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激动行礼道:”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其他大臣也跟着行礼,个个都露出震惊与喜悦之情。
历朝历代文官们最大的追求就是辅佐明君,打造繁华盛世,让国家长治久安,以此
功绩名留青史。
现在大明进入宣德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空前繁荣强大,可以说他们的追求都
已经圆满,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盛世,让盛世一直传递下去。
想法虽好,但大家都明白世上没有不亡之国!
每个朝代灭亡都因为土地兼并,世家们用各种方法抢夺百姓土地,百姓没有了土地
就成了流民,一旦遇上天灾**,流民活不下去就只有造反。
这就是各朝各代灭亡的根本原因。
百姓人口增加了,土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都涌向大户手22里,这就像是一个死结
终结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王朝。
现在这个死结被解开了!
杨士奇、杨荣、杨傅、于谦、夏元吉、蹇义等人仿佛看到大明一直传承下去的希望
自然激动不已,大明朝千秋万代,他们不但能名留青史,还有家人都会受益无穷,
以后子孙提起他们的名字,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礼遇,这些都是皇帝的功劳,凭
借一己之力改变大明!
朱瞻基满意点头,从登基开始一步一步打压腐儒,动摇儒家根基,现在终于收到效
果。
朝堂上不再是腐儒的天下。
历史上那些文官们天天喊着重农抑商、天子不得与民争利,现在口号都消失了!
官员都是务实派,就连清流阵营的官员都开始接受新思想。
可以说现在的大明已经被朱瞻基从儒学泥沼中拉出来,正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退
回泥沼,还是继续大踏步向前行,都取决于皇帝,如果没有自己坐镇,大明朝还会回
到原来的轨道上,文官保守力量重新抬头,不但会放弃安南,还会放弃帖木儿、金帐
汗国,甚至连打下的亦力把里都会被放弃!
大臣们躬身告退,朱瞻基还坐在大殿里,想到儿子祁镇,真想把他弄到现代社会历
练一下。
他选择的太子一定是支持并且有能力继续领导大明新政,不能像宋神宗那样,刚闭
眼就被保守派清算,不但新政被废除,连自己都被抹黑,宋神宗本来是一个非常有魄
力的一个皇帝,但他不叫文宗,也不叫武宗,不叫高宗,也不叫中宗,死后大臣们却
别出心裁地跟他起了个神宗,感觉这个谥号高大上甚至有些仙气,其实就是骂人的。
就算大明疆域图发行天下,朱瞻基地圆学说引起全民轰动的时候!
徐滨回来了!
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把一支船队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无数人商人齐聚太仓港。
他们都发现了商机!
杨荣遵循朱瞻基的命令,亲自到太仓港迎接,第一时间将徐滨和几位文官纪录的航
海日记整理成一部(航海日志》,并且发行天下。
这下整个大明仿佛被点开了万花筒,各个地方都在进行辩论!
尤其是京城,刚刚建好的大学成了朱瞻基学说最坚定的支持者,反而是太学偶生抱
着怀疑的态度,双方每天都要进行几百场辩论。
这辩论不但没有辩倒对方,反而增加了影响力,吸引着无数的中西方学者汇聚京城
每一场著名辩论,都有无数百姓、商人观看,然后迅速被印刷商人印成小册子贩卖
影响到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尤其是儒家,面对这突然而来的暴风雨,根本毫无还手
之力,逐渐产生分裂,诞生了无数流派,大有百家争鸣的气势。
这就是朱瞻基想要的效果,没有朝廷官方支持,儒家在新思想浪潮的冲击下,传统
理念支离破碎,很多有想法的读书人都开始接受新思想,毕竟这些都是事实,有的甚
至主动与西方学者相互交流,组成新的学派。
这样的学派最受朱瞻基重视,连续发了十几道指令进行扶持。
还亲自将它命名为新儒学!
这就是打着儒家的旗号,宣传新思想,为新政笼络了一大批的读书人。
以前朱瞻基推行新政全靠个人威望,地方上则靠商人自行发展,除了几个提拔起来
的巡抚干吏,很少有官员愿意全力支持新政,现如今有了这些读书人、官员支持,一
下子补全了中间的漏洞,新政在地方上贯彻的更加彻底,大明终于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053
这种气息是现代文明的气味,朱瞻基很喜欢,每次听说学院诞生了新流派,就会兴
致勃勃听他们的主张和研究方向,对大明有用的,就进行扶持,甚至让朝廷出钱给他
们建学堂讲学。
短短几个月,大明就变了样。
百官还没反应过来,就发现新学潮一夜之间攻占了太学,传统儒学已经落伍,以蹇
义为首的官员急得入宫觐见,得不到准许就辞官威胁。
乾清宫!
朱瞻基把一份看完一半的奏折扔飞掉。
孙若微进来,刚好接住,打开浏览一遍,忍不住道:”塞大人病危?”
朱瞻基莞尔道:”这老东西为了见朕真是无所不用其极!锦衣卫刚刚禀告朕,他在写
一篇朱熹理学的论文,现在就病危了,骗朕玩呢!”
孙若微劝道:“总这样躲着也不是办法,蹇大人还是祁镇的老师,还是应该见一见的
黄真伊走进来禀告道:”陛下,太上皇派人来请您移驾去太子府!”
朱瞻基忍不住笑道:“这蹇义真是找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