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8章 江彬遇刺案 中场(下)
    江南士绅倒下,接着就是他们这些北方和非江南士绅了。

    但北方士绅坏就坏在,最有钱的直隶、河南、山东、山西四省士绅,都被朱厚照亲自理了一遍。

    他们早就将自家的财产,全部转移到了关外,大量的农垦公司、城市公司,也都跟朱厚照入股,地方还有将军、中尉们担任乡长、村长,快速完成了东北地主集团的建制。

    而东北物产不丰,很多物资需要关内和辽宁提供,朱厚照以山河四省外加环渤海节点,控制东北经济、物产利益,已经算是彻底控制东北了。

    所以北方士绅内部,已经分裂,抵抗朱厚照的人越来越少。

    现在唯一能反对的就剩下湖广系、四川系、云贵系、粤桂系四股力量。

    但偏生,这四股力量之中,四川系首脑杨廷和是首辅。

    湖广系一分为二,湖北系和湖南系利益有冲突。

    湖北系偏向中原,湖南系被引去开发湘西,利益范畴在大西南,根本没空管北方。

    云贵系就更不用了,他们因为土司动乱的缘故,现在已经陷入内乱,也没空管外边。

    最后粤桂系,得了吧。

    皇帝安排湾口军区控制广州湾,又安排人在狼兵几个兵源地招兵买马。

    广东又是心学大本营,现在心学正在发力。

    惹谁不好,非要这个时候触皇帝霉头?

    所以,朱厚照用各种手段,将大明内部的士绅框架拆得七零八落,他们根本聚合不起来力量。

    闹了几句,发现没有效果,大家也商量了起来:“对了,听陛下成立了“城市基建集团”、“乡村基建集团”,并且宣布,城市基建集团,在期货市场试点上市地方基建集团“股票。”

    没错,证券交易市场,在这段时间内,被朱厚照推行了起来。

    城市基建集团,主要是负责城市区域的建设。

    并且两个集团,都是以省为总公司,以府为分公司,然后皇帝抽调镇国府官员充任,并且成立上委员会体系。

    “这些基建集团,是为了减少朝廷对于地方的建设投入。地方上,要配合国营公司、私人公司,进行三通一平。

    所谓三通。

    通水、通路、通商。

    一平就是将土地平整,让城市可以投入下一次的基建。”

    有人介绍起来。

    朱厚照在应期货市场开放股票融资,然后亲自下场,将股票价格推高,快速吐纳了一批资金。

    尤其是伴随朱厚照对所有士绅土地的清缴,让很多士绅不得不思考出路。

    那么,皇帝做什么,他们就支持什么。

    他们将自己的土地卖给皇帝,然后去买皇帝的股票,用虚拟的票子换走了真金白银,也快速抬高了股票价格。

    证券交易的红火,也是证明了大明基层的金银,压根没有被朱厚照完全榨干。

    “看来陛下是已经给咱们这些官员,拟好了退路。”有人一算,表情凝重,“听股票是可以交易的?和期货一样?”

    “交易过手要交税。而卖股票的公司,至少需要每年公布两次经营情况,所有的账簿、流水,都需要对外公开,随时供朝廷和股东们申请调查。

    上市公司内部的执行方式,类似于今上推行的内阁、都察院、大理寺三方规矩。

    只不过股票分作甲乙股。

    甲股拥有董事会席位,乙股只拥有分红权利。

    同时呢,甲股股东,必须持有股票十八个月后才能出售股票,同时需要承担未来公司亏损之后,所拥有的股票,亏损额度的等比负债。”

    一个深谙蠢的官员喋喋不休的介绍起来,旁若无人,也让不少在餐厅内吃饭的人围观了过来。

    其中,就有沈贞。

    他带着几个倭人使者来吃饭,结果听到了大明在东南推行的新式上市公司制度。

    听到后边,有人开始发问道:“是不是,甲股股东可以干涉公司的业务运营,和更换执行总裁……也就是首辅的意思……”

    “咳咳,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公司的执行总裁,也是五年一届,只要不是造成重大的亏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弹劾的。”

    “难怪总觉得陛下执政总是能从各地捞到不少钱,原来陛下是把大明当做上市公司了啊……”

    此言一出,不少人也都恍惚了一下。

    对啊,皇帝从正德十五年之后发动了《宁王案》开始,就没有再跟户部要过一分钱,户部的钱也更多是用来发工资了。

    这么一想,也就合理了。

    皇帝是踹开了执行总裁团队,也就是内阁五辅、六部衙门,在他们之外,开辟了新的团队——镇国府,然后从上至下梳理出自己的执行团队——财务总监、业务总监、执行总监,并且在后续完成嫁接,业务看起来好像还能让中枢执校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基层业务,全都入了镇国府团队内。

    镇国府是既管军务,也管政务,妥妥是董事长安排出来的替换框架。

    “那既然地方梳理到了差不多的时候,陛下是不是该还政了?”

    有人突发奇想。

    但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惊了一下。

    对啊!时局已经差不多了,地方权力框架被朱厚照拆卸得差不多了,那么是不是该进行嫁接梳理了?

    最后完成镇国府团队和内阁团队的融合。

    否则,一个国家,两个政府,算个什么事情?

    内乱不可取的!

    沈贞也嗅到了机遇。

    或许未来大明发展进入新阶段,自己可以掺和一手?

    “人……怎么都在这里?陛下召见!开大朝会!”

    几个官员跑进来,看到了一群人,赶紧喝道:“都跟我走!开会!”

    “这,发生了什么?”

    “还能是怎么了?《江彬遇刺案》,东厂调查,发现了江彬自己不干净,皇帝现在已经砸了六七个砚台,破口大骂江彬好几次。”

    “嘶……这才给江彬恩遇,陛下总不会反悔吧?”

    “就是因为给了恩遇,才需要召集群臣,将这件事从陛下身上摘掉。”

    “江彬欺上瞒下,陛下不知道耶属实正常。东厂对已故锦衣亲军左都督江彬下手,只怕也不单纯。”

    “你是……张品准备冲向太宗时,东厂督管锦衣卫的格局?”

    “除了这个,我想不到其他的办法。江彬……不是好鸟,但张品只怕也非常人。他今年,可才二十又二,只因护驾有功,才被提拔上了东缉事厂提督的位置上。这个年岁,可比张德更快升迁。”

    “你这么一,本官倒是想起,这两人,好像都是河南镇守太监、瞻化侯张永的义子吧。”

    “张永……”

    不少人愕然。

    这个最近很少听到的名字,好像一直不在朝中在地方,但他的势力却一直在京郑

    司礼监少监张德、东厂提督张品,都是他的义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