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发
三里发的肿胀呈牛眼形状,生于膝眼下方,有冷痛凝结之感,多因劳力伤筋兼胃热所致,肿胀颜色青黑,溃后流出紫血和脓液。
【注释】这种病症生于膝眼下三寸、外侧前缘两筋之间。初期肿胀形如牛眼,筋脉拘急、冷痛,由劳力损伤筋脉、胃热凝结而形成。逐渐加重肿痛,颜色呈青黑色,溃破后先流出紫血,接着流出稀脓。内外治疗方法,都按照痈疽肿疡、溃疡门的方法处理。
腓腨发
腓腨发生在小腿肚,表现为怕冷烦躁,是因积热而成。若局部灼热肿痛,溃后流出脓血则为吉兆;若肿势弥漫平塌,溃后流出清水则为凶象。
【注释】这种病症发生在腓腨,也就是小腿肚。由于肾水不足、膀胱积热,凝结而成,古医书说这种病难以治疗。如果局部红肿高起、疼痛明显,溃破后流出正常的脓液并夹杂血液,是吉顺之症;如果肿势弥漫平塌,颜色紫暗、肿痛剧烈,溃破后流出清水,是凶险的逆症。初期服用仙方活命饮,溃破后服用八珍汤。气血虚弱的,服用十全大补汤;下焦虚损的,用桂附地黄丸补养。外治方法与痈疽、溃疡门相同。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疮疡”相关内容)
黄鳅痈
黄鳅痈生长在小腿肚旁边,疼痛且硬肿的形状像泥鳅一样长,是肝脾湿热所致,皮肤呈微红色,溃后流出稠脓为顺证,流出败浆污水则为逆证。
【注释】这种病症生在小腿肚里侧,疼痛且硬肿,长度有几寸,形状如同泥鳅,颜色微微发红,是由于肝、脾二经的湿热凝结而形成的。
在预期时间内溃破,流出稠厚脓液的是顺症;如果流出污水和败浊脓液的则属于逆证。初期服用五香流气饮,其他的内外治疗方法,都按照痈疽肿疡、溃疡门的方法处理。
五香流气散
金银花(二两) 小茴香 僵蚕(炒) 羌活 独活 连翘(去心) 瓜蒌仁(各一两五钱) 藿香(五钱) 丁香 木香 沉香 甘草(各一钱)
分为十剂,水煎,随病上下服。
【方歌】五香流气治黄鳅,流注结核也能疗,丁木茴沉僵藿草,银花羌独翘瓜蒌。
青蛇毒
青蛇毒发生在小腿肚下方,形状长约三寸,呈现紫色肿块,质地僵硬。这是由于肾经和膀胱经的湿热相互郁结而形成的。紧急情况下,针刺肿块的“蛇头”部位,放出瘀血,能取得良好效果。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青蛇便,生长在小腿肚下方,长度约二三寸,表现为结块肿胀、紫色肿块、质地僵硬,还会伴有怕冷发热、剧烈疼痛、不思饮食等症状,多因肾经素来虚弱,膀胱湿热向下侵袭而引发。如果“蛇头”向下,说明毒邪较轻且位置表浅,应立即针刺蛇头部位一寸到半寸深,放出紫黑色的血液,随后在针孔处涂抹拔疔散,外面敷上离宫锭,内服仙方活命饮,可加入黄柏、牛膝、木瓜。若“蛇头”向上,则毒邪较深且病情严重,需紧急针刺蛇头部位一寸到二寸深,放出紫黑色血液,在针孔中插入五到六分长的白降丹细条,外面贴敷巴膏。其余肿胀部位敷太乙紫金锭,内服麦灵丹,等到毒邪消退后,再服用仙方活命饮调和身体。如果毒邪侵入内脏,出现呕吐腹胀、神志昏迷、脉象躁动等症状,都是病情凶险的逆症。
拔疔散(见齿部“牙疔”相关内容)
离宫锭 仙方活命饮 麦灵丹(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白降丹 巴膏(俱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太乙紫金锭(见胸部“脾发疽”相关内容)
接骨发
接骨发的形状像核桃,小腿肚子下方又硬又胀,还伴有疼痛,皮肤发红、肿胀蔓延。这种情况下,脓液应该尽快溃破排出才好,若是拖延,脓毒会损伤筋脉,导致走路时脚跟无法着地,只能靠脚趾用力。
【注释】这种病症生在小腿肚子下方、连接骨骼的部位,所以叫接骨发,是膀胱经湿热凝结形成的。刚开始像核桃大小,摸起来硬得像被东西磕碰过一样,又胀又疼,皮肤发红、肿胀蔓延。脓液要尽快溃破排出,拖延的话,脓毒会损伤筋脉,导致走路时脚跟不能着地,只能靠脚趾用力。从头到尾的内外治疗方法,都按照痈疽肿疡、溃疡的诊治规范来进行。
附阴疽
附阴疽发生在内踝上方,起初像红色的粟米般大小,疼痛一天天加重,部位坚硬红肿,逐渐变得像鸡蛋一样大,这是三阴经交会处湿热积聚形成的。
【注释】这种病症生在内踝骨上方三寸的位置,开始像红色粟米,疼痛日渐加剧,质地坚硬、红肿,渐渐长到鸡蛋大小,是三阴经交会处湿热积聚而产生的。从头到尾的内外治疗方法,都按照痈疽肿疡、溃疡的诊治规范进行。但三阴交是纯阴的穴位,(病情)收敛愈合缓慢,调养时不能不谨慎。
内踝疽、外踝疽
内踝疽和外踝疽是因湿寒积聚、气血瘀滞阻塞经络而形成的。外踝属于三阳经循行的部位,内踝属于三阴经循行的部位,初期使用宣通的药物和蒜片灸法治疗效果显着。
【注释】这两种病症发生在两足踝靠近手腕的部位,生在内踝的叫走缓,也叫鞋带疽;生在外踝的叫脚拐毒。内踝骨属于三阴经的脉络,外踝骨属于三阳经的脉络。都是由于湿寒向下浸渍,血液凝滞、气机阻滞而形成的。病症表现为局部坚硬肿胀,皮肤颜色没有变化,时常隐隐作痛,难以行走站立。初期服用疮科流气饮,加入牛膝、木瓜、防己来疏通经络,外用蒜片灸法来消散肿块。发生在三阴经部位的,服用内托黄芪汤;发生在三阳经部位的,服用内托羌活汤。如果体质虚弱,将要化脓,疼痛无定时的,都服用十全大补汤,外部敷用乌龙膏。它们的肿胀、溃破等治疗方法,都按照痈疽的肿疡、溃疡相关规范进行。
疮科流气饮(见背部“附骨疽”相关内容)
内托黄芪汤(见股部“附骨疽”相关内容)
内托羌活汤(见臀部“上马痈”相关内容)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乌龙膏(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hai