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章 水师建不起
    不光是现代,在古代,海军也要比陆军复杂的多。穿越文主角动不动就说“咱造条战船下江南,招点水手、装点弓箭、插面旗,就能打水仗。”但现实是,建水师比造陆军更难十倍。

    为什么?因为你不是造“摆渡船”,你是要建“战斗舰队”:

    要能装甲;

    要能射箭投石;

    要抗风抗浪;

    要上千人集体生活;

    还要能跑、能转、能靠岸。

    你以为买几块木板就能拼船?那叫“木排”。

    能开战的军船,从设计、材料、工艺到施工管理,全都是门槛。

    你主角没海军系统支持,没港口、没造船工坊、没熟练工匠,别说造舰队,你连能横渡江河的小战船都凑不齐。

    古代战船结构复杂到吓人。真正能作战的战船,结构有多复杂?

    我们以唐宋战船为例,普通军舰包含:

    三层结构(底仓+甲板+上舱);

    多桅帆系统+舵+橹+锚;

    水密舱格防沉;

    投石机、床弩、火器等武装平台;

    储水区、厨房、马厩、仓库、兵舍;

    船头撞角与披甲加固;

    南宋“福船”,舰体长可达40米,载兵三百人,每一层都得按军事逻辑精密设计。

    你主角自己画个草图、找木匠拼拼凑凑?那不是战船,是“浮动棺材”。

    战船建造,不但要能“浮”,还得能“战”“撑”“跑”“操”。

    没有高水平的船工团队、铆接技术、榫卯工艺、加固经验、实验能力,全是妄谈。

    造船材料要求极高,市场根本买不到。你知道一条军船要用多少木头?

    一艘小型战舰,需上百根百年大木;

    木料要求“纹理直、无节疤、油脂重、不易腐”;

    常用松、杉、樟、桉木、柚木等特选材种;

    板材要经过“水泡-晾干-蒸汽-晒裂”等复杂预处理;

    重点是,这些木头还不是市场现成货,而是朝廷统一采伐、运输、配发的。

    明代规定:福建、浙江等造船区域,山林由朝廷专管,民间不得私砍“船料木”。

    你穿越者想偷偷买木头造战船?你不先被巡林官抓起来才怪。

    而且光有木还不够,还需要:

    铁钉、铁箍(造船用钉非凡品);

    油漆、防腐剂;

    麻绳、沥青、牛皮胶;

    帆布、船篷、滑轮组;

    你以为战船是大号渔船?人家那是“武装工程载具”,不是渔民木筏。

    造战船不是搭个棚子就能干,它需要完整的“船厂体系”:

    要有龙骨滑道(便于下水);

    有干船坞(可维修底部);

    有打铁铺、锯木房、绳索坊;

    有试水湾(小范围操练);

    有仓库储材、制模工坊、油漆车间;

    有系统的工匠分工(龙骨师、篷工、桅师、螺钉匠等);

    元、明水军重镇如“泉州、金陵、广州”等地,花几十年建厂、几十万人协作。

    穿越者说“咱挖个河边造船厂”?不好意思,你得先造工坊,再造工人,然后造工具,最后才轮到造船。

    没有海军工业基地,你想搞舰队,等于“拿斧头砍天”。

    你以为船造好了就能出征?错!接下来是长达一年以上的系统训练周期。

    水兵训练包括:

    划桨配合、转向协同;

    上桅操作、安全绳索训练;

    乘风顺水、逆风操作;

    夜战通信、灯号传达;

    协同靠岸、上下兵器;

    落水救援、破损应急;

    作战布阵(鱼鳞阵、雁翼阵、方舟阵);

    战船还需船长(懂操帆)、舵手(识水流)、观测兵、投石手、弩兵、火器手等专业岗位。

    明军战船操练半年才敢出港,宋代“水战三年一成军”不是夸张。

    主角随便找点渔民、岸边苦力、义军壮汉来凑水兵?不是送死,就是哗变。

    陆军可就地扎营,但水师必须靠港口系统:补给要港;维修要港;通讯要港;候风也要港;

    而一个合格港口得具备:

    泊船区、水深稳定;

    驳岸堤坝、卸载通道;

    粮仓、马厩、营舍;

    船只维修作坊;

    防守炮台、城防配套;

    水师不是“我划到哪就打到哪”,是“去哪都得带着补给区”。你没码头,连水都打不上,怎么长期出征?

    所以古代朝廷把水师基地视作“国运命脉”:

    南宋设水军都督府于福州;

    明代泉州船厂就是世界级造舰中心;

    清代广州水师靠虎门设三重营垒;

    你主角搞水战没港口,那你最多是“漂流者”。

    你以为“有船就能打仗”?水战最怕的是天和地。

    水道复杂:内河浅滩、急流多,轻则搁浅,重则翻船;

    潮汐突变:涨潮时能通,退潮时船搁泥;

    暴雨飓风:船翻人亡,航向全乱;

    海盗水贼:趁你调头之际登船洗劫;

    水师指挥官要懂水文、气象、航线、江口深度、潜流动向,甚至季节风向。

    唐代曾有北军南征,因不识江道,五千兵翻船溺毙;

    明军南海操演遇突风,一夜沉船数十。

    水师作战从来是“科学与地理”的综合考验。

    穿越者不熟航道、不知风浪,一开船就出事,舰还没碰敌人就“沉了个先”。

    水战有个杀器叫“火攻”,很多穿越文都爱玩这个桥段:主角点起火船,顺流烧敌舰。

    但真实情况是:

    风向必须精准对敌;

    火种需持续且难扑灭;

    水手要能跳水逃生;

    火船操作极危险,易伤己方;

    对方一旦有铁甲、湿帆、隔舱,根本烧不动。

    最重要的是,敌人只要射你几箭、投石打你火源,火攻就完了。

    火攻是水战“赌命操作”,有一次机会就够了,失败就自己烧光。

    你主角想天天玩火船?兵先烧没。

    水师长期作战,耗资比陆军更恐怖。

    造舰成本高,养舰更高:

    船体维护要每年“起水晒底”;

    帆布每半年更换;

    每次出航都要油、火药、食物、饮水、干柴、绳索;

    船兵长期服役,津贴翻倍;

    疫病传播快,死亡率极高;

    小伤大病无岸医治,伤员拖累整船。

    水师出征,三个月后不打仗也能烧光家底。古代很多朝廷“宁养十万陆军,不供三千水兵”,就是这个道理。

    水师贵,贵得让皇帝肉疼。

    水师是国家级战略体系,不是玩家工作坊。别再幻想“主角造水师”,水师不是某个天才的发明,而是:

    朝廷财力的体现;

    沿海造船业的结晶;

    高水平工匠群体的成果;

    地理、气候、水文知识的整合;

    战术体系、后勤管理、交通布局的产物;

    你想一穿越就建水师?没有战略基地、没有熟练劳工、没有船料采购、没有军匠世家、没有海港管理系统、没有三年训练基础?

    你不是“开海”,你是“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