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美女司法人员拿起旁边的包,然后从包里拿出手机。她的手,如同一件精致完美的工艺品,深深的吸引了宁致远的目光。
只见她的手指纤细而修长,仿佛是精心雕刻而成的,每一根手指都拥有完美的曲线;她的手细长而苍白,仿佛是精美的瓷器,轻盈而脆弱;手指末端点缀着娇嫩的指尖,如同粉色的花瓣,在空气中轻轻摇曳。
她的手掌光滑如丝,没有一丝瑕疵,仿佛抚摸过婴儿的皮肤,柔滑而温润;一双灵巧的手在阳光下,指尖如精灵般在屏幕上翩翩起舞,每一次点击都像乐符般落在人们的心弦上,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宁致远不禁想起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叫《卫风·硕人》,诗里面描写了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盛况,着力刻画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刻画女性容貌美、情态美的优美篇章,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历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
诗里面写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亮丽生动,光景常新,激活了人们对于美的联想和想像,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就是如此。
那位美女司法人员微笑着说道:“宁致远,我这里有一个视频,还有一段评论,这是最近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我给你看一下”,说完,她用手拿着手机,把手机贴在面前的玻璃上。
宁致远认真的看着,是一段短视频,短视频里是一家人吵架的监控记录,里面只有男女主人公和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很显然,这段视频不是别人在旁边记录的,而是自己把自己家里的监控视频裁剪之后,放到网上去的。
视频一边放着,画面上一边有不断闪过的提示,具体的内容就是女主人是远嫁到男主人那里的,暑假期间,女主人的两个外甥来找自己的小孩玩,然后吃中饭的时候,桌子上有很多菜,男主人突然说:‘我要吃鸡蛋,刚刚煮的那五个鸡蛋呢?’,女主人一听,便随意地说道:‘噢,都被小孩吃掉了’。
男主人一听,口气瞬间就不耐烦了,说道:‘我就是想吃鸡蛋,煮了五个鸡蛋,我一个都没吃’,女主人闻言继续说道:‘我也没吃啊,你难道还要给小孩子抢吃的’,男主人听完之后瞬间就火了,怒气冲冲的说道:‘我就是想吃啊,想吃没吃到,怎么了’,女主人当时脾气也不好了,立马站起来说道:‘好,那我现在就去再煮’。
男主人就一直气愤的叨叨着‘不要搞了,我没心情了’,然后就是一直在那里理论这个事情,女主人受不了了,就起身到房间里冷静下,没想到男主人还是在外面一直逼逼叨叨,她就又走了出来,出来后男主人更是变本加厉的开始骂人了。
最后,女主人也是气急败坏,愤怒到了极点,毫无征兆的就直接把桌子掀了,然后整个人都癫狂了,说道:‘吃什么吃,不要吃了,啊啊啊.......’,边说边跺着脚,言语混乱,神态张狂,像是被一种无形的疯狂所吞噬。男主人见状先是把孩子抱开,然后用力把女主人推进了房间里,视频到此戛然而止。
下面出现了一段评论,一个人说‘这种肯定是为了博流量,就像那个女人在商场智斗小三一样,后面肯定要开直播带货了,妥妥的剧本’;然后有人回复道‘你的内心是要多幽暗,才能这么想?’;只见那人回复道‘你能这么说,也不见得你有多善良,只是你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幽暗罢了,呵呵.......’
那位美女司法人员收起了手机,仍是微笑着看着宁致远问道:“怎么样,看完这个视频和下面的评论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宁致远不禁红着脸,低下了头。这时的脸红,当然并不是因为看到美女微笑之后害羞的脸红,而是瞬间明白了这位美女司法人员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指责别人的幽暗,无非是不想承认自己内心的幽暗罢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如果这是发生在路边的争吵,被路人拍下来发到网上去也就算了,可是,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视频里完全是自家监控拍到的,而且要发到网上,也肯定是自己裁剪好之后主动发上去的,如果不是自己想发,家里内部的视频怎么可能流传到网上去?
