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当年意气风发的应天巡抚,如今已是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
然而年届二十九岁的苏宁,却始终未娶正妻,这在大明官场成了个引人侧目的异数。
这些年来,登门说媒的几乎踏破了苏府门槛。
...
晨光如金,洒在鹿儿岛基地外的礁石上,海浪轻拍,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从未发生。可苏宁知道,一切早已不同。
他站在影子计划主控室的落地窗前,目光穿过层层防护玻璃,望向远处正在组装的“启明2型二号舰”。焊接火花依旧闪烁,如同不灭的星火,在钢铁的骨骼间跳跃。那不是简单的战舰建造,而是一场文明的淬炼??每一次锤击、每一道焊缝,都在重塑这个世界的物理法则。
昨夜那条来自深空的警告仍在系统中留有残痕。【重启世界】四个字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人类命运的神经末梢。但苏宁没有退缩。他知道,“重启”并非毁灭的终点,而是高维存在试图抹除“异常变量”的终极手段。而他,正是那个被标记为“越界者”的核心变量。
“跨世界知识同步”已完成第一阶段数据导入。
屏幕上跳出提示:
【21世纪基础教育体系已成功载入‘影视编辑器’本地数据库】
【涵盖科目:数学(K-12)、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学】
【建议优先部署于‘理工学堂’试点教学网络】
苏宁轻轻点头。这不是魔法,也不是神迹,而是一次静默却深远的认知革命。当一个孩子学会用微积分理解潮汐涨落,用牛顿定律解释炮弹轨迹,用元素周期表记忆万物构成时,旧有的“天命观”与“阴阳说”便再也无法垄断真理的解释权。
他转身走向通讯台:“接通徐光启。”
片刻后,画面浮现。徐光启正立于一间新建学堂之中,身后是三百名身着统一青布短衫的少年学子,个个眼神明亮,神情专注。黑板上写着“速度=路程÷时间”,下方则是一道应用题:“若飞鸢无人机自南京飞往北京,全程一千二百里,飞行三时辰,请问其平均时速几何?”
“学生正讲授‘运动学初步’。”徐光启拱手行礼,“引入阿拉伯数字与十进制运算后,学习效率提升数倍。已有五十余人掌握一次方程解法,可独立推导抛物线轨迹。”
苏宁嘴角微扬:“很好。我刚为你送去一批新教材??《科学思维导论》《实验方法基础》《逻辑推理训练》,还有配套教具图纸。三个月内,我要看到第一批实验室建成。”
“经费尚缺。”徐光启直言。
“不必上报户部。”苏宁低声,“我会通过‘格物院特别项目’拨款,名义是‘复原上古机关术’。你只需记住:所有课程必须去神秘化,去玄学化。科学不是秘传,而是人人可学、可验、可用的工具。”
“臣明白。”徐光启目光坚定,“我们正在培养的,不是算命先生,是工程师。”
通话结束,苏宁闭目片刻。他知道,这场变革最危险的不是来自外界的攻击,而是内部的认知惯性。大明士林根深蒂固的“重文轻理”传统,仍如一层厚重的雾霭,笼罩在知识传播的路上。即便万历支持,张居正默许,仍有无数地方官员将“格物之学”视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
必须打破这种结构性偏见。
他按下终端按钮,调出“舆论引导模块”。
【启动‘科技神话’叙事工程】
目标:将关键发明包装为“古圣遗智”,借传统话语外壳传播现代思想
执行方案:
1. 编撰《鲁班真经补遗》,宣称蒸汽机源于墨家“机关火牛图”
2. 制造“诸葛亮遗留铜雀台电磁阵”传说,解释无线电原理
3. 推出话本《天工开物奇谈》,以通俗故事普及基础物理
“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讲他们陌生的真理。”苏宁喃喃,“只要种子能落地,形态并不重要。”
就在此时,玛利亚匆匆走入,手中握着一份热敏纸打印的报告。
“不好了,”她声音紧绷,“四川煤矿区出现集体幻觉事件。上百名矿工声称看见‘铁蛇吞火,腾空而去’,更有三人跪地叩首,称见到‘地底火神显灵’。当地官府已封锁消息,但……这些描述,和我们部署的‘地下蒸汽运输管道’完全吻合。”
苏宁眉头一皱。
这是典型的“现实认知冲突”症状。当新技术超出群体经验范畴,大脑会自动将其归类为超自然现象,以维持心理稳定。这本是正常反应,但如果蔓延成大规模信仰运动,反而可能催生新的宗教狂热,甚至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立刻启动B级认知干预。”他下令,“派遣心理顾问团进驻矿区,同时发布官方解读:所谓‘铁蛇’,乃大明工部最新研制之‘地行机’,仿蚯蚓之形,穿土而行,用于运送煤炭。凡主动上报见闻者,赏银五钱,纳入‘民间观测员’名录。”
玛利亚愣了一下:“你是说……把谣言变成制度?”
