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16章 收拢残兵,侥幸啊!
    但理智告诉他,那几乎不可能。其余通往阳平关的道路,要么是崎岖难行的山间野径,大军根本无法通行;要么是绕远数日的迂回路线,高要若真选择那些路,无异于将后背彻底暴露给追击的易小川,风险更大。他所在的位置,就是理论上最优、也是唯一的选择。

    “为何还不来?!”项羽在王帐中踱步,沉重的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沉闷的摩擦声,帐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派出的斥候一拨接一拨地回报,均是无功而返,没有任何大规模军队接近的迹象。这种异常的寂静,比敌人的鼓声更让人心慌。

    一直等到高要与易小川那场夜间伏击战结束后的次日下午,一匹快马终于带着易小川的紧急军报,冲入了项羽的大营。

    而当项羽展开那卷羊皮纸,看清上面的内容时,即便是见惯了沙场风浪的他,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虎目之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军报首先带来的,是一个近乎荒谬的噩耗:易小川所率的三万大楚铁骑,竟然在野外正面交锋中,被高要击败了!而且并非小挫,是接连两场战斗,损兵折将高达一半!这意味着大楚一支主力骑兵军团几乎被打残了!

    这个消息本身已足够震撼,但更让项羽感到脊背发凉、瞬间惊醒的是军报后续的内容以及其中透露出的巨大时间差——易小川在军报中明确提及,高要在得胜后,已率军“退兵”。按照易小川遭遇伏击的时间和地点推算,高要的军队如果真按原路退回阳平关,最迟昨天夜里或今天清晨,就应该进入他项羽的伏击圈了!

    可是现在呢?日头都已偏西,他的斥候连南境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除非……

    一个可怕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项羽的脑海,瞬间驱散了所有迷雾和侥幸!

    高要根本就没想退回阳平关!

    他从击退易小川的那一刻起,目标就根本不是南归,而是……北进!直扑咸阳!

    自己被耍了!彻头彻尾地被耍了!截断后路的前提,是自己扼守的确实是对方唯一的退路。但高要这个狡诈的对手,早已看穿了他的布局,竟果断舍弃了看似安全的退路,反而以一支疲兵孤军,直插他项羽兵力空虚的都城腹地!

    “砰!”项羽一拳狠狠砸在案几上,坚硬的木案瞬间裂开。他的脸色铁青,眼中怒火与杀意交织,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对手完全算计后的惊怒与幡然醒悟。

    “来人啊!”项羽的咆哮声如同惊雷,瞬间传遍大营,“全军拔营!立刻出发!全速向着咸阳方向前进!快!快!快!”

    “喏!”帐外侍立的将领虽不明所以,但被霸王语气中前所未有的急迫与暴怒所震慑,毫不犹豫地应声而去。

    顷刻间,庞大的楚军营地如同被点燃的炸药桶,号角凄厉,人喊马嘶,陷入了极速的运转之中。士兵们匆忙收拾行装,将领们大声催促,整个军队以一种近乎仓皇的姿态,开始转向。

    项羽一把抓起地上的巨鼎霸王枪,大步冲出王帐。他翻身上马,眺望着咸阳的方向,心急如焚。必须追上高要!必须在他们进入咸阳城之前拦住他们!否则,一旦让高要这支军队回到了咸阳之后,这一战将不会取得任何战果,反倒是会成为失败,

    这一刻,攻守之势易形,猎人与猎物的角色,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完成了又一次惊心动魄的转换。一场通往咸阳的生死竞速,骤然拉开序幕。

    另一边,易小川率领着残部,如同被惊散的雁群,向着预定集结地点仓皇撤离。夜幕是他们的掩护,也是他们内心恐惧的放大镜。耳边似乎还回荡着不久前的喊杀声、箭矢破空声以及战友坠马的悲鸣。他亲自断后,手中的长剑已然卷刃,盔甲上沾满了不知是自己还是敌人的血迹,原本英挺的面容此刻只剩下疲惫与一种极力压抑的沉痛。

    一路之上,不断有失散的士兵循着号角声或同袍的踪迹汇入队伍。这些士兵大多面带惊惶,衣甲不整,显然是从混乱的伏击圈中侥幸突围而出。易小川看着这些逐渐汇聚的人流,心中那股因失利而带来的冰冷寒意,才稍稍被一丝微弱的热气所驱散。他不断派出亲卫小队,像梳子一样在撤退路线两侧反复搜寻,收拢溃兵,整顿建制。命令被一道道下达,低沉而有力,试图在这片败退的混乱中重新建立起秩序的骨架。

    “清点人数!各营校尉速来报备!”

    “伤者集中,优先救治!”

    “保持警戒,斥候前出五里!”

    原本预计需要艰苦跋涉的撤退路程,因伏击点与预定集结地距离不算太远,且撤退方向明确,变得相对顺利。当翌日黄昏,残阳如血,将最后一片光晕涂抹在临时营地的辕门上时,易小川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望着下方逐渐成形的营盘,心中百感交集。

    仅仅一天多的时间,他身边最初仅剩的两三千惊弓之鸟,已快速恢复到了一万五千余众。各营旗帜虽然有些残破,但总算重新立了起来,炊烟袅袅升起,虽然气氛依旧凝重,但至少不再是溃败时的绝望景象。负责统计的军需官呈上初步的损失报告:两万先锋兵马,经历如此凶险的伏击,最终确认损失约为五千余人,其中阵亡与重伤失踪者各半。

    这个数字,让易小川紧绷的心弦终于得以略微松弛,他甚至感觉到了一丝近乎荒谬的“庆幸”或者说“侥幸”。在接到高要伏击的消息那一刻,他脑海中预设的最坏情况,是全军覆没,至少也是折损过半,彻底失去战斗力。如今,核心骨干犹在,建制大体完整,元气虽伤,但尚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这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

    “高要……”易小川默念着这个名字,目光投向远方那片他们刚刚逃离的、仿佛还弥漫着硝烟的山谷。他开始冷静地复盘昨夜之战。这种规模的伏击,若是精心策划、准备充分,以高要之能,绝不可能只造成这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