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阅兵不是把军队拉出来转一圈就完事。
而是要真枪实弹的进行演练。
更像是一场演习!
每个兵种都要从各自军营里挑选出精锐之士,然后进行演练。
当年朱高煦就被任命为军演指挥使!
朱瞻基看着大殿里的勋贵武将,除了石亨准备出征天竺外,其余受封伯爵以上的勋
贵全部到齐。
樊忠、牛十三、铁富安、蓝田、王通、胡田几个都是自己的心腹,但资历太浅,有
的还是靖难遗孤身份,和定国公、成国公、镇远侯、泰宁侯、裹城伯这些因靖难起家
的勋贵尿不到一个壶里。
太祖时代的勋贵就更少了!
当年敕封了三十四位开国辅运的功臣,不少人都早死或被诛杀,遗留下来的爵位只
有几支!
外面流传太祖朱元璋把三十四位功臣杀的只剩四个,纯粹是扯淡!
至少这朝堂上就有李文忠、徐达、沐英、郭英、邓愈等开国功臣的后代,还有常遇
春、冯胜、汤和等大功臣的后代,只是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袭爵,只能当个普通将
军而已。
亲身经历过这些,朱瞻基才140知道很多耳闻能详的事迹都是野猪皮朝太祖、太宗
身上泼的脏水!
想到这些开国功臣,朱瞻基觉得挺可惜的,尤其是当年的常遇春,皇爷爷最崇拜的
一个人,刚穿越的时候总是听到皇爷爷朱棣提起此人,心中一动问道:”常遇春可有
后人再世?”
这个问题太突然,把大家都问愣了!
牛十三、蓝田、铁富安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知道常遇春后代的消息,
有的开国功臣在太祖时代就已经凋零,虽然有后代,但不准袭爵,在他们眼里,这些
家族和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了。
过了片刻,还是同为开国功臣后代的徐景昌上前奏道:“回禀陛下,常遇春北伐回军
途中在军中暴亡,其子常茂以父功封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洪武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顿了顿,徐景昌继续介绍道:”常遇春次子常升,洪武二十一年冬十月丙寅,封钦承
父业推诚宣力武臣、右柱国、开国公,食禄三千石,后死于靖难之役,其子常继祖被
太宗皇帝安置在临安卫!”
朱瞻基恍然大悟,怪不得皇爷爷朱棣这么崇拜常遇春,这朝堂上竟然没有常遇春的
后代为官,原来常遇春的后代在靖难的时候站错了队,不过既然问了,也不能这样虎
头蛇尾,开口道:“传朕旨意,常遇春随太祖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衣冠有功,赦免其
后代,由吏部叙功,加以重用!”
此言一出,不少开国功臣的后代都激动起来。
徐景昌继续请示道:”陛下,常继祖的祖父是常遇春,被太祖皇帝追封为开平王,这
召常继祖回朝,是否允许其承袭爵位?”
朱瞻基沉吟片刻,这承袭开平王是不可能的,就是常遇春本人也是死了才享受这个
待遇,和徐达死后追封中山王是一个性质,不但开平王不能承袭,就连开国公也不行
毕竟常继祖的父亲在靖难之役中站错了队,想了想决定道:”改封常继祖为怀远侯
一应待与勋贵同!”
徐景昌立即跪地道:“臣谢陛下隆恩!”
朱瞻基失笑道:“朕加封常遇春后人,你谢什么恩!”
徐景(cc be) 昌闻言不禁有些尴尬, 他爷爷是徐达, 常继祖爷爷是常遇春, 爷爷辈这
两人堪称帝国双璧,按照辈分常继祖应该叫他一声兄长!
朱瞻基之所以恢复常继祖爵位是因为两个人,一个是常遇春,另一个就是末代怀远
侯,在清军入关,徐达后人开城投降的时候,这位怀远侯请战不成,也没有跟随潮流
投降,也不受清朝的封爵,宁愿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有这样的后代,这常遇春一脉,
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徐景昌试探道:“既然陛下怜悯开平王子孙,那我徐家魏国公一脉,是否也”
朱瞻基只是淡淡冷笑,刚刚还想起徐达后人开城投降满清,这徐景昌就凑上来求情
这开城投降的不是别人,正是徐达魏国公一脉!
徐景昌委婉道:“陛下,臣过世堂兄的几个儿子都体哀多病,实在无法通过兵部考核
袭爵,陛下怜悯开平王,能否看在中山王的面子上,允许其承袭魏国公爵位?”
朱瞻基讽刺道:“满朝勋贵都按照规矩来,就你徐家特殊?*
牛十三大大咧咧道:”我说定国公,连兵部那点考核都通不过,这种废物要来干什么
!”
徐景昌大怒,差点把蒙古番子骂出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为本家求情,接过被
牛十三这么一吼,有点希望也没有了。
铁富安点头应是,虽然同朝为官,但作为靖难遗孤,对徐景昌还是很不爽的,当年
他爹铁铉在济南坚守,徐景昌的爹徐增寿却当了内奸,现在两人站在一起,能处到一
起才怪。
朱瞻基摆了摆手,这勋贵也不是铁板一块,当年定国公和魏国公之间关系可不是这
么好,现在徐景昌三番四次替魏国公一脉求情,估计魏国公这家全面倒向定国公,淡
淡道:”袭爵制是你们勋贵保持尚武精神的根本,这一点纵然徐达复生,也不能改变
!以后考核只会越来越严,还会被派到军中担任军职进行实战,如战死也是为大明效
力,对得起你们祖上荣光!”
大殿里的勋贵纷纷变色,这训练子孙还得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