那背后的动机,很难就说不是像网上那个人评论的那样,妥妥的是剧本的嫌疑,就算不是剧本,发到网上想要到传达的东西,也不见得多么美好。但是,很多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无情的拆穿这些,就是想生活在美好的幻想和幻象之中,就是能很轻易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想法的肮脏和幽暗。
可其实呢,这些人无非就是被真正内心肮脏和幽暗的人利用了而已,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们很轻易的就可以指责别人的幽暗,但对于自己内心同样的幽暗,却没有揭开和面对的勇气。
可现实就是如此的肮脏和幽暗,人们总是下意识的做着这样的事,那就是只要事实对自己有利,那就强调事实;只要规则对自己有利,那就强调规则;如果事实和规则都对自己不利,那就掀桌子把事情搅浑。
这当然也是宁致远在内心不敢直面和揭开的幽暗的部分,他倒不是没有这个勇气,更不是没有那么勇敢,而勇敢,是他极力在庭审的过程中大肆渲染自己的东西;真正的勇敢,也是诞生于清醒的绝望之中的,他在绝望之中,清醒的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某种幽暗,然后制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
虽然自己在庭审中所诉说的都是事实,可这其中选择性忽略的内容,不是想瞒就能瞒过去的,就像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所说:‘你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光明照不到和照不进的地方。
宁致远的孤注一掷,带着某种对全部事实的偏激,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种孤勇者的形象,让别人认为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己只求过程而不求结果,他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当世俗眼光以成败论英雄时,他自己的这种超越结果的勇气,更显珍贵,不是愚勇,而是对信念的最高礼赞。
就像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他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所说的那样:‘勇敢并不是一个人手中拿着枪,而是在你动手之前你已经知道自己会输,但依然会动手’,宁致远把这种情怀,运用在了自己一直坚持强调要真诚的瞬间,运用在了自己想要守护跟自己一样岗位的弱者的姿态里,运用在了自己在对抗集团背后的阴谋和抵抗不公的洪流的孤独身影中。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对于他选择性忽略掉的那些东西,他并非没用勇气去接受、去面对,而只是不愿意去主动承认罢了,他在极力的避免和刻意的掩饰那些幽暗的东西,现在看来,这些东西,终究没有逃过这位美女司法人员的慧眼。
那位美女司法人员微笑着说道:“给你看这个视频呢,没别的意思,我们都是年轻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很多事情看破不说破,是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存体面;是心里有数的通透,也是不拆台的温柔;是成年人世界里的默契,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分寸。
我想要提醒你的,就是你要分清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的区别。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客观存在的,而观点是对事实的看法;立场则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而信仰是自己内心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
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今天天气很热’,这是什么?这不是事实,这只是观点,‘今天气温25摄氏度’,这才是事实。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掌握的信息以及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观点,你觉得25摄氏度热,是因为你冷;你觉得25摄氏度冷,是因为你热。就像在公司你觉得热,要开空调,老板要节约成本,不想开空调,你问老板热不热,老板一边冒着汗,一边说:‘我不热,我就是不热’,这就是立场的不同,没有相同的位置和利益,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把别人的观点当成事实,也不要和只持有立场而不持有观点的人争辩,反之亦然。
你所有的笔录档案我都看过了,也认真的研究过了,你跟集团的立场不同,当然,出于利益角度的考量肯定也不同。但是,我想你真的应该认真反省下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你自己在内心为自己的争辩,所有的这些,是事实,是观点,是立场,还是信仰?”
美女司法人员说完,仍是对着宁致远微微一笑,宁致远仍是红着脸低下了头。
朱法官继续说道:“我们人人都有的属性,那才是人性。道德不是人性的内在要求,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下,道德是反人性的。宁致远,你应该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这一点相信你也是知道的,只是你没有坚守住而已,你已经在跟你本性所铺就的相反的道路上,蒙眼狂奔了太久了。
真正的定力是一种智慧,是拒绝短期收益的诱惑,坚持长期主义的胜利。真正的选择也是一种智慧,是勇敢选择,学会放弃,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
你的这个案子,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该做的不该做的我也都做了,基于当下所有的材料,依据当下对法律条文的全部解释,最终的结果,相信你心里也有数了。没事,你要是不服,还可以上诉的,那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
朱法官说完,微笑着看着宁致远,没等她们站起身,宁致远抬头,立马认真的说道:“谢谢您,就凭您这句话,我肯定不上诉。感谢您和这位美女司法人员今天能到这种地方来见我,衷心的感谢。”
朱法官和美女司法人员微笑着点点头,起身走了出去。