“没错。”苏宁冷笑,“与其让他们私下编造神迹,不如我们亲自定义‘奇迹’。让科学成为新时代的神话,让工程师成为受人敬仰的‘现世圣贤’。”
玛利亚沉默良久,终于点头离去。
室内重归寂静。苏宁走到墙边,打开一幅巨大的《天下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点:福州电报站、苏州纺织机械厂、天津港起重机改造项目、云南铜矿电解提纯试验点……
每一个红点,都是一颗反叛的火种。
突然,终端警报声响起。
【检测到高维波动异常】
【坐标:北纬35°,东经105°】
【现象特征:局部时间流速偏差+0.7%,空间曲率轻微扭曲】
苏宁瞳孔一缩。
这不是敌袭,也不是系统故障??这是“世界线自我修复”的征兆。
某些地区因科技渗透过快,导致现实结构开始不稳定。时间变慢?说明因果链条正在拉伸;空间扭曲?意味着物理常数出现微小漂移。若不及时控制,轻则引发区域性时空错乱,重则触发“文明回滚”机制,整片区域倒退回前工业时代。
他立即调出“稳定锚”部署系统。
这是一种基于量子纠缠原理设计的装置,能在特定区域建立“基准现实场”,压制世界修正力的局部干预。目前全球仅制造出七台,每一台都价值连城,且需持续供能。
“启用第四号稳定锚,部署至四川矿区。”他下令,“同步加载‘标准时间广播’信号,频率锁定为每秒9,192,631,770次振荡??铯原子钟基准。”
“可那会暴露我们的计时精度远超时代!”技术人员犹豫。
“暴露也比崩塌强。”苏宁冷声道,“告诉所有人:这是我们从‘影视编辑器’残片中破译的‘上古星测之律’。宇宙自有恒定节律,凡人只需聆听。”
命令下达,一台形似青铜日晷、实则内嵌微型核电池与量子振荡器的设备被秘密运往西南。
与此同时,京师传来急报:冯保联合礼部尚书,上奏弹劾“格物院妄改天道,惑乱民心”,请求暂停一切“非儒家正统”教学活动。
万历震怒,当场撕碎奏章。
“朕问你们,”他在朝会上冷冷环视群臣,“去年冬,京畿暴雪封路,粮车难行。是谁用‘履带式雪地车’将十万石米粮送入京城?是读《论语》读出来的吗?前月倭寇犯境,是谁用‘千里镜’提前发现敌情,布防得当?是拜孔子拜出来的吗?如今煤矿增产三成,百姓取暖不再靠烧柴抢林,又是谁带来的变化?嗯?”
满殿哑然。
“格物之学,利国利民。”万历一字一句道,“今后再有阻挠者,视同通敌。”
圣旨传出,天下震动。
而在江南某处书院,一位老儒生焚毁家中所有“西学译本”,痛哭失声:“礼崩乐坏,至此极矣!”
他的弟子却默默拾起灰烬中的一页纸,上面画着欧几里得几何图形。少年凝视良久,低声问:“先生,这‘三角形内角和恒为一百八十度’,为何处处皆准?若非天理,又是何理?”
