错了,甚至

    有官员胡子上还沾大米粒,心想这早朝、午朝制度应该改改了,

    西汉时期,官员五日一朝,每五天休沐一天,这种制度一直沿用至唐朝。

    唐朝时期,因国事频扰,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官员们比原来更辛苦了。

    宋朝时期,由于国家较为安定,频繁上朝又太累,所以宋朝的皇帝们就暗地里给改

    成了单双号上朝,更有犯懒的皇帝每月只有初五、十五、二十五开一次朝会,意思意

    思而已。

    元朝时期,蒙古人当政,他们对朝会不太感冒,除礼节性朝会外,基本不上朝,有事

    一般御前奏就解决了。

    到了大明朝,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又不太喜欢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

    大明早朝最没有人性!

    大臣们忙碌了一天回去,必须午夜就起来,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6703点,

    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

    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

    太和殿,百官们行一跪三叩头礼。

    这样的早朝可以说是最严苛,不但文武百官被折磨得不轻,连朱瞻基也受累。

    朱瞻基开口笑道:”各位爱卿,朕要宣布一件事情!”

    文武官员全都行礼,凝神细听。

    朱瞻基沉吟道:“自从太祖定下早朝制度,大臣们着实辛苦了一些,这忙了一天回家

    不到半夜又得起床,一年到头也睡不了几个囫囵觉!”

    几个朱元璋时代的老臣眼眶一热,差点落泪,睡觉算什么,出了门连命都不是自己

    的,那才叫提心吊胆,有多少大臣上了早朝就一去不回的!

    朱瞻基宣布道:”朕决意更改早朝制度,每月逢一开早朝,每五日开午朝,官员五日

    一休沐!”

    大臣们都惊呆了!

    逢一不就是十日一早朝吗!

    每隔五日开午朝!

    最重要的是还有假期!

    文官们都感动哭了,尤其是蹇义几个太祖时代老臣,都高呼'陛下英明'。

    大臣们满意!

    皇帝也满意!

    大家都满意了!”好了好了,各位都起来吧!”朱瞻基笑着虚扶,这早朝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折磨,虽

    然不用像大臣那样半夜起床,但凌晨五点早朝就开了,他也睡不了多少时间,更不可

    能像今天这样和阿丹女王来一次M !

    百官把眼泪擦掉,控制好情绪,有点大胆抬头看着皇帝,心里感叹真是大明圣天子!

    小鼻涕甩着佛尘道:“百官有事早奏!”

    杨士奇第一个出列道:”臣杨士奇有本要奏!”

    朱瞻基道:“讲!”

    杨士奇笑道:“陛下,苏南一带出现了许多私人作坊,规模越来越大,苏州一家纺织

    厂就雇佣了三千名百姓为其纺纱, 有言官弹劾苏州不作为, 对(ccc j) 治下这些作坊不

    管不问,还默许支持,臣觉得这事已经很普遍,朝廷必须要拿出一个态度,特请陛下

    裁决!”

    朱瞻基问道:“苏州知府何人啊?”

    杨士奇道:“赵进,浙江人,永乐十年进士,在山西当过县令,永乐二十一年升苏州

    知府!”

    朱瞻基立即宣布道:”传旨!升赵进为顺天府尹,监管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

    江府,钦此!”

    不要说杨士奇了,文武百官都傻了!

    这几个地方都是东南沿海最繁华之所在,南直隶那么多官员管着十七个府,让赵进

    一个人就管着其中五个府!

    这哪是什么知府啊,大明地方第一权臣也不过如此!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给的权利很大,但他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的官,以前那套重农抑商

    之策行不通了,现在就士农工商并举,不再细分谁轻谁重!

    杨士奇深吸口气,继续奏道:”陛下,苏州巡查御史来报,苏州城里的作坊太多,乡

    下的农民都跑到城市做工,以致很多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长此以往东南之地无人再

    种田,没有田地,就没有赋税,我大明可能会缺粮!”

    “是啊!老百姓都去作坊做工,哪还有人安心种地!”

    “我听说作坊开的薪资比种田还高两倍!”

    “百姓不种田,我们吃什么!”

    “是啊!商人缴税再多,没有粮食,咱们大明恐怕”

    百官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摇头叹息,从古至今都是重农抑商,并不是朝廷不

    喜欢钱,而是商人逐利,容易带坏风气,一个地方的商人发了财,就能带动一批人经

    商,如果不加以管制,那百姓都去经商,无人种地,国家迟早要乱。

    一个官员带头道:“请陛下三思!”

    大部分文官都跪下道:”请陛下三思!*

    朱瞻基笑道:“你们担心我大明土地无人耕种?”

    众官员都抬头看着皇帝,难道这也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让老百姓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闲的时候去城里作坊做工?

    这也太天真了!

    官员们都摇头,让百姓尝到甜头,谁还愿意在田地里劳动,那种地是个苦力活,没

    有牛的话更是累上加累,一年到头都离不开地,就算天公作美,有了时间,朝廷徭役

    也就下来了,哪有什么农闲,而百姓跑去城里做工就不一样了,工钱比种地高,而且

    还能逃避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