透过她们推门的瞬间,此时的宁致远看到外面冷冰冰庄严耸立着的高墙电网之上,不是像宋律师那次会见时,上面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而是天空中堆积的黑云犹如千军万马般,将阳光彻底封锁,四周的光线逐渐消逝,万物在黑暗中变得模糊不清,气氛显得压抑而凝重。
但此刻,宁致远的心中,却充满着无限光明,仿佛可以穿透重重浓雾一般,闪亮而坚定,他深深的体会到了王阳明的那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也许,自己早就该回归到自己内心的本源了,很早就知道有些事只是随心而动,也知道应该坚守初心,但还是忍不住去尝试随着欲望起伏跌宕、翻滚历练。最早的偏离本心可能是因为没接触过社会的人情冷暖和尔虞我诈,被一张张欲望之网遮挡了眼睛,整个人在无形之中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想法的转变,带来的是好几年的人生碰壁,早就厌倦了自己的陋习,想要去改变,去换一个活法,但深处泥淖之中,越挣扎反而陷的越深,结果是见证了人性的贪婪,也把自己葬送在了深渊之中,‘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会成为恶龙’。
无论结果好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没有人可以替代自己承担后果,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选择之后的代价。案子现在结束了,有些客户会在心里指着自己的鼻子骂道‘都是你害的’,这只是在推卸责任,没有任何意义;同样,还是这些客户,在事情发生的当初说的是‘非常感谢您的帮助’,当然这也只是客套话而已,没有实际作用。
此时的宁致远也明白了,因为没有人能够害自己,当然,也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本质上来看,人们都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一个人想害你,只要你不听他的,他就无法伤害你;同样,如果一个人想帮你,也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提供对等的利益,他才能真正地帮你,无论事后怎样,都毫无怨言。
法律、伦理、道德,都是管理社会的工具,管控的是人的身体,影响着人类的思想,让人生活在层层的枷锁之中,成为笼中之鸟,在笼子高喊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当然,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人生,就是自作自受的过程,更是作茧自缚的过程,我们赤身裸体的来,却忘却了那无拘无束的自由,我们需要别的什么,穿在身上,才能感受到安全,哪怕我们明白,那个别的什么,就是一层枷锁。
没办法,屋檐能为人遮风挡雨,也能让人暗无天日,哪怕是到死,我们也要衣衫得体、甚至穿金戴银的进入火化炉,让这些东西跟随我们的身体,一起融化为灰烬,我们早已习惯了层层的枷锁,我们早已不复来时的一身轻松和自由自在,就如鲁迅说的那样:‘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望着天空中堆积的滚滚黑云,仿佛一片迷雾将人们困在迷茫中,无法寻找出路;滚滚的黑云就像是一群失落的灵魂,在来回地彷徨徘徊。
这样的景色叠加这样的感受,宁致远不禁想起了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也就是《滕王阁序》里的那句话:‘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捕捉了傍晚时分山间雾气缭绕、在夕阳映照下山色变得朦胧而略带紫色的深秋景象。
紧接着,王勃由景生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人生遇合,既抒发了身世之感,也表达了自励志节,一段振聋发聩的文字便流传千古:‘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此情此景,宁致远也不禁有感而发,借由王勃对于当时景色的意境,那么现在自己看到的意境,就可以临摹为:‘时维十月,序属孟冬,寒塘涸而霜痕浅,冻云垂而远岫苍。’
宁致远没事的时候,或者内心情绪很复杂的时候,也尝试着自己创作些诗词,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历史上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大都写于诗人极其落魄的时候,都说‘诗穷而后工’,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在面临着蹭蹬和挫折时,心中的不安与愤懑也需要有个渠道抒发,而诗词就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文体,就像当今时代的文体是白话文一样,形式虽然不断变化,但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一定都是通过相应的情绪来表达的。
《礼记·乐记》中说:‘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悦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汉代刘安在《淮南子》一书中有更为细致的阐述,他说:‘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则愤,愤则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故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所以饰喜也;衰经苴杖,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