老人无言以对。
……
一个月后,启明2型二号舰正式下水。
不同于一号舰的试验性质,这艘战舰已全面搭载国产化系统:
- 动力:全封闭高压蒸汽轮机(热效率达18%)
- 导航:陀螺仪+星象定位复合系统
- 通讯:短波无线电(加密跳频技术)
- 武器:双联装120mm线膛炮,配备定时引信榴弹
更令人震撼的是,舰桥顶部安装了一座旋转雷达天线,虽仅为初级脉冲探测装置,探测距离仅五十公里,但已足以让明军首次实现“超视距预警”。
下水仪式上,苏宁未作长篇演说,只说了八个字:“**造船,即是造国。**”
当晚,他又收到一条深空信号。
> “你赢了第一局。
> 但我们不会停止观察。
> 若你执意前行,请记住:每一次跃迁,都将付出代价。”
苏宁回复:
> “我愿承担一切后果。
> 只求给这片土地,一个选择未来的机会。”
发送完毕,他走出舱室,仰望星空。
银河如练,横贯天际。他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句话:**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温良恭俭让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对抗熵增、突破枷锁中挣扎向前的。**
此刻,在福建沿海,渔民们第一次用手机信号塔接收到了天气预报短信;在陕西,地质勘探队依靠GPS找到了一处大型铁矿;在辽东前线,骑兵部队通过无线电实现了协同作战演练……
变革不再局限于庙堂或军营,它已渗入日常呼吸。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降临。
三天后,格物院送来一份紧急报告:
【模拟核弹头示踪剂出现衰减迹象】
【高维感知系统或将识破骗局】
【预测下次‘清道夫’行动将在十四日内展开,威胁等级:Ω】
苏宁看完,久久不语。
他知道,谎言撑不了太久。当对方发现所谓的“核威慑”只是精心布置的假象,等待他们的将是更猛烈、更彻底的清除行动。
唯一的出路,是**在被揭穿之前,真正掌握核能**。
“启动‘原子纪元’最终阶段。”他下令,“集中全国铀矿样本,送往秦岭地下实验室。召集最顶尖的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组建‘凤凰项目’攻坚组。目标:三年内完成可控链式反应堆建设。”
“可……这几乎不可能!”玛利亚几乎失控,“我们连离心机都没造出来!浓缩铀怎么获取?中子减速剂用什么?重水?石墨?我们连测量中子通量的仪器都不齐全!”
“那就一边造仪器,一边做实验。”苏宁平静地说,“当年曼哈顿计划启动时,美国人也不比我们多懂多少。他们能靠一万两千名科学家、三十亿美元、三年时间造出原子弹,我们就不能靠三千学者、十年光阴点燃自己的太阳?”
他停顿片刻,声音低沉下来:
“我不是要打赢战争。我是要证明??**一个文明,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轨迹。**”
玛利亚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转身离开,拿起笔,开始撰写《核物理入门讲义》的第一章:《物质的最小单位》。
……
又过了两个月。
徐光启的“理工学堂”迎来第一次结业考试。三百学子中,有一百二十七人达到“初级工程师”标准,可独立设计简单机械、绘制工程图纸、计算结构承重。
其中一名十六岁少年,名叫宋应星,提交了一份名为《天工图谱初编》的手稿,系统整理了当前已掌握的二十项关键技术,包括蒸汽机、发电机原型、水泥配方、玻璃提纯法等,并附有详细操作流程。
徐光启阅后泪流满面,连夜呈报万历。
皇帝亲自批红:“此书当刊行天下,赐名《天工开物》,永为国典。”
与此同时,苏宁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回到现代都市,站在一座图书馆前。门口电子屏滚动播放新闻:
【全球气候峰会达成历史性协议】
【可控核聚变电站正式并网发电】
【人工智能通过图灵测试第十年,社会伦理委员会发布新准则】
他走进馆内,却发现所有书籍标题都变了。
《高等数学》成了《九章算经?补遗卷》
《量子力学导论》变成了《太极阴阳能动论》
《世界史纲》赫然写着《万国志?永乐修订版》
他翻开一页,竟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旁边写着:“大明镇国公苏宁,字明远,生于嘉靖四十五年,格物宗师,科技先驱,被誉为‘点明之火者’。”
他猛然惊醒。
窗外,启明2型三号舰的龙骨已开始铺设。晨雾中,锤声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
他知道,那个曾属于他的世界,或许终将遗忘他。
但这个世界,因他而改变。
而改变本身,就是最伟大的胜利。
他起身,走向控制台,输入一行新指令:
【启动‘星际启蒙计划’】
【目标:二十年内实现近地轨道卫星发射】
【第一步:研发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屏幕闪烁,回应:
【模板加载中……】
【是否同步导入‘航天工程知识库’?】
他毫不犹豫。
“是。”
东方再次泛起鱼肚白。
新的一天,新的征程。
火种不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