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带着于谦进入国子监。
一位红袍官员站在大门口行礼,躬身行礼道:“臣王杰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朱瞻基没有停留,直接往前走。
“谢陛下!”
王杰再拜,然后很自觉的跟在于谦后面。
国子监祭酒在朝廷里是从四品,而大明律规定,一品至四品穿红袍,所以这王杰就
是国子监祭酒。
入了内堂,朱瞻基面南而坐,拿起一本书打发时间,于谦、王杰都微微躬身站着,
突然一个十三四的小青年走进来,看了一眼伸手就把朱瞻基手里的书夺了过去。
于谦、王杰都惊呆了!
朱瞻基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多少年了,还没有人在他面前如此放肆过。
“逆子!”
王杰怒喝一声,上去一脚把儿子踹翻。
小青年莫名其妙的挨了顿打,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爹,你为何打孩儿啊?”
王杰气得脸通红道:“你不好好跟随先生读书,跑这干什么?”
小青年拿着手里的书委屈道:“昨晚我书落这。”
“你!”560
王杰无语,悄悄抬头瞄了眼,皇帝正饶有兴趣看着他们父子,舍不得继续揍儿子,
跪地请罪道:“臣教子无方,请陛下恕罪!”
陛下?
他是皇帝!
小青年脸色苍白,本来被踹倒坐在地上,麻溜爬起来跪下,一句话也不敢说。
于谦小声介绍道:”陛下,此子名王天叙,乃是余姚有名的神童,三岁读书,七岁作
诗,在这京城中也是小有名气。
王天叙?
朱瞻基微微惊讶,这是王守仁的爷爷!
王天叙见皇帝不说话,越来越怕,颤抖道:“小子冲撞陛下,请陛下恕罪。”
朱瞻基莞尔笑道:“都起来吧,朕今日微服私访,恕你们父子无罪。”
“谢陛下!”
王杰站起来,瞪了眼儿子,示意他赶紧走。
朱瞻基随手把折扇扔过去,轻笑道:”相识即是有缘,这把扇送你了!”
王天叙还傻乎乎。
王杰提醒道:“还不快谢恩!”
王天叙一个激灵,急忙跪地行礼谢恩,看到皇帝对自己摆摆手,越想越激动,还没
走到门口就冲动蹦起来。
王杰苦笑道:“犬子失礼,请陛下恕罪。”
王天叙是王守仁的爷爷,这位就是太爷爷了!朱瞻基微笑点头,欣赏之余,心中也
有点惋惜,王守仁没有生活在他的时代!
有人说继孟子之后,朱熹和王守仁都是圣人!
但朱瞻基心里,真正认可的只有王守仁,朱熹那是走了捷径,提出了一套愚民理论
让统治者极为满意,所以才极力推崇,将其抬高到圣位,殊不知在后世,朱熹的理
论根本无人问津,相反王守仁的心学在儒家衰亡的情况下,一枝独秀,很多成功人士
都奉心学为励志格言。
王杰急忙从书架上选出几本书,恭恭敬敬呈上来。
论语?
有意思!
朱瞻基似笑非笑道:“你认为朕取缔程朱理学是对是错?”
王杰还弯腰保持着姿势,开口道:“臣不敢妄言,但臣对程朱理学的确无甚好感,陛
下要以别的学问来代替程朱理学,臣是极为高兴期待的。
朱瞻基道:“国子监中有你这种看法的人很多?”
王杰笑道:“自然!当年太祖定下的规矩, 我等(ccce) 读书人只能服从, 这八股取士
虽然公平,但太过僵化,很多读书人都不喜欢,却又不得不考,以致闭门苦读,成
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有的连五谷都认不全,却成了朝廷的状元、进士,这岂
不是笑话。”
“不错!”
朱瞻基点头称赞,这个王杰是个明白人,怪不得国子监有如此风气。
说起来八股文能盛行,就是太祖朱元璋的想法,他是造反起家的,所以特别担心别
人也造大明的反,终洪武一朝,只要有这种苗头的,都会被毫不留情的铲除,他认为
这套学问能控制读书人思想,也因此大力鼓吹,希望把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变成之乎者
也的书呆子,这样就不能造反。
让人吃惊的是他搞这一套还成功了,读书人思想被禁铜,不管有没有才,只要八股
文写的好就能当官,以致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去研究八股文,而不会写八股文的人,再
有才华也没用,顶多考一个秀才,比如明朝三大才子的徐谓,到了举人这一关就被刷
下,终身都是个秀才。
朱瞻基虽然是朱家皇帝,但对太祖朱元璋的一些政策都不以为然,反正他违祖制也
不是一次两次了,周边那些不征之国都被他揍了一个遍,取缔程朱理学也没多大压力!
门外杨士奇走进来,笑着行礼道:“陛下,臣与杨荣、杨傅已经和那些大儒交谈过,
他们愿意为大明科考尽一份力!”
朱瞻基淡淡一笑,这自古以来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淡淡道:”宣他们进来
吧!”
杨士奇看了眼王杰,屋里有跑腿的,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能太掉价。
王杰反应过来,急忙出去宣人。
很快十几个头戴方巾的儒者陆续进来,不愧是搞学问的,仪态风姿都很有气质,只
是普遍显老,还有白发苍苍,走路都颤颤巍巍。
这些人错落有序的站成三排,齐齐弯腰行礼。
“参见陛下!”
“你们都是大明最有学识的人,无须多礼!”
“谢陛下!”
朱瞻基笑道:“能看到诸位齐聚一堂,朕这回出宫不虚此行!”
白发苍苍的老头颤巍道:“陛下谬赞!臣等得以目睹天颜才是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