这段文字充分表达了情为心动,形为情动,用歌舞表现思想感情的心路历程。无独有偶,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着作《毛诗序》里是这么说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所以,宁致远在看守所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唐代‘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那首《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可惜啊,到头来诗人自己也是像唐代着名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写的那样:虽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心迹,但最终却落得个‘轻薄为文哂未休’,此诗作于患难之中,诗人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宁致远每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亦或是在半夜突然醒来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默念着这些诗句,想要让这些诗句来占据自己的大脑,从而免于纠结之前的种种;亦或是自己也会尝试着构思一些诗词,用前人创设的格式,再加上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就这样,在看守所的这段时间里,宁致远已经零零散散写了一些随感,都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唐诗宋词中的离别伤怀、壮志未遂、吊古伤今,总是能在人生的某个时候,让人心有戚戚焉。
因为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承办就横冲直撞的冲进家里,不由分说的把自己带走了,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感受,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在宁致远的脑海里,因此,当他读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时,不禁万般思绪涌上心头,真的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见词中写道: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和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宁致远读完,感触颇深,思考许久,据此创作了一首词,来表达自己从刚被抓到当下一路以来的心境,《声声慢.狱中有感》: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思思忖忖惶惶。世事难料断肠,万般忧伤。
众人皆问亲朋,但只见、满面愁容。朝离别,暮未归,始知法网恢恢。
终日忧愁难寐。悔恨泪,让人日渐憔悴。铁门铁窗,隔断音书日长。
浪子改过自强,再不负,妻儿爹娘。经此遭,余生活的明白了。
想到了父母,宁致远不禁泪流满面,父亲的重病始终让他难以释怀,他很后悔自己早就在大城市工作了,为什么不早早的就带父母到城市里来做个体检呢?如果这样做了,父亲的病就能尽早的发现,也就不用遭受这样漫长的、难以摆脱的苦痛了,他提笔又写下了《声声慢.思念父母》:
勤勤恳恳,实实在在,默默碌碌忙忙。倾尽一生心血,为儿成长。
久经风吹日晒,全不顾、身疲体衰。鬓渐苍,儿愈忙,朝朝盼儿归旁。
病魔由来狂妄,苦尽尝,令儿悔恨忧伤。早已而立,为何早日不防?
诚知警醒莫忘,求苍天,给予时长。自由日,全心尽孝养爹娘。
当然,人在困苦之中,更容易激发求生的意志和上进的精神,情绪如潮水潮涨一样有起伏波动的变化,哪怕是在看守所里,你也不可能一直沉沦下去,无论你有再多的不甘和彷徨。
经受了痛苦和挫折,人的心境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宁致远在读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被词里面所体现出的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的精神追求深深的感染了,全词是这样的: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宁致远有感而发,提笔创作了一首《定风波》来给当下的自己加油打气:
莫道狴犴似海深,莫言囹圄无自尊。怨天尤人自悲泣,方知,因果轮回无人替。 人生道路多磨砺,切记,祸福相依不离弃。洗尽铅华自由日,立誓,不负此生不负志。
当然,一个男人,当他身为人父以后,才会真正成长,才会真正变得成熟,并竭尽全力为家庭创造幸福。俗话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也是心里最疼爱的小棉袄’,宁致远在看守所里时不时的就会想起才一岁多的女儿。
不同于父母在农村里刻在骨子里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当时知道妻子怀孕了的时候,宁致远打骨子里就认定了将来肯定是个女儿,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喜欢女儿,也许真的是如果你真心想得到某种东西,你发出的意念就会被整个宇宙接收,来帮你达成愿望,最后,宁致远如愿以偿的有了一个女儿。
都说养育儿子仿佛是在读一部残酷的‘近现代史’,而养育女儿则更像是在书写一部充满幻想的‘未来史’,女儿象征着男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女儿更能触动男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使他们更愿意纵容女儿的柔弱,并享受女儿对他们的依赖。
因为种种原因吧,现在想来肯定都是借口,总之在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宁致远没办法陪在身边亲身经历那一切,等到宁致远赶到医院的时候,妻子已经生好了,女儿已经在婴儿床上甜甜的睡着了。
看着可爱的女儿,宁致远当时的愿望就是,只要她能就这么可可爱爱的健康成长,开心快乐就好了,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于是,宁致远给女儿起的名字就寄托了这种简单的寓意,就是‘可爱’就好了,当时又想着简单就好,于是把‘爱’这个字换成了谐音‘儿’,这样写起来也方便。
等女儿以后上学开始学写字了,名字肯定写的也比别人快,这样肯定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肯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哈哈;等考试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名字复杂的话,名字还没写完呢,女儿几道题都已经做完了,哈哈。
想必到时候,女儿也会无限的感激自己吧,哈哈,宁致远一边想着,一边陷入了对幸福的美好幻想之中,回想起自己跟女儿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宁致远写下了另一首《定风波》:
初见时心情难表,襁褓中哈欠手摇。忽然对视心怦跳,轻抱,无限柔软心中绕。 相伴成长多欢笑,谁料,一朝罗网全没了。爸爸懵懂挂嘴边,无奈,满心思念心熬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