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的议论朱瞻基都听到了。
说来说去两个字就能概括!
缺人!
朱瞻基淡淡道:“你们的目光太狭隘了!~”
官员们都愣了,我们的目光哪里狭隘了,难道人还能从天上掉-下来不成?
杨士奇试探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瞻基目光看向勋贵之列,问道:“你们说安南人为什么总是叛乱?”
这个问题勋贵们也经常讨论,毫不犹豫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们不服管教!”
“安南地处偏远,人心离散!
“因为朝廷派去的文官都是贪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勋贵武将们说出各种理由,文官们对最后一条大加反驳。
朱瞻基伸手制止这种无畏的互骂,笑道:”朕认为,安南人反叛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武百官都安静了,都好奇皇帝有什么高见,既能解决安南问题,又能让大明无缺
粮之忧!
朱瞻基冷笑道:“因为人多,所以才造反,小小的安南动辄举兵数万人造反,就因为
他们人太多了!”
这新奇的脑洞让文武大臣都惊呆!
于谦沉吟良久道:”有道理!”
文武官员纷纷侧目,安南人多才造反,难道要把他们都杀了,恐怕就连武将都不敢
想!
于谦见同僚都看着自己,失笑道:“各位大人还没明白陛下的意思吗?”
几个反应快的官员眼睛一亮。
杨士奇试探道:“陛下的意思是把那些安南人带到大明来耕种?”
杨荣迟疑道:“如此不好吧,把我大明的土地交给安南人,那我大明百姓要是回来种
地,岂不是无地可种?”
杨傅忧虑道:“陛下,此举不妥!*
夏元吉提议道:“让这些安南人进作坊如何?”
于谦摇头道:“也不妥当,百姓之所以愿意去作坊,就是因为有利可图,现在我们把
利让给安南人,百姓看了会如何想?”
众官员听了连连点头,目光又看向皇帝,难道这也有办法解决。
朱瞻基淡淡道:”你们为何认为安南人是我大明子民?他们降而复叛,杀我官兵,根
本不服我大明统治,既然如此,朕就让他们为奴!”
为奴?
许多大户出身的官员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啊,大明禁止蓄奴,但如果是安南人
就不一样了,无论是种地还是去作坊,奴隶都是不用发工钱的!
勋贵们更是眼睛泛红,他们想的是去安南抓人来大明卖!
有人高兴,也有人迟疑,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寒门出身,家里买不起奴隶,田地也没
有多少,根本用不上奴隶,站在他们的角度想,就觉得皇帝此举失了仁义,纷纷想要
劝谏!
朱瞻基却果断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再无意见!
这就是朱瞻基的威望,无人敢挑战这金口玉言!
既然不能反对,那就要顺着皇帝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几个内阁大臣低头想了一会,
都纷纷出列。
杨士奇先开口道:”陛下,既然要让安南人为奴,那需有个章程,安南共有十五府、
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我大明总不能一下全把他们虏来为奴,那样容易出乱子
臣建议先从叛乱亲朋家属下手,这样我们大明也站得住脚!”
“准!”
朱瞻基笑着点头,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安南人越反抗,大明获得的奴隶就更多,管
理安南的那些太监、官员也就不用再顾忌,这才符合安南殖民的地位。
于谦开口道:“臣请开设一个衙门专门管理安置这些奴隶,以防生乱!”
朱瞻基道:”此事就由兵部负责!*
于谦道:“臣遵旨!”
朱瞻基想了想补充道:”这新部门叫安南公司!”
“臣明白!”于谦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安南公司与各地布政司同一级别。
朱瞻基很满意这个名字,以后还会有印度公司、朝鲜公司、帖木儿公司,非洲公司
也可以有,唐朝的时候就有昆仑奴了!
夏元吉又接着上奏道:”陛下,安南人来我大明,是否要给他们登记户籍?”
朱瞻基笑道:“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朕听着!“
夏元吉却很认真道;”陛下,臣请以罪人的身份把这些安南人落为奴籍,再许以一定
的年限再让他们脱籍。
这老头倒是同情起安南人来了!
朱瞻基看着下面官员问道:”我大明罪人可有这个待遇吗?*
于谦道:“被发配的罪人,只有得到陛下特赦,他们才能返回中原,否则终身都要在
边境为奴!”
朱瞻基笑道:“那不就得了,我大明子民都没有这种待遇,又何必许给外人,不过朕
可以答应他们,愿意从军为大明征战,立下大功可以许他们脱奴籍!”
夏元吉跪地道:”臣谢陛下!*
朱瞻基摆摆手让这老头下去,你对他们仁义放了他们,难道他们会感恩,扯淡!他
们只会潜回安南继续造反,为大明战死沙场才是他们的出路,如果有人活下来,那就
封他们官,有了官谁还愿意造反?把这类人打造成安南奴心目中的目标,给他们一个
希望就行!
接下来又有大臣提出问题,朱瞻基都利用后世东印度公司的例子回答。
大明的官员还是太善良,提出不少意见,都是参考大唐时代奴隶法令,比如奴隶主
人随意残杀奴隶就是犯法,严重者还会被判刑,这些朱瞻基都一一照准,他也不是暴
君,不把人当人看。
让安南人为奴,是把他们当成大明崛起的地基!
有违这条初衷的,都不是他本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