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8章 休养生息
    这个正三品的职位一般人做不了,李存希有心提拔的几个人又年纪轻轻。

    至于李存希一直很看好的刘传林,现在还在房州做刺史,政绩一般,估摸着这两年晋升没什么希望。

    陆大有更不必多说,在他的洛州长史上待个五六年,也实属正常。

    昔日跟随李存希的人里面,混的最好的就是习武的,因为一般人他就学不好武艺。

    而这片天地下,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也最不缺有能耐的读书人。

    李存希小团队里唯一一个靠读书爬到从三品的,只有武延昊一个人,且武延昊还是从三品虚职。

    左右思考了很久,李存希的脑海中最后出现了一张人脸。

    那是狄仁杰大儿子狄光嗣的脸,对方如今调到中央,担任御史中丞,这个职位本就是劝谏皇帝的,再给他加一个右散骑侍郎也没什么问题。

    想到了就干!

    李存希可不是个墨迹的人,念头一旦有了,就不会再轻易更改。

    而朝中其他人都有本职工作,多一个右散骑侍郎意义不大。

    “马荣,朕要睡一觉,你在旁边守着,若是困了,你就睡在边上。”

    “末将遵命!”

    半宿无事,醒来已经天亮了,穿戴齐整之后,李存希在马荣的陪同下来到了乾阳殿。

    早饭也没吃,李存希肚子还饿着,让宫人准备糕点之后,马荣到殿外守着。

    今日的大朝会又来了,只是朝中少了一个张柬之,贺鲁和前几次上朝一样,探着脑袋四处张望。

    角落里的几个臣子偷着打瞌睡,反正大朝会大概率也轮不到他们发言。

    狄仁杰站出来汇报了几件事情之后,李存希的爱卿们就开始疯狂挤兑彼此。

    这种并不好看的戏,让李存希感觉如同嚼蜡,索然无味,嘴里垫肚子的糕点也不好吃了。

    大朝会的项目挨个过一遍,群臣也就安静下来了,洛州刺史骆宾王如同往常一般,递文书参官员,几位脸上挂不住的三品大员头一低,像是肩膀上压着大石头。

    手底下官员没被参的大臣挤眉弄眼,心情相当不错。

    被折磨的次数多了之后,再遇到骆宾王参官员,他们也平常心许多。

    反正李存希也不会一棒子打死犯事的人,更不会直接一撸到底,只要没有下次,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李存希还是可以接受这些官员的。

    情况摆在眼前,剩余的就只剩下比谁脸皮厚,比谁手底下官员犯事的更少。

    骆宾王没用多久,也参完了犯事的官员,退回到他自己的位置上。

    从三品的洛州刺史在这个朝堂上显得鹤立鸡群,不管是谁,似乎都不想和骆宾王走的太近。

    李存希一直等到没有人站出来了,这才坐直了身子,环视下方的群臣。

    “还有什么人要站出来么?”

    “今天的大朝会,貌似太安静了些。”

    的确没有人站出来了,因为该发言的都发言过了。

    自从担任尚书左仆射以来,几乎从不主动发言的多铎安然起身,来到朝班外面站定。

    “陛下,如今北方已定,户籍已交,契丹又命人送来户籍,已经存档入库,如今,臣请命,在北境推行中原修生养息的的策略。”

    毕竟还是出身于那片大草原。

    多铎即便被逼迫离国,最终还是想让他曾经的子民们能够早一天过上好日子。

    这种行为利国利民,他料定李存希肯定不会拒绝。

    并且,他在提议之中,还把契丹一并带上,契丹的那两位,也会赞同他的提议。

    宰辅们纷纷站了出来,赞同多铎的提议。

    李存希一想到自己的国泰民安buff,也就应允下来,反正原突厥和契丹国土已经是他的土地,让自己的子民感受感受风调雨顺、享受中原的政策,也是皇帝本人应尽的义务。

    如果不为民做主,他这个皇帝,早晚当到头。

    “李侍中,你多费心。”

    李存希咳嗽了一声,淡淡的说。

    “臣遵命。”李怀远欠身应下。

    “派往北境八十四州的各州刺史,都已经选好了么?”

    “选好了,陛下,都是从历次科举之中选拔出来的人才,他们都从基层之中摸爬滚打数年,如今前往北境八十四州一展抱负,正合适。”

    “嗯,北境八十四州,也根据原有三百州划分上中下三等。”

    “是。”

    原突厥和契丹之地看起来不小,实则大部分区域根本没办法生存。

    突厥的城市不少,可抛开城市,剩余的地方一眼望过去人烟罕见,能划分出八十四州,都算是多铎和贺鲁足够仔细了。

    说起这个,就又不得不提起贺鲁,这位出身咄陆五部的末代可汗对突厥内部地形太了解了,故而在划分州县的时候起了不小的作用。

    念在他有功,李存希本想赏他点什么,贺鲁当时就说你李存希不如赏我一死,李存希自然不答应,然后给贺鲁送了十几个美女过去仔细服侍。

    贺鲁被服侍的很好,每晚都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不,本不能缺席的大朝会,贺鲁这一次缺席了。

    到这个时候,大朝会也到了收尾的时候了。

    李存希有一直想说却没能说出来的话,他走下台阶,最后停在丹墀下。

    “自前唐高宗皇帝时期开始。”

    “大唐对外征战不休,民生艰难。”

    “前周时期,几次三番征伐敌国,互有胜负,国力损耗相当严重。”

    “去岁,朕登基称帝,迫不得已,继续开战,百姓何其苦难,将士四处奔波,长久以来得不到休整。”

    “好在,战争已经在这一年结束了,朕决议,在王孝杰班师回朝之后,开始休养生息,各军轮番修整。”

    “接下来的几年,朕希望,这片天下,能变得和平一些。”

    李存希露出悲天悯人的表情。

    战争战争,打到最后,最吃苦的永远是黎民百姓。

    连年征战,留给大唐的只剩下千疮百孔。

    朝野之中虽然出现了短暂的和平,但这只会是表象,而不是永远如此。

    要不了几年,党争就会再次出现,只要群臣之中有人有私心,朝堂之上就绝不可能和平下去。

    而武延昊外出代天巡狩,也是爆雷频出。

    新的混乱到来之前,李存希希望,这个国家能安定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